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朝鮮古典舞蹈

鎖定
朝鮮封建王朝統治時期的宮廷舞蹈。它來源於天君日神的祭祀儀式上演出的集體舞蹈“俗喜歌舞”、“喜歌亂舞”。這些舞蹈在歷史上與中國古代舞蹈有密切聯繫,其形式豐富多彩,有的流傳。
朝鮮古典舞蹈一般由音樂、舞蹈和詩歌三位一體組成。音樂多悠長緩慢,有唱詞、致語、致詞、口語等等。舞蹈動作精細典雅,舞步沉穩。翩翩長袖有助於展現瀟灑、飄然若舉的輕盈舞姿,具有仙鶴翱翔的風貌。手腕動作在肩部和上臂的帶動下柔美舒展,隨呼吸起伏,綿延不斷,舞姿造型充滿內在的韻律美,舞蹈隊形呈多種幾何圖形。
中文名
朝鮮古典舞蹈
外文名
Korean classical dance
類    別
舞蹈

朝鮮古典舞蹈名稱

Chaoxian gudian wudao
朝鮮古典舞蹈
朝鮮古典舞蹈 朝鮮古典舞蹈
Korean classical dance

朝鮮古典舞蹈歷史起源

4—7世紀,朝鮮半島處於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鼎立時期。各國文化藝術得到空前發展。新羅國最後統一了高句麗、百濟,它一方面保持着自己本民族的傳統,另一方面通過高句麗、百濟國間接接受着中國的樂舞文化的影響。 [1] 
百濟是受佛教影響較深的國家。佛教假面舞是盛行朝鮮半島南部的主要表演形式,它源於中國南方吳越一帶,傳説 612年由從中國回到朝鮮的藝人味摩之傳入百濟,創作了假面舞劇《山台都監》和《伎樂舞》。
676年新羅統一朝鮮半島之後,藝人分為舞尺、歌尺、琴尺、笳尺等,當時舞蹈藝人有特殊的地位,出現了多種形式的假面舞,其中最馳名的是《劍舞》。它歌頌了新羅愛國青年黃倡為拯救祖國,孤身潛入敵國百濟進行鬥爭而以身殉國的事蹟。舞者配戴黃倡假面,雙手持短劍,舞時手腕有力地內外旋繞甩動,使短劍順腕輪轉。動作剛健有力,富有戰鬥氣氛。此舞后來還改成不戴假面的表演性女子《劍舞》。千百年來深為朝鮮人民所愛,並流傳。
高麗王朝時期(936~1392),音樂舞蹈在本民族傳統儀式舞蹈和民間舞的基礎上,汲取了中國宋朝的宮廷樂舞,發展到了很高的水平。每當佛祖生日的燃燈節和祭地神的仲冬節,宮廷內均有盛大的慶典活動,並表演舞樂。

朝鮮古典舞蹈舞蹈分類

宮廷舞蹈分為宮廷宴會舞和宮廷儀式舞。宮廷宴會舞又分為“唐樂呈才”和“鄉樂呈才”。這類舞蹈是在中國唐朝舞蹈和朝鮮唱劇的基礎上形成的。“唐樂呈才”以中國唐朝音樂伴奏,仿效唐代宮廷舞隊列,由稱為“竹杆子”的持杖人帶引而出。舞中朗誦中文詩詞,邊舞邊誦,有《王母隊舞》、《佾舞》、《拋球樂》、《獻仙桃》、《壽延長》、《五羊仙》等。“鄉樂呈才”用朝鮮民族音樂伴奏,舞中停頓時用朝鮮民族語言演唱,表演完畢時,舞者作儀式化的鞠躬,然後離台。代表舞蹈有《舞鼓》、《踏行歌舞》等。宮廷儀式舞,又稱佾舞(隊列舞),其中有孔教祭壇儀式舞和皇族先人祭壇儀式舞,均為男性表演。有文舞、武舞之分。文舞頭戴黑帽,左手持,右手持綴有雉雞毛的翟,用以象徵和平昌盛。武舞頭戴紅帽,左手持盾,右手持斧,象徵勝利。文武兩組舞者均着紅袍,穿木製鞋,舞者通常排成8行、6行、4行等方隊形。

朝鮮古典舞蹈歷史記載

李朝時代(1392~1910),封建帝王對音樂、舞蹈有着濃厚的興趣,慣以“禮樂”行國政,並親自參加整理和編排節目。太祖王、太宗王編排了《蘿金屍舞》、《受寶舞》、《觀天廷舞》、《受明命舞》等。世宗王和世祖王重新整理並編排《舞樂》。考明世子宗編排了《佳人剪牡丹》、《寶相舞》、《望仙門》等。文獻記載的李朝宮廷舞還有:《定大葉舞》、《保太平舞》、《蓮花台》、《鶴舞》等60多種。1493年成宗王主持宮廷編纂的《樂學軌範》一書,是朝鮮歷史上第一部樂舞集,記載了“唐樂呈才”和“鄉樂呈才”等著名舞樂及服裝、道具、舞蹈場面圖等,具有重要歷史價值。

朝鮮古典舞蹈動作特點

1902年出版的《進饌儀軌》一書,也記載了1719~1902年宮廷裏的各種儀式樂舞。從7~9世紀的高句麗時期起,朝鮮古典舞蹈已具備專為適應演出而設計的一整套特定樣式、特定色彩的服飾,包括衣、裙、褲、鞋等,具有濃厚的封建色彩。
參考資料
  • 1.    金秋著,古絲綢之路樂舞文化交流史,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05,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