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面顱

鎖定
面顱共9種15塊骨,最大的是上頜骨和下頜骨,其餘均較小,圍繞大的骨塊分佈。其它面顱骨包括顴骨一對,淚骨一對,鼻骨一對,下鼻甲一對,齶骨一對,犁骨一個,舌骨一個。顴骨一對,對於面部兩側,四邊形,厚而堅,向前內方與額骨、上頜骨相接,向後外方與顳骨顴突相連。淚骨一對,位於眶內側壁前部,上頜骨額突與篩骨迷路的眶板之間,為薄而脆的小骨片。鼻骨一對,位於上頜骨額突的前內側,為構成鼻背的小骨片。下鼻甲一對,為捲曲的貝殼狀薄骨片,附於上頜骨的鼻面。齶骨一對,位於上頜骨鼻面後部,為L形的薄骨片,包括參與構成鼻腔側壁的垂直板,和組成硬齶後部的水平板。犁骨一個,為四邊形薄骨片,參加組成鼻中隔的後下部。舌骨一個,位於下頜骨體的後下方,形如馬蹄鐵狀,中間部叫體,向後外延伸的叫大角,向上的小突為小角,舌骨以韌帶和肌肉上連顱骨下連頸部。
中文名
面顱
外文名
The cranial surface
共    計
9種15塊骨
最    大
最大的是上頜骨下頜骨

面顱顱骨

顱骨(skull)位於脊柱上方,由23塊形狀和大小不同的扁骨和不規則骨組成(中耳的3對聽小骨未計入)。除下頜骨及舌骨外,其餘各骨彼此借縫或軟骨牢固連結,起着保護和支持腦、感覺器官以及消化器和呼吸器的起始部分的作用。
以眶上緣及外耳門上緣連線為分界線,將顱分為腦顱和麪顱兩部分。腦顱位於顱的後上部,包括成對的頂骨和顳骨,不成對的額骨、蝶骨、枕骨和篩骨,共8塊,圍成顱腔,容納腦。面顱為顱的前下部分,包含成對的上頜骨、顴骨、鼻骨、淚骨、齶骨及鼻甲骨,不成對的犁骨、下頜骨、舌骨,共15塊,構成眶、鼻腔、口腔和麪部的骨性支架。
腦顱骨:成對的:頂骨,顳骨,不成對的:額骨,篩骨,蝶骨,枕骨。
面顱骨:成對的:上頜骨,齶骨,顴骨,淚骨,下鼻甲,鼻骨,不成對:犁骨,下頜骨,舌骨。
顱的整體觀:
顱頂面觀:冠狀縫,矢狀縫,人字縫。
顱後面觀:乳突,枕外隆突,上項線。
顱底內面觀:(1)顱前窩,雞冠,篩孔,篩板;(2)顱中窩:垂體窩,視神經管,頸動脈溝,破裂孔,眶上裂,圓孔,卵圓孔,棘孔,三叉神經壓跡。(3)顱後窩:枕骨大孔、舌下神經管內口、枕內隆突、橫竇溝、乙狀竇溝、頸靜脈孔、內耳門。
顱底外面觀:由前向後:骨齶、牙槽弓、鼻後孔、犁骨、切牙孔、齶大孔、卵圓、棘孔、下頜窩、關節結節、破裂、頸靜脈窩及孔、枕骨大孔、枕髁、莖突、乳突、枕外隆突、莖乳孔。
顱側面觀:外耳門、顴弓、顳窩(顴弓上方)、顳下窩(顴弓下方)、翼區、翼上頜裂、翼齶窩(上頜骨體、蝶骨翼突、齶骨間),翼齶窩的交通:向前經眶下裂通眶腔;向後上經圓孔通顱中窩;向後經翼管通顱底外面破裂孔;向外經翼上頜裂通顳下窩;向內經蝶齶孔通鼻腔;向下經翼齶管、齶大孔通口腔.。前面觀:眶:眶上孔(眶上切跡);眶下孔/裂/溝/管;淚囊窩;淚腺窩;骨性鼻腔;前;梨狀孔;後;鼻後孔;中;骨性鼻中隔;外側壁:上、中、下鼻甲及鼻道、鼻旁、額竇位於額骨眉弓深面、開口於中鼻道前部(篩漏斗)。篩竇位於篩骨迷路內,分前、中、後三羣,前中羣;開口於中鼻道,後羣:開口於上鼻道,蝶竇位於蝶骨體內,開口於蝶篩隱窩,上頜竇位於上頜骨體內,開口於中鼻道。
腦顱由八塊骨組成,其中不成對的有額骨(frontal bone)、蝶骨(sphenoid bone)、篩骨(ethmoid bone)、枕骨(occipital bone),成對的有頂骨(parietal bone)和顳骨(temporal bone)。
它們構成顱腔。顱腔的頂是穹隆形的顱蓋(calvaria),由額骨、頂骨和枕骨構成。顱腔的底由中部的蝶骨、後方的枕骨、兩側的顳骨、前方的額骨和篩骨構成。其中篩骨只有一小部分參與腦顱,其餘構成面顱。

面顱與面顱骨相關疾病

骨化性纖維瘤(Ossifying fibroma,OF)是由纖維組織和骨組織構成的良性骨腫瘤,常累及面顱骨,臨牀上不常見,影像學表現多樣,容易誤診。骨化性纖維瘤是由纖維組織和骨組織構成的良性骨腫瘤,臨牀上不常見,約佔良性骨腫瘤的4.38%,好發於頜骨,尤以下頜骨多見,也可累及顱骨、副鼻竇以及長骨(如脛骨)等。腫瘤通常呈膨脹性生長,體積較大時,可壓迫周圍組織器官,產生相應臨牀症狀。部分腫瘤具有一定侵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