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扳指

鎖定
扳指是一種射箭工具,戴於拇指,正下方有一個槽,用來扣住弓弦以便拉箭,作用是防止放箭時,急速回抽的弓弦擦傷手指。因功能類似扳機,故又稱為“機”。
扳指的前身叫做韘(音射) ,據《説文·韋部》載:“韘,射決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韋系,箸右巨指。”明確闡述了扳指的功能以及用法。説明此器為騎射之具。
現發現的最早具有扳指功能和外形的用品出土於商朝婦好墓。
中文名
扳指
別    名
發源時期
商代
出    處
《説文·韋部》
作    用
防止放箭時,急速回抽的弓弦擦傷手指
佩戴位置
拇指

扳指含義註解

扳指:
1)韘shè
清代陳昌治刻本『説文解字』
【卷五】【韋部】韘
射決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韋系,著右巨指。從韋枼聲。《》曰:“童子佩韘。”弽,韘或從弓。失涉切
2)摧決cuī jué
扣斷扳指。決,骨製品。射者用以鈎弦之器,即扳指。喻勇猛。 漢 陳琳武軍賦》:“當鋒摧決,貫遐洞堅。” 南朝宋 袁淑 《御虜議》:“重幣甘辭,招摧決之將。
3)抉jué
扳指 古代射箭時套在右手拇指上,用以鈎弦。
4)射決shè jué
即佩韘。俗稱扳指或搬指。《説文·韋部》:“韘,射決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韋系,箸右巨指。”
扳指是一種護手的工具,帶於勾弦的手指,用以扣住弓弦。同時,在放箭時,也可以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傷手指。拉弓時佩帶扳指,藉以保護手指並可減少手指運動量 [1]  射箭作為冷兵器時代重要的個人軍事技能受到極大重視。古人亦稱為“機”,意義類似於“扳機”,表示扳指的作用相當於扳機。

扳指漢族扳指

圖2 圖2
漢族的扳指(如圖2)最初稱為“韘” [2]  ,後也有稱“扳指”、或者“班指”。這造成了很多疑惑。但是實際上,這些都是同音詞,不詳內情者會認為這是外來語音翻譯的時的必然問題。但是實際上,還是“扳指”二字更名副其實。因為扳指的作用主要就相當於“扳機”。
明代將領戚繼光,曾經明確以“機”作為扳指的稱呼。因為扳指的效用,與古代弩機的作用是相似的。二者都是扣弦,積蓄弓體的力量,而後解脱弓(弩)弦,發射箭枝。
韘初見於商代(公元前17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多為象骨、玉製,在春秋、戰國(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時候就十分流行使用扳指了。
傳統的漢族扳指從側面觀是梯形,即一邊高一邊低,而蒙古族、滿族的扳指兒一般為圓柱體坡形扳指出現較早,最早還有弦槽,後來取消。
據考證,桶形扳指主要出土於14世紀以後,發現出土最早的桶型扳指為戰國時期,現存於晉城博物館

扳指滿族扳指

主要使用桶形扳指。(如圖3)
圖3 仿清代軍事用扳指,黑章環繞 圖3 仿清代軍事用扳指,黑章環繞
圖4 圖4
滿文(如圖4):
穆麟德轉寫:"fergetun"
圖5 圖5 [3]
戰爭用扳指多為駝鹿角或角盤骨製作,駝鹿又名“犴大罕”,(如圖5)
圖6 圖6
滿文(如圖6):
穆麟德轉寫:kandahan
黑龍江外紀》駝鹿……角長大,色如象牙,以制射,盛暑無穢氣,然黑章環繞,勻而不暈者,截數角不得其一,值數萬錢。
清軍入關前,滿族人通用鹿骨扳指兒,呈黃色,年久變為淺褐色,以“有眼”者為貴。
軍事所用的扳指,現今俗稱武扳指,皆由駝鹿角盤骨製作,取材時選用角盤骨特有的帶有髓腔孔的,位於扳指中間部位,佩戴時髓腔孔位於右手拇指關節處利於排汗。扳指中部帶有一整圈髓腔孔的最為好用,使用長久髓腔被汗液沁黑稱黑璋,黑璋環繞是名品。
滿清入關後,扳指的質地亦由原來的鹿角、發展為犀角、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璽等名貴滑潤的原料。
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製者為最多。貴族扳指以翡翠質者為上選,其色渾澄不一且花斑各異,碧綠而清澈如水者價值連城,非貴胄而不敢輕易佩帶。以其大小厚薄論,又有文武之分,武扳指多素面,文扳指多於外壁精鑄詩句或花紋。至於戒指,又名“約指”,俗稱“鎦子”。
清代,旗人男女皆喜戴上此物。式祥甚多,以光面戒指(即無花者)為最普通,或作扁圈式,或作圓筒式,或作面部(即指蓋部)之凸起式者不等。上有鑄字者,如“福壽綿長” 或單個的“福”字或“壽”字。八旗子弟有其友朋之投契者,於戒指一物,多有用其表示團結精神,彼此各戴一枚,皆鑄有“二人平心”之字樣,夫妻間亦有借用此種戒指以表示心地無二者。

