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韜光晦跡

鎖定
韜光晦跡是一則成語,最早出自於《舊唐書·宣宗記》。 [1] 
韜光晦跡的意思是隱藏才能,不使外露。該成語的結構為聯合式;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中文名
韜光晦跡
拼    音
tāo guāng huì jì
近義詞
韜光養晦
出    處
《舊唐書·宣宗記》
注音字母
ㄊㄠ ㄍㄨㄤ ㄏㄨㄟˋ ㄐㄧˋ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功能
作謂語、定語

韜光晦跡成語出處

晉·劉昫等《舊唐書·宣宗記》:“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羣居遊處,未嘗有言。” [1] 
後據此總結出成語“韜光晦跡”。 [1] 

韜光晦跡成語故事

李忱是唐憲宗李純的第13子,於長慶中期被封為光王。在他即位之前,貴為王公的李忱卻不得不離京出走,這得從他當時的處境説起。李忱的母親邂逅了當朝皇帝,生下了李忱。可惜在李忱的幼年,憲宗皇帝就被宦官暗殺了,留下這一對母子,既不能母憑子貴,也不能子憑母貴。 [7] 
820年二月,李恆被宦官扶上皇位,是為唐穆宗;4年後穆宗服長生藥病逝,其子敬宗李湛接任,但他只活到18歲,駕崩後由其弟文宗李昂、武宗李炎相繼接任。 [7] 
在這長達20年的時間裏,三朝皇叔李忱的地位既微妙又尷尬,他只能以黃老之道,韜光養晦,裝傻弄痴。儘管他為人低調,不事張揚,但先王的特殊身份,還是讓他逃避不了侄兒們猜忌、排斥、擠壓的命運。文宗、武宗兩位皇帝更是對他心存芥蒂,非但不以禮相待,還想方設法地迫害他。公元841年,唐武宗登基時,李忱為避禍,便“尋請為僧,行遊江表間”,遠離了是非之地。應該説,李忱當時作出的這一抉擇,當屬明智之舉。而流放底層,閲盡人世滄桑,也為他將來成大業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 [7] 
法號“瓊俊”的李忱雖然隱居於與世隔絕的深山之中,但他並沒有一心向佛,忘卻心中之志。握瑾懷瑜的他,效法孔明抱膝於隆中、太公閒釣於渭水,準備待時而動。在唐武宗統治的6年間,他不停地通過秘密渠道打探宮內情況,積極從事奪權的活動,以實現“歸去宿龍宮”的宿願。 [7] 
福建境內天竺山真寂寺的三年間,他一直隱藏自己的這一志向,一次與名僧黃櫱和尚觀瀑吟聯時,他的才能通過一副對聯表露出來。 [7] 
一日,李忱與黃櫱和尚在山中閒話.面對懸崖峭壁上的一條飛瀑,黃櫱來了雅興,對李忱説道:“我得一上聯,看你能否接出下聯。”李忱也興致盎然,説道:“你道來我聽,我必對得上。”黃櫱於是吟道:“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李忱幾乎是脱口而出:“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7] 
李忱就像那瀑布,經歷“千巖萬壑不辭勞”的艱險後,終將飛珠濺玉、石破天驚。公元846年,李忱果然在太監們的擁戴下,從侄兒手中奪過大位,是為唐宣宗。時年37歲。 [7] 

韜光晦跡成語寓意

大凡古來那些野心家、陰謀家,其篡權奪位的具體形式可能會因時、地及具體條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他們無論如何變換手段,又總表現出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他們總是要採用“韜光晦跡”之術,把真實意圖掩飾起來,大奸若忠,給人一種假相;並且順應形勢,利用形勢,騙取人主的信任,慘淡經營,一步步往上爬。韜光晦跡是每個人都必須學會的學問。許多成大事者,在成就之前都有韜光晦跡的歷史。做個真正的智者,勝利終將屬於你。 [2]  [8] 

韜光晦跡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韜光晦跡”的意思是隱藏才能,不使外露。該成語的結構為聯合式;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運用示例
·馬鈺《滿庭芳》:“懷美玉,便韜光隱跡,二十餘年。” [5] 
金·侯善淵《益壽美金花》:“物我懼忘,晦跡韜光德自長。” [6] 
·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一折:“我和你韜光晦跡老山中,煞強如齊家治國平天下。” [3] 
·紀昀《閲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果為隱者,方韜光晦跡之不暇,安得知名?” [4] 
參考資料
  • 1.    韜光晦跡  .漢典[引用日期2022-01-22]
  • 2.    歐少婷.老子兵法 第4卷 下[M].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2001.11:632
  • 3.    程志強.中華成語大詞典[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3.09:13
  • 4.    武君.閲微草堂筆記[M].長沙:嶽麓書社,2019.01:110
  • 5.    李文明.新用人學全書 9[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10:224
  • 6.    王濤.中國成語大辭典 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05:247
  • 7.    思履.鬼谷子全解 彩圖全解版[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01:186-188
  • 8.    李問渠.做人做事不能不懂的心理學[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19.0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