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韭黃

鎖定
韭黃(Allium tuberosum),是石蒜科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為纖維狀鬚根,根莖呈葫蘆狀;葉扁平,帶狀,葉鞘為閉合狀,七八月間抽薹;頂端生長着傘形花序,花白色;種子黑色,花果期7-9月。韭菜在弱光覆蓋條件下完全變黃,稱為“韭黃”。 [6]  [9] 
韭黃原產中國,南北山區多有野生,各地普遍栽培,是一種栽培歷史悠久的古老蔬菜。韭黃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能耐霜凍和低温,可用種子或分株繁殖。 [6] 
《本草綱目》裏面記載:“韭之為菜,可生可熟,可菹可久,乃菜中最有益者也”。因韭黃對腎陽盛衰、陽痿遺精有一定的治療保健作用,故俗有“草鍾乳”之名。 [7]  韭黃富含胡蘿蔔素、鈣、纖維素等,是有利於腸胃消化功能的保健蔬菜。 [6]  宋代曾任徐州知府的的蘇東坡就有“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的詩句來讚美韭黃。 [8] 
中文名
韭黃
拉丁學名
Allium tuberosum [9]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天門冬目
石蒜科
葱屬
亞    綱
百合亞綱
超    目
天門冬超目
分佈區域
原產於中國,南北山區多有野生 [6] 

韭黃植物學史

今之農史學家,多以為記載韭黃生產,韭黃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西漢桓寬《鹽鐵論·散不足》載:“冬葵温韭。”表明公元前一世紀初中國已有温室栽培韭菜。其後,《前漢書·召信臣傳》載:“大官園種冬生葱韭菜茹,復以屋廡,晝夜燃藴火,待温氣乃生。”這裏的“韭”雖然難肯定是韭黃,但也説明温室栽培韭菜的歷史悠久。 準確韭黃記載的最早年限可見元初的王禎《農書》。其書卷八《百穀譜》五《蔬屬》載:“至冬,移根藏於地屋蔭中,培以馬糞,暖而即長,高可尺許,不見風日,其葉黃嫩,謂之韭黃。”論者謂這是創造了温室囤韭培育韭黃。 王禎《農書》寫成於皇慶二年(1313) ,但在皇慶二年的二百六十年之前,梅堯臣已用詩寫了沐京賣韭黃的情況。詩云:百物凍未活,初逢賣菜人。乃知糞土暖,能發萌芽春。柔美已先薦,陽和非不均。 宋代蘇軾有“青蒿黃韭試春盤”的詩句。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裏也提到,在12月的開封街頭有韭黃賣,可見韭黃至遲在北宋已經有栽培了。 但也存在另外的説法,清代天津《縣誌》記載,韭黃的栽培始於清朝同治年間,為菜窖中一農民所發現。有一年冬天,菜窖裏堆放一捆韭菜,其根部為土所埋。到春節時,忽然從裏面生出許多黃色嫩芽,經農民割下品嚐,其味美無比,從那以後才開始培育韭黃。到光緒年間,農民已普遍栽培,成為冬菜珍品。 [1]  [6] 
不過,也有一種不同的觀點。根據清代天津《縣誌》的記載,韭黃的栽培始於清朝同治年間,由一個農民在菜窖中偶然發現。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菜窖裏堆放着一捆韭菜,它的根部被土埋住。春節時,農民突然發現這些韭菜生出了許多黃色嫩芽,他品嚐後發現味道非常美,於是從那時起開始培育韭黃。到了光緒年間,韭黃已經普遍栽培,成為冬菜中的珍品之一。 [10] 

韭黃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果期7-9月。 [6] 

韭黃

韭黃
韭黃(8張)
根系為纖維狀鬚根,根莖呈葫蘆狀。 [6] 

韭黃

葉扁平,帶狀,葉鞘為閉合狀,形成假莖。

韭黃

7~8月間抽薹,頂端着生傘形花序。花白色。

韭黃種子

種子黑色。

韭黃產地生境

多生於海拔1000-1100米灌木地區,原產於中國山西。 [12] 

