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韃靼槭

鎖定
韃靼槭(Acer tataricum L.)是無患子科槭屬灌木或喬木。樹皮灰色,粗糙。小枝細瘦,後脱落;冬芽細小,鱗片5-10枚。葉片背面淺綠色,正面深綠色,紙質或近革質。傘房狀花序,花數朵。果實黃綠色;小堅果嫩時被長柔毛,脈紋顯著。花期5-6月,果期9-10月。原產於歐洲和亞洲。生於100-2200米疏林、山谷和斜坡的落葉林。 [1-2] 
韃靼槭是表現較好的觀葉植物;適宜作庭蔭樹、行道樹。 [4] 
中文名
韃靼槭
拉丁學名
Acer tataricum L. [9]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無患子目
無患子科
槭屬
韃靼槭
命名者及年代
L.,1753

韃靼槭植物學史

韃靼槭是以俄羅斯南部的韃靼人命名的,在英文中,韃靼槭的名字通常也拼為“Tartar”。 [4] 

韃靼槭形態特徵

灌木或喬木,高3-5米,很少到15米,雌雄同株。樹皮灰色,粗糙;皮孔卵形或圓形。小枝細瘦,後脱落;冬芽細小,鱗片5-10枚,近邊緣具長柔毛,覆疊。葉柄1-5釐米;葉片背面淺綠色,正面深綠色,近圓形,卵形,或橢圓形長圓形,長1.2-10釐米,寬1-6釐米,紙質或近革質,背面無毛,成熟時脱落,或白色柔毛,正面無毛,基部截形,近心形,或圓形,深或淺3裂或5裂,很少不裂;裂片邊緣不規則鋸齒狀,具圓齒細鋸齒,或二重鋸齒,中間裂片鋭尖,漸尖,或先端長漸尖,側裂片通常鋭尖。 [1] 
傘房花序,長2-6釐米,短柔毛或無毛,花數朵。花梗稍具長柔毛。萼片5,卵形,長1.5-2毫米,近邊緣具長柔毛。花瓣5,白色或淺綠色,長圓形卵形。雄蕊8;花絲無毛。花盤無毛,位於雄蕊外側。子房密被或疏生長柔毛;花柱無毛。果實黃綠色;小堅果嫩時被長柔毛,脈紋顯著,長8毫米,寬5毫米;翅連同小堅果長2.5-3.5釐米,寬8-10毫米,張開近於直立或成鋭角。花期5-6月,果期9-10月。 [1] 

韃靼槭生長環境

生於100-2200米疏林、山谷和斜坡的落葉林。 [1]  它生長在陽光充足、乾燥的地方,如森林灌木叢,偶爾作為一棵孤樹。在歐洲,它被發現於多瑙河盆地的潘諾尼克地區的河流廊道森林中。它也生長在道路旁、灌木叢和退化的森林中。 [2] 

韃靼槭分佈範圍

韃靼槭原產於歐洲和亞洲。該物種每個亞種都有自己的地理範圍,例如韃靼槭(原亞種)(Acer tatricum subsp. tataricum)僅分佈於歐洲。該物種在歐洲本土範圍以外的部分地區和北美種植。 [2] 
世界分佈:阿富汗、阿爾巴尼亞、奧地利、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中國、克羅地亞、捷克、格魯吉亞、希臘、匈牙利、伊拉克、日本(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國)、韓國、吉爾吉斯斯坦、蒙古、黑山、北馬其頓、羅馬尼亞、俄羅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 [2] 
存在不確定性:伊朗。 [2] 
中國分佈:安徽、甘肅、廣東、河北、黑龍江、吉林、江西、江蘇、河南、陝西、寧夏、內蒙古、遼寧、湖北、山東、山西、浙江。 [2] 

