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權華

鎖定
韓權華(1903年—1985年),天津人,出生於“天成號韓家”。1924年北大“楊棟林情書事件”中的主角,此後由北京大學轉學至北平女師大,師從劉天華, 學音樂。畢業以後, 河北教育廳保送她官費留學美國, 在離華盛頓不遠的巴爾的摩城皮爾德音樂學院專攻音樂史。 [8]  國民黨高級將領衞立煌的妻子。 [3] 
中文名
韓權華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3年
逝世日期
1985年1月30日

韓權華人物生平

韓權華
韓權華(7張)
韓權華,1922年考入北京大學文科預科。 [2]  1924年5月7日,《晨報副刊》發表北京大學女生韓權華的署名文章,文中將已婚的北京大學教授楊棟林給她的一封情書全文轉發。行文最後,韓權華不無憤慨地説:"不意中國最高學府的教授對本校女生——素不認識的女生竟至於如此。我以為此等事匪但與權華個人有關,實足為中國共同教育之一大障礙。我北大女生,我北大全校皆足引為不幸。” [4]  韓權華的這篇文章立即把北京大學教授楊棟林推到了風口浪尖。北京大學學生髮起了“驅楊”運動,“有人張貼皇榜,發檄文,指為北大全校之不幸,全國女子之不幸,又稱楊先生的信是教授式的強盜行為,威嚇欺騙漁獵女生的手段,大有滅此朝食,與眾共棄之之概"。 [5]  與此同時,北京大學校長也致函諷楊辭職。 [6]  5月10日,《北京大學日刊》登出楊棟林辭職通告。 [7]  此後韓權華轉學到女師大,由中文改學音樂。畢業以後,河北教育廳保送她官費留學美國,專攻音樂史。 [2] 
1941年在美國檀香山教書的韓權華,經人搭橋,收到了衞立煌寫來的信。韓權華感念他是抗日英雄,同意了。但後來發生珍珠港事件,無法回國。她只好寫信告訴衞立煌,不要等她。但是衞立煌堅持等待,獨身生活6年,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如願以償。
1948年12月,衞立煌與韓權華飛離北平,直到1949年正月初三,在上海登上英國輪船才抵達香港,在香港寓居6年。1955年,中共發出“愛國不分先後”的號召,對流離海外的著名人士開展統戰攻勢。周恩來獲悉衞立煌有歸國之意,但衞夫人韓權華有顧慮,因為衞立煌是1948年12月25日共產黨公佈的43名國民黨戰犯中的第28名。為了做韓權華的工作,周恩來與鄧穎超請韓恂華進中南海,到總理家裏吃飯。周恩來、鄧穎超囑韓恂華給韓權華寫信:請妹妹放心歸來。同時,周恩來囑韓德荘手書一封:“在太原晤過面的那位朋友,請姑父和姑母回來。”抗日戰爭初期周恩來和衞立煌在太原曾有過徹夜長談,他説:衞先生看到這段文字就會明白。
1955年3月15日,衞立煌偕夫人韓權華從香港經澳門回到廣州。 [2] 
1974年9月30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周恩來總理主持25週年國慶招待會,韓權華是被邀請的代表之一。衞立煌去世後,韓權華被安排為國務院參事室參事,1975年又被選為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8] 
1985年1月30日,韓權華因病去世,終年82歲。 [1] 

韓權華人物關係

韓權華家世背景

據史料記載,自清朝咸豐初年(1851年)起,天津城裏就流傳着一個關於八大家的口訣:“韓、高、石、劉、穆、黃、楊、益照臨”。排名第一的“東門外韓家”是靠海運發跡的。韓家到了上個世紀初,離開天津落户北京,買下了北京南城西琉璃廠盡頭南柳巷的一處大宅院,共有101間房。南柳巷25號大宅門裏的當家人,正是韓權華的母親卞氏。

韓權華親屬成員

母親卞氏。
大姐韓俊華,嫁入“天津八大家”(後)的“茶葉李”家。
二哥韓振華。
三哥韓縉華,夭折。 [8] 
四姐韓昇華,丈夫傅銅,西北大學前校長。
五姐韓詠華,丈夫梅貽琦,清華大學前校長。
六姐韓恂華,就讀於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學時代與鄧穎超是同學,是覺悟社的一員。北大畢業後,去美國留學,回國後出任協和醫院第一代營養科主任。丈夫鄺壽堃,是中國最早一批現代煤礦北京門頭溝煤礦、河北唐山開灤煤礦的總工程師。 [2] 