韭黃生長習性

韭菜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能耐霜凍和低温。當氣温降至-6~-5℃時,葉仍不凋萎,根和根莖甚至能耐-40℃低温。生長最適温度為12~24℃,温度過高反而會使纖維增加,食用品質變劣。但在温室栽培時,由於光照較弱,濕度較大,即使温度升至30℃也不影響品質。韭菜的葉綠素形成對光照極為敏感:葉鞘在埋土條件下軟化變白,稱為“韭白”;在弱光覆蓋條件下完全變黃,稱為“韭黃”。 [6] 

韭黃繁殖方法

栽培 栽培
韭黃栽培,可用種子或分株繁殖。 [6]  就是韭菜在露地養根,後期經多次霜凍營養回根,冬季將韭根移入韭壕、陽畦等保護設施,在弱光條件下利用貯存的養分生產新鮮韭黃的繁殖方法。 [2] 

韭黃栽培技術

韭菜的根比較特殊,它沒有主根與側根之別,更少有根毛,只有比較肥胖象絃線狀的鬚根,播種當年着生在根莖莖盤基部;第2年起着生在根莖莖盤周圍及其一側。鬚根的長度30釐米左右,主要分佈在表土以下20釐米的土層內。表明韭菜根系吸收水分和養分的能力比較差。根莖呈葫蘆狀,長在土中,是貯藏養料的器官,其頂端的生長點在播種當年即可發生分櫱。一年生韭菜的鱗莖為扁圓形,二年生植株的鱗莖盤開始伸長並繼續發生新根,且新根的發生部位偏向外側。以後隨着分櫱的增加,根莖每年向地表不斷伸長,新鬚根的着生部位也不斷升高,而原有舊根則不斷枯死,出現所謂“跳根”現象。這使根系得以年年更新。韭菜根莖的生活年限為2~3年,隨着株齡的增加,老齡根莖逐漸衰老死亡,鬚根也隨之死亡。而在上部根莖上又不斷髮生新的鬚根代替死亡的老根。一般平均每個分櫱有10條左右的鬚根。三年生以上的韭苗分櫱數相對減少,但良好的肥水條件可延緩這種趨勢,從而使韭菜壽命歷久不衰。

韭黃培育根株

培育健壯根株是韭黃生產的基礎。它關係到韭黃的產量和品質。適時播種。一般選用平韭4、雪韭王和791等耐寒性強、高產抗病的品種,在立夏節前後大田直播或麥田套種。播前施足底肥,澆好底水,精細整地,每畝用種2.5千克左右,按行距20~23釐米開溝,將種子均勻撒在溝中,用軟毛條帚掃上一薄層土,輕踩一遍,然後澆第一次水,地面見幹見濕時澆第二次水,待地面未乾時澆第三次水。即“不怕二水晚,三水往前趕”。 [2] 

韭黃田間管理

立秋前一般不追肥,以防生長過旺或爛秧,要小水勤澆,中耕除草。立秋後開始追肥,發棵壯根。第一次畝追尿素12.5千克或餅肥50千克,白露節前後重施第二次肥,畝追尿素20~25千克。整個生育期要勤除雜草,少割或不割,以利壯根。立冬後至小雪前將枯葉清除,韭根備用。 [2] 

韭黃韭壕準備

韭壕 韭壕
選背風、向陽,地勢平坦、高燥地塊(也可在庭院內),沿東西向挖壕,壕寬3~4米,深1.25米,長度可根據韭根多少而定,一般長12米,分成7個小畦。壕底土層既要保濕又利於排水,壕內四壁剷平,底部南側略高於北側,便於澆水。挖好後,北側加蓋棚頂,寬度為壕寬的一半,以利採光。棚頂鋪10~13釐米厚的玉米秸,再蓋土抹泥,前沿要高出地面33釐米,搭成南高北低的斜頂,之後立即加蓋草苫。 [2] 

韭黃韭根入壕

扎捆
將韭根挖起、整理,剔除蟲根、病根,選健壯根將莖盤上端理齊,捆成33~50釐米的方形捆。 [2] 
入壕
將捆好的韭根緊密擺在壕底,用散根將縫隙填齊擠緊。每小畦之間堆好土埂,防水串通。 [2] 
水道設置及澆水
可在畦南邊用3塊瓦對成1個圓形水道通向壕內,這樣澆水時可不必揭苫。一般小雪節後入壕,之後先澆一小水,水深為韭根的1/3高度,將畦埂踩實。過1~2天再澆1次大水,水深以沒過韭根為宜。水滲後將細碎騾馬糞均勻撒在韭根上,厚度為10~13釐米,用鐵掀拍實,再將乾枯韭葉、穀草麥秸等覆蓋10~13釐米厚,覆蓋物四周略厚些,這樣可使韭根發芽均勻。最後用草苫蓋嚴壕口。 [2] 