韃靼槭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種子成熟後就在冷牀中播種,通常在第二年春天就會發芽。儲存的種子播種前先預浸24小時,然後在1-8℃下分層2-4個月,發芽可能很慢。可以採集“綠色”的種子(當種子完全發育,但在曬乾併產生任何發芽抑制劑之前),並立即播種,它應該在冬末發芽。如果種子採集得太早,就會產生非常弱的幼苗,或者根本沒有幼苗。當幼苗大到可以處理時,將幼苗移入單獨的花盆中,並將其種植到20釐米或更高,將幼苗種植到苗圃中。 [3] 
嫩枝扦插:初夏時進行嫩枝扦插,採集的嫩枝應該留有2-3對葉子,加上基部的一對芽。扦插前,去掉嫩枝底部的一片非常薄的樹皮,如果使用生根激素,生根效果會更好。生根的嫩枝必須在夏季長出新葉,否則活不過冬季。 [3] 

韃靼槭主要亞種

茶條槭(學名:Acer tataricum subsp. ginnala (Maxim.) Wesmael):落葉灌木或小喬木,一般高約2米,偶可高達10米。葉卵狀橢圓形,長6-10釐米,寬4-6釐米,常羽狀3-5裂,中裂片較大,基部圓形或近心形,緣有不整齊重鋸齒,表面無毛,背面脈上及脈腋有長柔毛。花雜性,傘房花序圓錐狀,頂生。果核兩面突起,果翅張開成鋭角或近於平行,紫紅色。花期5-6月;果期9月。分佈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陝西、甘肅;蒙古、俄羅斯西伯利亞東部、朝鮮和日本也有分佈。生於海拔800米以下的叢林中。 [5] 
苦條槭(學名:Acer tataricum subsp. theiferum (W. P. Fang) Y. S. Chen & P. C. DeJong):葉系薄紙質、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5-8釐米,寬2.5-5釐米,不分裂或不明顯的3-5裂,邊緣有不規則的鋭尖重鋸齒,下面有白色疏柔毛;花序長3釐米,有白色疏柔毛;子房有疏柔毛,翅果較大,長2.5-3.5釐米,張開近於直立或成鋭角。花期5月;果期9月。分佈於中國華東和華中各省區。生於低海拔的山坡疏林中。 [6] 
天山槭(學名:Acer tataricum subsp. semenovii (Regel & Herder) A. E. Murray):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約3-5米。葉近於革質,常有幾種形狀;生於着花之枝者常系卵形,基部圓形,又因其着生位置的不同而有不同形狀,生於着花小枝的頂端而在花序之下者常系3裂,中央裂片較大,側裂片較小而常斜向伸展,生於同一小枝的基部者常不分裂;生於無花的小枝者常系長圓卵形,基部心臟形或截形,常較深的3-5裂;以上幾類情況的葉都系邊緣具很稀少的圓齒或重鋸齒。分佈於中國新疆西部天山;阿富汗、俄羅斯南部和伊朗都有分佈。生於海拔2000-2200米的河谷和斜坡的疏林中。 [7] 
會津槭(學名:Acer tataricum subsp. aidzuense (Franch.) P.C.de Jong):落葉小喬木。葉卵狀橢圓形,3裂;長5-15釐米,邊緣重鋸齒,綠色。兩性花,圓錐花序,淡黃綠色。翅果。花期5-7月。分佈於日本、中國和朝鮮半島。生於低山濕地。 [8] 

韃靼槭主要價值

韃靼槭是秋色葉植物中表現較好的紅色葉植物成員,觀葉期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適宜作庭蔭樹、行道樹。在俄羅斯用作農田防風林。 [4] 

韃靼槭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7年 ver 3.1)——無危(LC)。 [2] 

韃靼槭植物文化

蘇聯作家肖洛霍夫在《靜靜的頓河》第二十一章中曾有這樣一段描述:“不遠處有一叢韃靼槭。這叢槭樹簡直是美極啦,整個樹叢都閃耀着秋天太陽的冷光,被紫紅色的葉子墜得下垂的枝權向四面扎煞開,宛如神話裏從地上飛起的鳥翅膀。潘苔萊·普羅珂菲耶維奇久久地欣賞着這番美景……”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