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立康

(屏南縣壽山鄉疊石村村民)

鎖定
韓立康,黨員,1953年3月生,屏南縣壽山鄉疊石村村民。不顧自身殘疾,不顧自家困難,舉家照顧一位四肢癱瘓、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烈屬長達六年。 [1] 
中文名
韓立康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3年3月
性    別

韓立康人物簡介

韓立康,一個勤勞的中國農民,一個樸實的農村黨員,不顧自身殘疾,不顧自家困難,舉家照顧一位四肢癱瘓、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烈屬長達六年。

韓立康具體事蹟

萍水相逢,傾情照顧。2008年7月中旬,韓立康在老家料理完8旬母親的喪事後,遂帶着時年101歲的伯父一家5口遷至城北社區,成為張長明的鄰居。一次,韓立康到鄰居家串門,見到一位耄耋老人正吃力地幫助躺在特製輪椅上的兒子張長明轉身,韓立康急忙上前幫忙。在接觸中韓立康獲悉,張長明現年49歲,系革命烈士張達炳嫡孫。張長明幼時得過一場大病,張家養千方百計尋來草藥偏方,最終將張長明從鬼門關前拉了回來,令人扼腕的是張長明從此手足癱瘓、舌頭萎縮、話語不清,生活不能自理。因母親早逝,張長明只好由父親張家養長期照顧,張家養80餘歲身體虛弱、時常咳嗽,已力不從心。
向來仰慕革命先烈的韓立康見此情景,心想:他們是英烈的後代,遭遇到困難,我家雖然也難,但再怎麼難,也得幫他。2008年8月起,韓立康每天義務上門協助張家養老人照料張長明。2010年,張家養患咽喉癌病重,韓立康夫妻又照顧起父子倆的生活,每天為張家養、張長明餵飯、端藥、送水、擦拭身子、收拾衣褥、料理拉撒。2011年7月,張家養病故,夫妻倆遂長期擔負起張長明的生活護理工作。
不是親生,勝似親生。“好!”張長明發出一個含糊的音節並豎起大拇指。韓立康解釋説:“這是誇讚黨和國家政策好,十八大以後,政府部門來得更勤了,機關黨工委還進行‘一助一’愛心助殘掛鈎,特別是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踐行以來,殘聯、民政、老區辦、效能辦等部門都加大了幫扶力度。”
“為了照顧好他,我們同一個屋子睡。記得有一年冬天有段時間,他受寒咳嗽得厲害,整夜連着咳,氣都喘不過來,臉漲得通紅。我的腳一到冷天,截肢處也痠疼得厲害,可硬挺着沒敢睡啊,幫他翻身、暖褥子、熱藥,他那麼大的個子,夜裏翻起身來覺着特別沉。夜裏排尿,我用管子給他接上,等半晌他又説沒有,順利地排一次尿都得反覆接上十幾次管子;看着他舒暢了,我心裏才放鬆下來……到天明竟出了一身汗。”韓立康説,後來實在吃不消就和妻子黃淑英輪着照顧,我們都把他當做自己的家人。
歷經坎坷,自強不息。韓立康家境貧寒,他自幼體弱,從小右腳患血絲蟲病,25歲後病情逐漸加重,特別是行走時,血液下行淤積於下肢不回致流靜脈腫脹,結果毛細血管破裂,血汁順着褲管往下淌,之後破裂處流膿、發爛。“腳疼得厲害時,掀開被子,裏層沾滿了南瓜色的膿水,實在無法忍耐,他就用背頂住牆壁,右腳抬高,靠在牀架邊沿,一直到天明。”妻子黃淑英説。幾十年來帶着病下地幹農活,建壽山公路時當民工,鄉里建工程做搬運工,還是壽山鄉最早一批嘗試栽培香菇的農民,韓立康沒喊過苦和累。直至2004年病情加劇,韓立康無奈選擇了截肢手術,因為家庭困難,沒敢去福州大醫院,他用鄉親們湊的7000多元錢在福鼎市點頭鎮醫院動的手術。
與人為善,緣自家風。談起韓立康,疊石村民都是豎起大拇指。身為村裏的黨員,文書,羣眾需求無小事,只要有益於羣眾的事都躬身而為。為發展生產組織種植香菇,爭取資金扶持,韓立康不遺餘力;村裏的喪葬喜事,他總是幫忙記賬、當家,料理順當;哪家有困難或急事,他總是第一個趕到幫助,哪怕小小的鄰里糾紛也積極化解;羣眾不管大事小事總喜歡找他,因為他總是盡最大努力去做。
韓立康的孝順也為人稱道。父親韓澤興畢業於廈大,1951年間曾任雙溪中學校長,卻英年早逝;韓立康3歲起由母親一手拉扯成人,他孝順母親,一直侍奉她至84歲過世,母親腰背長腫瘤卧牀7個月,倆夫妻端茶遞水、細微照顧,期間還將101歲的大伯接至家中侍奉終老,直至2010年大伯過世。
扶危濟困,人間有愛。“很多人不解為什麼我不放棄照顧張長明,去賺點錢緩解家庭經濟壓力。其實我要説的是,我做的沒什麼,一路走來,黨和政府的關懷,無數好心人的援手,才使我們一家堅持,我要説一聲,謝謝!”韓立康説。
“2008年底縣殘聯工作人員每年春節走訪、慰問,從2009年起,另外還給予生活資助;張長明的親屬也十分感激,寄來生活費;老區辦、民政、效能等部門也大力資助;3月,市殘聯領導堅持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下基層親切慰問。”説着韓立康掏出一本本子,上面工整地記着一個個機關單位名稱和陳妙羣、楊鄭平等一個個好心人的名字,一筆筆資助的款項。
“一路援手,我沒有理由不堅持下去!”韓立康的話擲地有聲。 [1] 

韓立康人物榮譽

2018年5月,獲“中國好人榜”孝老愛親好人。 [1] 
2021年9月,榮獲“第七屆福建省孝老愛親模範”稱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