韓權華與鄧穎超的交往

1974年9月30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周恩來總理主持25週年國慶招待會,韓權華是被邀請的代表之一。第二天,周恩來、鄧穎超看到《人民日報》刊登的出席會議人員名單,發現沒有韓權華的名字,立即打電話到衞家,才知道她生病請假了。次日鄧穎超即驅車到家中探望,並帶去周恩來總理對她的問候。韓權華知道總理身體不好,在操勞國事的百忙中,還如此細心地關照到她,非常感動。那時候衞立煌已經因病去世14年了。衞立煌去世後,韓權華被安排為國務院參事室參事,1975年又被選為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鄧穎超一直與她保持着密切的聯繫,或電話問候,或登門拜訪,有時帶着鮮花,有時提着瓜果,每次來家探望事先都不打招呼,不願興師動眾。十年動亂期間,鄧穎超不顧政治形勢的險惡,仍然幾次上門看望韓權華。據衞家人回憶,11月初的某一天,鄧穎超來了,進屋脱下外衣後覺得有股涼氣襲來,禁不住説:“這屋太冷了,怎麼受得了!韓權華回答:"這是座老房子,一入秋就陰涼陰涼的,白天還容易過,可以到室外曬曬太陽,但早晚和陰天難熬。不過再冷也得熬到11月15號才給暖氣呀!"鄧穎超點頭:“老人最怕冷了。你腳冷嗎?”韓權華脱口而出:“冷啊,每年進入10月中旬,腳就開始冷起來,平時,腳總是涼的。”鄧穎超感同身受:"人老了,耐寒力差。我年輕時不知什麼叫冷,長征時冰天雪地裏都睡過,現在不行了,一入冬也首先從腳冷起來。”她熱心地傳授經驗:"晚上入睡前,我用打點滴用過的瓶子灌上熱水焐腳。玻璃瓶,傳熱快,還節省開支。”韓權華欣然地説:“噢,明天我也試試。“鄧穎超回到中南海後,立刻給有關部門打招呼:“對韓權華一家供暖時間,提早燒,拖晚幾天撤暖,看具體天氣嘛!”在鄧穎超的直接過問下,與韓權華一起解決了取暖問題的,還有好幾位愛國民主人士。 [8] 

韓權華追悼紀念

1985年1月30日,國務院參事, 第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愛國將領衞立煌先生的遺孀韓權華因病去世,終年82歲。韓權華參事追悼會2月9日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真、鄧穎超,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昌照、民革中央主席屈武等同志,全國人大常委會、政協全國委員會、國務院、中共中央統戰部等單位送了花圈,姬鵬飛、朱學範、楊靜仁、周培源等同志參加了追悼會。追悼會由國務院副秘書長艾知生主持, 鄭思遠致悼詞。韓權華的骨灰存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1] 

韓權華親友回憶

韓權華二哥韓振華的外孫女徐泓,對韓權華家最深的印象就和取暖有關。據她回憶“當時暖氣還沒有來,或者暖氣不足,屋裏擺着一個煤球爐,高高的圓柱狀,用白鐵皮圍着,極其整潔。七姑婆坐在牀上,倚着雪白的大枕頭,搭着雪白的被子,穿着中式立領深色絲棉襖,好像畫中人。她議論起政局時事來,可一點兒不含糊。他們那輩人從來看不慣江青,韓權華説:“‘毛主席講‘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那隻鱉不就在身邊嗎?‘” [8]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參事室  .1985年 大事記[引用日期2023-04-10]
  • 2.    “韓家姐妹”鈎沉-文摘報-光明網  .光明網.2016-09-13[引用日期2023-04-10]
  • 3.    趙靖怡,席雲舒.陳受頤、胡適往來書信輯佚匯注[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22(07):218-260.DOI:10.16287/j.cnki.cn11-2589/i.2022.07.005.
  • 4.    韓權華.一封怪信[N].晨報副刊,1924-05-07.
  • 5.    陶然,孫伏園.一封反對新文化運動的信[N].晨報副刊,1924-05-16.
  • 6.    江紹原,孫伏園.伏園兄我想你錯了[N].晨報副刊,1924-05-12.
  • 7.    周寧.社交公開、男女同校與師生戀:1924年北京大學教授楊棟林情書事件[J].婦女研究論叢,2015,No.129(03):66-74+85.
  • 8.    徐泓.近代天津韓家姐妹的風雨人生[J].江淮文史,2017(06):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