韭黃韭壕管理

起糞前
入壕後一般不澆水,以提高温度。白天揭苫,夜間蓋苫。揭苫後要蓋一層葦蓆,以防寒風入侵。4~5天后,控制馬糞發酵的温度在35~40℃,温度過高要去掉一些覆蓋物。也可將中間與四周覆蓋物調換,以保畦內温度均勻。大約10~12天后,芽5~6釐米高時,温度會迅速上升,要嚴格控制在48℃以下,並將所有覆蓋物陸續去掉。起糞時要用木耙摟出,不要傷芽。 [2] 
起糞後
先澆一小水,2~3天內整日蓋苫,以後揭苫時間由短到長,由每天2小時到6、7個小時,陰雨天注意蓋苫。每天下午蓋苫時間掌握在韭菜葉開始結凍時進行。澆水時間掌握在上午揭苫時葉上無露株、到中午葉片稍蔫時進行,但水量不宜過大,以防爛葉,每隔5~6天澆1次。 [2] 

韭黃收割管理

韭黃 韭黃
入壕後30~40天,即起糞後20天左右收割第一茬。收割時先在壕上架一木板,踩在木板上,在莖盤以上1釐米處收割,不要傷莖盤,第一茬每畦產量約100千克,第二茬50千克,第三茬25千克。 [2] 
第一茬收割後,日曬夜蓋2~3天,之後晝夜覆蓋3~5天,以後的管理和第一茬相同,只是在澆水時可追施少量化肥。收割3~4茬後,已到春分節前後,將韭根挖出,按23~26釐米行距開溝栽植大田,株距1~2釐米,深度為韭根低於地面一指即可,栽後將土壓實。到小雪節前後,再刨根入壕,可連續用2~3年。 [2] 
如有必要,可在壕外一側生一火爐,將煙筒通入壕內,進行加温栽培,生長期可縮短一半左右。 [2] 
韭黃生長期間,韭蛆、葱蠅會危害秧苗,除避免用未腐熟有機肥外,可酌情用藥防治。 [2] 

韭黃清除雜草

主要雜草防治韭菜地裏主要雜草有稗草、馬唐、野莧菜、蒲公英、車前草等。 [5]  可人工挖除, [5]  也可在播種後淋足水即可使用50%的丁草胺乳油,每畝用藥量100~150毫升兑水噴施在畦面上。 [5] 

韭黃病蟲防治

韭黃蟲害

蟲害的防治韭黃的蟲害主要為韭菜遲眼蕈蚊,主要聚集在地下部危害嫩莖,春、秋兩季危害韭菜的幼莖引起腐爛,使韭葉枯黃而死。 [5]  發現幼蟲危害時,用75%辛硫磷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2000倍液灌根。 [5] 

韭黃病害

韭黃的病害韭黃的病害主要是灰黴病、疫病及黃萎病。 [5] 
灰黴病:主要危害葉片。 [5] 
防治方法:其感病程度因品種不同而異,因此選擇抗病品種是防治該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如發現有少量植株感病時可用50%速克靈或50%撲海因800~1000倍液噴霧,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 [5] 
疫病:可危害根、莖、葉,尤以假莖受害重,濕度大時發病較重。 [5] 
疫病防治方法:由於疫病是在濕度大的條件下發病重,因此在整地時要開好排水溝,同時注意輪作或在沒有種過韭黃的地上種植。如發現病株可用50%甲霜銅600倍液或64%殺毒礬400倍液噴施,每隔10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為佳。 [5] 
黃萎病:主要危害葉片,當葉片感病後葉尖逐漸黃化,葉下垂變黃,嚴重時全株萎蔫黃化而死。 [5] 
黃萎病防治方法:及時發現病株,在發病初期可用50%的多菌靈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500倍液噴霧。同時施肥要以農家肥、有機肥為主,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 [5] 

