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鑅

鎖定
韓鑅(1729-1804),貴州畢節人,清朝大臣。韓鑅歷官幾十年,關心百姓疾苦、聲揚遠播,齊、楚、吳、豫之間,人皆稱讚。
本    名
韓鑅
序東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出生地
畢節縣橫街本宅
出生日期
時雍正乙酉年十二月十三日巳時
逝世日期
1804年

韓鑅曾任職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捐通判揀發河東,初任山東東昌府上河通判,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遷沂州府同知,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擢安徽潁州府知府,四十年(公元1775年)遷江蘇淮徐海道,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授河東河道總督。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授工部右侍郎,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調户部右侍郎,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調兵部右侍郎。

韓鑅功績

奏言:“山東運河,賴汶、泗來源及各湖接濟。汶河上游東平戴村等處民堰,對岸沙淤,應鑿灘抽溝,以展河勢。泗河下游即為府河,自安居、十里二斗門入運,河淺堰卑,亦當疏治。蜀山、馬踏、馬場、南旺諸湖,現當濟運泄水,堰根顯露,正可取土培堤。”七月,河決祥符焦橋,疏請罪,上原之。工竟,命優敍。未幾,河又決儀封曲家樓、青龍岡、大李家莊、孔家莊,凡溢四口。上令江南河道總督李奉翰赴工會督。水全出青龍岡,而孔家莊等三口皆塞。又命大學士阿桂履勘,又令山東巡撫國泰赴工會督。工垂竟,壩蟄復潰。大學士嵇璜議引河北流復故道,上以諮阿桂、李奉翰及鑅。鑅疏言:“青龍岡始漫,勢甚洶湧,是以倒漾北行,分入沙、趙二河,穿運歸海。未久旋即斷流,仍行南注。地勢北高南下,若於南岸建堤堵截,欲回狂瀾使之北注,誠如聖諭必不能行。水性就下,未便輕議更張。”阿桂等所奏亦略同,乃寢璜議,惟以河水北行既已斷流,責鑅何不即時具奏。
四十七年正月,壩復蟄。上聞運道河以南深通,河以北多淤墊,命鑅往微山湖北運河察勘。二月,赴濟寧,會國泰及巡漕御史毓奇察勘,請自濟寧在城閘至嶧縣黃林莊,築土堰、柴壩、椿埽、橋樑,設水站,置絞關;鑅並請察勘畢,還青龍岡工次。

韓鑅上命鑅往來督察

上命鑅往來督察,復勘伊家河、荊山橋諸地水勢,請浚銅山潘家屯引河益使寬深,並浚駱馬湖、六塘河及濟寧南北徒駭、馬頰、伊家等河。時青龍岡壩屢築屢蟄,鑅遵上指迅籌宣泄,使黃水漸消。復還青龍岡工次,會阿桂等於蘭陽三堡改築大堤,浚渠導水出商丘七堡入正河故道。鑅旋以父憂去。

韓鑅事蹟

韓鑅歷官幾十年,關心百姓疾苦、聲揚遠播,齊、楚、吳、豫之間,人皆稱讚。任河東河道總督時,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黃河在開封決口,他擔當防洪大任,率民修河,歷時十餘月,都在工地,從未回過家,修、防、堵、築,各工並舉,大功告成。當時其父在他的官署山東濟寧病危,他也未能回家探望,不久父病逝,也未敢請假扶柩回籍,直到第二年才得以扶柩回貴州安葬。
四十八年三月,青龍岡工始竟。四十九年,服闋,授工部侍郎。部議鑅任河督時應償帑十四萬餘兩,詔免十之七。五十四年,命會勘通惠、温榆二河,及朝陽門外護城河。調户部。五十五年,命往江南會同江南河道總督蘭第錫督防汛。嘉慶三年,調兵部。四年三月,命守護裕陵。六年,以年老休致。九年,卒。享年七十六歲。
韓鑅是有名的畫家,工畫花卉。他畫的畫多流傳在北方。遼寧省遼陽縣博物館收藏的一座祝壽屏風上面即有兵部侍郎韓鑅畫的一幅蘭花。他畫蘭花在當時頗有名氣。貴州博物館藏有一幅黃國瑾墨蘭立軸,題款雲:仿石倉、序東兩家筆法。序東即韓鑅。可見在清朝同治、光緒年間,韓鑅畫蘭為大家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