扳指用法詳解

圖7 扳指用法示意圖 圖7 扳指用法示意圖
圖7所示的拉弦法,是中國古代的較為主流的一種勾弦放箭方法。
根據宋代中國官方分類,則叫“漢法”。現代人可以稱為“中國式拉弓法”。這種勾弦法主要流行於普遍使用複合弓的東方世界。按照這一方法,拉弦主要使用拇指,因而只需要在拇指上佩戴扳指。這種方式也叫做“拇指勾弦法”。
此外,還有一種比較主流的勾弦放箭方式,即歐洲人所説的“地中海式方式(Mediterranean release)”,宋代亦稱為“胡法”,主要流行於西方使用單體弓的區域。其特點是: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相併勾弦,箭在弓左(以左手持弓為準),現代射箭運動由歐洲開始,因而也採用此種方式。這種方法也叫做“三指勾弦法”。
不同的張弦方式,主要根源於弓的不同特性。
歐洲長期使用單體弓(一直使用到被火槍淘汰),體長而彈性差,因此必須使用較長的弓體才可以獲得較好的威力;而中國的傳統複合弓(現代複合弓與中國古代複合弓的形制差別巨大,不過他們確實都是複合的……)正好相反,弓體較短,但弓的彈性好。於是,使用中國弓時,當拉滿弓時,手指拉弓處與弓弦形成鋭角,不能使用太多手指。
中國複合弓的製造與使用,在世界兵器史上有着出類拔箤弓弩貢獻,工藝先進且複雜,製作精良美觀。中國和蒙古在騎射方面比西方要先進得多,複合弓短小、彈力大,騎兵也可以使用。而以英國長弓為代表的單體弓由於弓體太大(在威力相近的情況下,單體弓長度可達兩米,而複合弓的長度可以限制在一米左右),只適合步兵使用,所以西方中世紀的騎兵多采用重甲衝撞的戰鬥方式,而在騎射方面鮮有發展。

扳指爭議

關於扳指到底如何使用,也存在另一種爭議——有一部分人認為,它是用來保護掌握弓箭那一隻手的拇指(託箭的拇指,而非拉弦的拇指)。如果右手控弦,左手持弓,扳指應該是戴在左手拇指,用扳指來托住箭桿。有人提出:“因為親身體驗可知,箭飛出時,快如子彈,雖是柔軟箭翎、光滑箭桿,也極易擦傷皮肉!”
但是,在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中,世界各國所發現的射箭護具,主要都是用來保護拉弦手的(其他有用來保護手臂不被弓弦打傷的,或者其他作用)。如果箭枝會傷害到託箭的手指,不可能古今中外幾千年都無人注意。在實戰中也可以發現,箭枝從來不會擦傷手指。

扳指辨析

考慮到箭在射擊時的實際形態,我們知道,這是不必要的擔憂。
首先,射箭瞬間,弓體急劇伸展,弓弦急速回彈,弓弦提供了巨大的力量推動箭前進,這一力量是向前而不是向下的,因此,箭不會形成太大的壓力損害手指。
其次,箭本身是有彈性的。稍微深入弓箭領域就會知道,選箭時一般要考慮箭的撓度和直度。所謂撓度,簡單説,就是指箭的軟硬。箭在發射時承受巨大的壓力,越軟的箭彎曲得越厲害,在回彈的時候就會產生更大的擺動。射箭時,箭一般是左右擺動的,上下襬動説明箭不合適。左右擺動表明力量主要是左右方向而不是上下方向的。一般來説,箭要選硬一些的。在硬箭之中,可以選一些稍軟一些,所謂“寧硬勿軟,硬中挑軟”。
第三,箭的位置也要不斷調整。出現擦手時就要抬高或降低搭箭點。這樣做的基本原理是,動物具有趨利避害的本能。

