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韋伯工業區位論

鎖定
伴隨着西歐工業、特別是鋼鐵和機器製造業的蓬勃發展,以及交通運輸水平的提高,到了20世紀初,出現了以研究成本和運輸費用為主要內容的工業區位論。其先驅者是龍哈德,而集大成者是德國經濟學家韋伯。
中文名
韋伯工業區位論
出    處
《工業分佈論》
先驅者
龍哈德
集大成者
韋伯

目錄

韋伯工業區位論背景和目的

韋伯, [1]  德國經濟學家,1909年出版《工業區位論》,從而創立了工業區位理論。韋伯提出工業區位論的時代背景是:在德國產業革命之後,近代工業有了較快發展,從而形成了大規模的地域人口移動,尤其是產業與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現象極為顯著。在這種背景下,韋伯從經濟區位的角度,選擇了生產、流通、消費三大經濟活動基本環節的工業生產活動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探索工業生產活動的區位原理,試圖説明與解釋人口的地域間大規模移動以及城市的人口與產業的集聚機制。事實上,在此之前,韋伯一隊1860年以後德國的工業區位進行了詳盡的調查,著有《工業分佈論》一文,這成為其工業區位論重要的實證研究基礎。

韋伯工業區位論意義

如同農業區位論鼻祖杜能一樣,韋伯是第一個系統的建立了工業區位理論體系的經濟學者。他的區位論經濟區位論的重要基石之一,不僅是理論研究的經典著作,對現實工業佈局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就其突出特點來説,主要有:1、首次抽象和演繹的方法運用於工業區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業區位理論體系,為之後的區位論學者提供了研究工業區位的方法論和理論基礎;2、韋伯區位論的最大特點或貢獻之一是最小費用原則,即費用最小點就是最佳區位點。他之後的許多學者的理論仍然脱離不開這一經典法則的左右,僅僅是在他的理論基礎上的修補而已;3、韋伯的理論不僅限於工業佈局,對其他產業佈局也具有指導意義,特別是他的指向理論已超越了原本的工業區位範疇,而發展成為經濟區位佈局的一般理論。
參考資料
  • 1.    李小建.經濟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二版:6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