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韘,shè、xiè、韘在古代射箭時戴在手上的扳指時讀shè。讀xiè時古通“渫”,是疏浚之意。
中文名
拼    音
shè、xiè
部    首
五    筆
NHKS
倉    頡
DQPTD
鄭    碼
XJZF
筆    順
フ丨一丨フ一一フ丨一丨丨一フ一丨ノ丶
注    音
ㄕㄜˋ,ㄒㄧㄝˋ
漢字結構
左右結構
部首筆畫
9
總筆畫
18
異體字
統一碼UNICODE
U+97D8
四    角
44594

詳細釋義

韘
(1)shè
扳指在古代名韘,射決也,在商代便已經出現,是射手用來扣住弓弦射殺獵物的工具。
中國傳統扣弦開弓法不同於歐洲那種以食指和中指拉弦的方式,而是以戴上韘(扳指)拇指拉開弓弦,包括後來的蒙古族、滿族,也都是這種開弓法.射箭時戴在右手大拇指上扣住弦弓.
韘又稱為“決”。傳統的漢族韘與滿族,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區別,漢族的韘從側面觀是梯形,即一邊高一邊低,而蒙古族,滿族的扳指一般為圓柱體.
圖為先秦“韘”(決)的實物:
(2)xiè
古通“渫”,疏浚。
另外,在玄色的小説《啞舍》中還曾出現過虎骨韘。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戌集中】【韋部】 韘 ·康熙筆畫:18 ·部外筆畫:9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失涉切,音攝。《説文》射決也,所以鈎弦。以象骨、韋系著右巨指。從韋枼聲。《玉篇》指沓也。《詩·衞風》童子佩韘。《傳》韘,玦也。能射御則帶韘。《箋》韘之言沓,所以彄沓手指。《集韻》或作弽。
又《廣韻》蘇協切《集韻》悉協切,𠀤音燮。《廣韻》韘韝,射具。
又《集韻》䪓韘,帶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