扳指解答

1,扳指主要為控弦的手使用,託箭的手當然也可以使用類似扳指的物體,也可以不使用(為什麼這麼説,祥弓坊射箭方法有一條就是箭搭在弦上的點 要高於出箭點多半個小手指肚的高度,這樣箭出去的一瞬箭是在搭箭點的上方出去、是高出搭箭點出去、不是貼着搭建點出去,這樣就防止了箭羽傷手的問題,關於這點大家可以親自試驗;託箭的手如果也使用類似扳指的東西也是可以減少摩擦並給搭箭的手第二道保護)
2,扳指主要為中國古代射禮用具(一,如果你帶着扳指是很難抓牢其他的兵器的這在以力角逐的戰場是吃虧的;二,古代的弓弦普遍比現在粗很多本人收藏的古代牛皮弦有的都在5.1毫米)弦比較粗單位面積的受力就相對較少;三,古代人氣力不是現代人能比的)。

扳指保養心得

現如今,即便有人買到了可心的扳指兒,也沒有幾個人懂得如何去把玩、呵護。用慣了腕錶和領帶的時尚先生們未必懂得老物件兒中養護的道理。
扳指原本使用犀牛角、獸骨製作。但是,清朝時八旗子弟使用扳指大多隻是用來炫富,這些較硬的材料十分“克手”,有明顯的磨手感覺,

扳指養護方法

根據不同的材質,就有不同的扳指兒護養方法。比如象牙扳指一般有槽痕,所以要經常擦拭槽痕中的污漬,但多用上好的皮毛。象牙製品一般會在五六十年後開裂,所以很少用水來清洗,而是多用胭脂(純天然製作)和酒糟來清洗,不僅有很好的清潔消毒功效,而且還不會出現水中雜質浸入象牙內形成漬斑的情況。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為象牙扳指兒製作一個紫檀木的內膽,因紫檀木略有淡香且能吸水分,與象牙可以達到互為護養的功效。玉質、翡翠扳指兒的保養基本就和玉鐲的保養差不多,在把玩時用指肚之肉來打磨扳指,

扳指價值分類

貴族扳指兒以翡翠材料製作者為首選,其色澤澄渾不一,而且花飾斑紋各異,比率而清澈如水者價值連城,非皇室貴胄不敢輕易佩戴。普通人佩戴的扳指兒以象牙、瓷質為多。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兒,以白玉磨製者為最多。這種種分別,在當年是判定等級身份的標誌,在如今則是衡量市場價格和收藏價值的尺度。
扳指兒的大小厚薄,依使用者文武身份定奪,武扳指兒多素面,文扳指兒多於外壁精鑄詩句或花紋。

扳指御用之物

清宮造辦處先是依皇帝諭旨讓玉作、牙作等專業機構按照皇帝的意願和喜好做出上用紋樣,再經皇帝本人修改確認後方可製作。為製造一個合用的扳指,乾隆皇帝可以在外出避暑之時,連續七次來回傳遞命令以及扳指實物,要求工匠修改。御用扳指兒上面,經常有御題詩、詩意畫和宮廷專用紋飾等帶有濃厚人文氣象的雕刻。這類扳指兒是當時技藝最高工匠的傾心之作,也是當時宮廷文化和皇帝本人氣質愛好、文化理想和審美品位的集中表現。不過,這一類的扳指兒兒數量十分有限。

扳指御賜扳指

其次是御賜扳指。對於很多各地高級官員、附屬國進貢或宮廷在江南定做的扳指,皇帝往往不是自己戴,而是賞賜給高官、寵臣、皇室宗親,比如乾隆皇帝就會把此類扳指兒賞賜給在平定回部和大小金川等戰役中得勝回朝的將領。
清代等級極其森嚴,即便是親王也不能逾制,所以也就很少在上面題詩刻畫,其工藝和材質也不敢擅越皇帝的喜好,價值自然也就略遜一籌。接下來,則依次是大將軍王、撫遠大將軍及其同僚下屬諸將軍扳指兒、賀壽用扳指兒、嫁妝扳指兒、紀念或占卜扳指兒、商用扳指兒。
參考資料
  • 1.    《説文》射決也,所以鈎弦。以象骨、韋系著右巨指。從韋枼聲。
  • 2.      .漢典[引用日期2019-11-06]
  • 3.    瓷扳指  .國家文化藝術品網.2014-12-05[引用日期201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