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鞍子鄉

(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下轄鄉)

鎖定
鞍子鄉位於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縣城東南46公里處,是酉、黔、彭三縣結合部,南鄰酉陽浪平鄉,政府駐地海拔720米(全鄉海拔在612—1084米之間)。共轄9個村66個村民小組,有4487户,16658人,其中苗族15501人、土家族672人,漢族485人;總幅員面積124.0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504畝(其中:田8772畝、土15732畝),林地面積119119畝;全鄉9個村都通公路,里程80餘公里;有水庫4座(伽山、高簡、團結、東方紅),庫容107萬立方米,可直灌溉田面積2700畝。
中文名
鞍子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地理位置
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縣城東南46公里處
面    積
124.08km2
電話區號
0409600
人口數量
約1.67萬人
方    言
重慶
行政代碼
500243212
身份證前6位
500243
人口密度
135人/km2

鞍子鄉鄉村概況

鞍子鄉境內有大池石林、石磨風光、加山湖色、神皇泉水、田世豐墓刻等觀光旅遊資源,鞍子吊腳樓、民歌、糯米餈粑、鼎罐飯響譽四方;“苗妹香香”特色優質稻米農產品品牌效應初顯。

鞍子鄉鄉村規劃

1、做優農業主導產業,着力打造特色品牌。穩定糧食播種面積36702畝,實現糧食總產量10719噸,人均佔有糧食689公斤,總產量比上年增11%。建設優質水稻生產基地,全力打造“苗妹香香”品牌系列農產品,苗香優質米專業合作社在推進優質特色農業開發、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做強“苗妹香香”優質品牌大米、引領農民增收致富等方面成效明顯,是該鄉的一大亮點。
鞍子鄉
鞏固烤煙產業
2、鞏固烤煙產業。種植優質烤煙2595畝,實現產量65.4萬斤,產值375萬元,均價11.47元/公斤,上等煙比例37.98%,上中等煙比例68.42%。
發展畜牧產業
3、積極發展畜牧產業。充分發揮生豬發展優勢,建設生豬養殖基地村二個,投放良繁母豬110頭(另有公豬2頭),培植養豬大户9户(現養殖規模在100頭左右的有3户,200 頭左右的有1户),實行滾動式帶動發展。積極推廣種草養畜、品種改良,切實搞好疫病防控。出欄生豬6630頭、大牲畜534頭、山羊826只、家禽12470只,實現畜牧業總收入1275萬元,出售收入633萬元。
突破性發展林業產業
4、突破性發展林業產業,穩妥推進和完善林權制度改革,加強林政資源管理。建春季義務植樹基地100畝,按照建設綠色彭水要求,積極啓動森林工程建設,全面完成冬季退耕還林封育任務1640畝(其中建領導示範片500畝),實施大池、新式兩個村村鎮綠化摺合面積1000畝。
發展勞務經濟
5、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按照“建體系、抓培訓、拓輸出、增收入”和“輸出勞動力、引回生產力”的思路,多途徑拓展勞務經濟。向外輸送勞務人員6083人,實現勞務總收入3200萬元,鄉內組織勞動力培訓近500人次,縣勞務辦在該鄉培訓電工、焊工等技術作業人員60人,通過各類培訓,有效提高了村民的基本素質和工作技能。
重視安全穩定
6、全力以赴做好安全穩定。高度重視安全穩定工作,常年開展宣傳教育,嚴格落實排查整治,嚴密進行監管監控,強化信訪接待,注重化解調處,在工作中做到打防並舉,集中整治治安重點部位和突出治安問題。安全工作實行“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重點抓、駐村幹部負責各村安全,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嚴格執行責任追究的安全生產管理責任制度。以“穩定壓到一切”的工作方針,開展法制教育,強化信訪接待工作,規定了主要領導信訪接待日,隨時撐握穩定工作動態,及時處理信訪案件,社會治安狀況明顯好轉,羣眾安全感明顯增強,有效營造了安定團結、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
改善羣眾生產生活條件
7、着力基礎建設,改善羣眾生產生活條件。按照“量力而行搞建設,投工投勞重實效,改水修路是目標”的方針,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全鄉已實施通村通達公路3個村,里程達48公里;鞍子石磨巖苗寨旅遊開發基礎設施、盤歌堂建設如期推進;實施了何家村人飲安全工程和紅星村3組蓄水100立方米的人畜飲水工程;完成全鄉農電改造,電網改造實現了100%;共建成農村沼氣池1300口;在5個村實施煙水配套工程建設,建造水池18口,蓄水能力達13500立方米;各項民心工程施工環境寬鬆,工程進展順利。
發展社會事業
8、發展社會事業,營造和諧氛圍。積極打造苗家文化品牌,發揚傳承民歌嬌阿依;加強景區保護,鞍子石磨巖、羅家坨苗寨旅遊開發正在加快推進;開展電影下鄉活動,豐富了人民羣眾的文化生活;修建了鄉文化站,已經投入使用。全面落實兒童免疫規劃,“七苗”接種達標,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14167人,參合比例達到89。5%。認真落實人口與計劃生育各項政策措施,全鄉當年出生人口186人,人口出生率為10.6‰,符合政策生育率為8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2‰,計外多孩率為14%,當年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00:105.5,計劃生育各項指標均在控制指標之內,徵收社會撫養費25萬元。落實建卡貧困對象736 户2665人,認真實施貧困村項目建設,全面完成了何家村127人異地扶貧搬遷工作任務。落實農村困難人口最低生活保障480户1062人,保障金額達67.65萬元,對五保對象81人、殘疾人158人、優撫對象49人、城鎮低保對象29人落實補助政策,及時發放救災救濟款物,真正做到雪中送炭。兑現落實水稻種植、種糧綜合、餵養母豬等直補資金共172萬元。
加強黨的建設
9、加強黨的建設,提高組織保障。堅持 “三級聯創”,優化了鄉村兩級班子結構,完成了全鄉6個村的陣地建設。並按照執政為民的要求,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有效提高全體幹部的施政能力和服務水平。全面規範幹部廉潔自律行為,杜絕了“吃、拿、卡、要”現象,廉潔勤政行為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