韭黃相關品種

黃韭1號:黃韭1號具有挺拔的株型、肥厚的葉片,成株高度約在50~55cm之間。它的味道鮮美,口感清脆,含有的纖維較少,質地柔嫩。該品種的生長速度很快,具有很高的產量。它能夠耐受寒冷和肥沃的環境,並在高温高濕條件下表現良好。黃韭1號喜歡陰暗的環境,抗病能力強,分櫱能力也很強。它的假莖粗壯,不易倒伏,不會在浮蒐上長,是當前理想的韭黃軟化栽培品種。 [11] 
791雪韭王:791雪主王生長勢強勁,耐寒、耐熱,抵抗病害能力強。它含有較少的粗纖維,葉片集中分佈,呈現扁平、肥厚的形態,葉片寬度約0.8cm,為深綠色。成株葉片自然展開並下垂,植株高度約46cm,莖部直徑約0.7cm。該品種具有強烈的分櫱能力,冬季延遲發芽,春季提早生長。在露地環境下每畝產量可達到3000-4000千克,若進行保護地栽培,每畝產量甚至可達4000千克以上。 [11] 
漢中冬韭:漢中冬韭的葉子呈斜向生長,半直立狀態,葉鞘緊密或呈淡綠色,高度為6~7cm。橫斷面呈扁圓形,葉片為條帶狀,肥厚,寬度為0.8~1cm。幼葉和嫩鞘的纖維含量較少,質地優良,散發出微弱的辛香味。該品種成熟期較早,耐受寒冷和霜凍環境,遇到重霜後,幼葉和嫩心葉仍能直立不倒。漢中冬韭春季開始萌動較早,秋季回根稍晚。其生長勢頭旺盛,抗倒伏能力強,適應各種環境條件,但在低温高濕環境下對抗灰黴病的能力稍顯不足。適宜在露地或保護地條件下進行栽培。 [11] 

韭黃主要價值

韭黃食用價值

韭黃顏色鮮黃、風味獨特,口感清爽,營養豐富。 [2] 
韭黃不僅色鮮味美,而且營養十分豐富,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膳食纖維、多種維生素和鈣、磷、鐵等微量元素,對胃腸道、脾、胰等臟器均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4] 
《本草綱目》裏面記載:“韭之為菜,可生可熟,可菹可久,乃菜中最有益者也”。因韭黃對腎陽盛衰、陽痿遺精有一定的治療保健作用,故俗有“草鍾乳”之名。 [7]  韭黃富含胡蘿蔔素、鈣、纖維素等,是有利於腸胃消化功能的保健蔬菜。 [6]  宋代曾任徐州知府的的蘇東坡就有“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的詩句來讚美韭黃。 [8] 
抗突變作用
韭黃具有較強的抗突變作用,其抗突變作用機理為:
在細胞水平通過抑制RecA蛋白酶的作用抑制SOS反應; [3] 
在與細胞作用前,降低或去除致突物的致突性。 [3] 

韭黃經濟價值

韭黃是常見的高檔蔬菜之一,具有相當高的經濟價值。在中國進行新一輪農村經濟改革的背景下,許多地區都開展了規模養殖業,其中包括設立專業的養殖基地和註冊自己的品牌。以郫縣唐元鎮的無公害韭黃基地為例,該基地現有超過3000户的韭黃種植户,種植面積達到8000畝。這個基地年產韭苔達到3000噸,韭菜5000噸,韭黃15000噸,整個基地的年產值因此也達到了6000萬元。 [13] 

韭黃相關研究

據第二軍醫大學衞生毒理學教研室研究,韭黃具有較強的抗突變作用,其抗突變作用機理為:1、在細胞水平通過抑制ReCA蛋白酶的作用抑制SOS反應。2、在與細作用前,降低或去除致突物的致突性。 [14] 

韭黃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韭黃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24 千卡
蛋白質 2.3 g
脂肪 0.2 g
碳水化合物 3.9 g
不溶性膳食纖維 1.2 g
7 mg
12 mg
48 mg
192 mg
25 mg
0.17 mg
1.7 mg
0.1 mg
0.33 mg
0.8 μg
維生素A 43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03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05 mg
煙酸(煙酰胺) 0.7 mg
維生素C(抗壞血酸) 15 mg
維生素E 0.34 mg
展開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