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鞘嘴鷗

鎖定
鞘嘴鷗是鞘嘴鷗科(Chionididae)鞘嘴鷗屬(Chionis)兩種海濱鳥類的統稱。該科是僅分佈於南極地區的唯一鳥科,有着粉紅色眼圈的眼睛和短而粗硬的喙,喙的底部覆蓋着一層角狀的護套,僅2種,除白鞘嘴鷗外,另一種為黑臉鞘嘴鷗(見上圖),也稱小鞘嘴鷗,體長約36釐米,於白鞘嘴鷗相似,喙為黑色,分佈在一些亞南極羣島上。 [1] 
外文名
sheathbill
中文學名
鞘嘴鷗
拉丁學名
Chionisminor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鞘嘴鷗科
鞘嘴鷗屬
分佈區域
南極地區

鞘嘴鷗簡介

鞘嘴鷗是鞘嘴鷗科(Chionididae)鞘嘴鷗屬(Chionis)兩種海濱鳥類的統稱。該科是僅分佈於南極地區的唯一鳥科。因嘴基周圍的粗糙角質鞘遮蓋著鼻孔而得名。是富進攻性的食肉鳥,以企鵝、燕鷗、海燕的幼雛和卵為食,此外還拾取海豹的胎衣、糞便以及捕鯨站周圍的殘渣為食。嘴短粗,基部有具小疣狀突起的皮膚。兩眼具緋紅色邊。翅具尖鋭的距。腿短粗。腳不具蹼,呈藍灰色。
白鞘嘴鷗(Chionis alba),又名雪鞘嘴鷗,體長40公分,嘴黃色。小鞘嘴鷗(Chionis minor)嘴黑色,體稍小。在離陸地幾百哩的海上可見到鞘嘴鷗,但在海岸邊常可見到它們小羣棲居。不怕人。常用翅距互相格鬥。每窩產卵2或3枚,卵產於巖縫中。通常只有一隻幼雛成活。 [1] 

鞘嘴鷗分類特徵

鞘嘴鷗是鴴形目鞘嘴鷗科鞘嘴鷗屬鳥類。
鞘嘴鷗是非常獨特的鳥類,介於鴴和鷗之間,嘴似鶉雞類,能在地面快跑,有的學者把它劃到鴴形目,是一種涉禽。鞘嘴鷗跟海鷗明顯不同,海鷗爪上都有蹼,而鞘嘴鷗的爪上沒有蹼,不能在海上捕食魚蝦,一些鳥類學家認為鞘嘴鷗比較類似海鷗和燕鷗的祖先。

鞘嘴鷗外形特徵

白鞘嘴鷗體長35-41釐米,翼展75-80釐米,嘴短粗呈黃色,基部有具小疣狀突起的皮膚,兩眼具緋紅色邊,長得圓圓胖胖,全身雪白,翅具尖鋭的距,腿短粗,腳不具蹼,呈藍灰色,因嘴基周圍的粗糙角質鞘遮蓋著鼻孔而得名。 [1] 

鞘嘴鷗分佈範圍

白鞘嘴鷗常見於南極海岸、亞南極帶島嶼等地,冬天會飛往南美洲南部過冬。白鞘嘴鷗在海岸邊小羣棲居,不怕人,性兇猛好鬥,常用翅距互相格鬥。白鞘嘴鷗分佈範圍比黑臉鞘嘴鷗更廣,從南極半島一直到南美洲東南部的福克蘭羣島。目前估計約 10,000 對。 [1] 

鞘嘴鷗食性特徵

白鞘嘴鷗是雜食性鳥類,也是富進攻性的食肉鳥,以企鵝、燕鷗、海燕的幼雛和卵為食,也拾吃貝類、小甲殼類,還取海豹的胎衣、糞便以及捕鯨站周圍的殘渣為食。

鞘嘴鷗繁殖特徵

白鞘嘴鷗三歲可以交配,繁殖於南極、亞南極,常在企鵝繁殖地附近築巢,巢選擇岩石縫或大石頭下,每窩產卵2或3枚,卵呈淡棕色,有黑灰色斑點,孵化期28天,雛鳥全身覆蓋着灰色的絨毛,過約50天后便會自立,通常只有一隻幼雛成活。 [1] 

鞘嘴鷗生活習性

白鞘嘴鷗能飛翔,但大部分時間都在地面上搜尋食物,只有在受到驚嚇或者遷徙時才飛行。南極地區,常可見到白鞘嘴鷗賊頭賊腦地巡視企鵝巢穴,偷取企鵝父母餵養小企鵝掉下的碎屑,也吃掉企鵝一時大意遺下的企鵝蛋,甚至主動攻擊孤身的雛鳥。 [1] 
參考資料
  • 1.    鄭光美.世界鳥類分類與分佈名錄:科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