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非經常性損失

鎖定
非經常性損失是指這些公司在主營業務之外由於發生公允價值損失、投資損失及營業外支出等而導致的損失。
中文名
非經常性損失
外文名
Non-recurring losses
性    質
管理學名詞
適    用
企業

非經常性損失不確定損失

1、非貨幣交換損失 [1] 
非貨幣交換可以利用較低的定價做出損失。如果該項交易發生在關聯方之間,且存在大量的非經常性收益,企業就有可能利用關聯方之間的資產置換做出損失。 [1] 
非經常性損益中出現債務重組損失時,反映交易不公平的危險信號,因為持續經營下出現債務重組損失是顯失財務理性的行為。為什麼發生;發生的背景;發生後的效果,都是應予關注的線索。 [1] 
3、估計損失 [1] 
在非經常性損失中有一些“估計損失”,如:“(八) 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災害而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十三) 與公司正常經營業務無關的或有事項產生的損益”等,這些項目的不確定性主要體現在“估計”上。當企業出現這些損失時,應當關注估計標準是否合理,尤其當企業存在融資背景下,這些非經常性損失都能起到粉飾“監管利潤”的作用。 [1] 
4、籃子損失 [1] 
“籃子”是指沒有明確內容的其他項目,最容易藏污納垢,如(二十) 除上述各項之外的其他營業外支出和(二十一) 其他符合非經常性損益定義的損益項目。2008年上市公司存在非經常性損失的有258家,其中出現籃子損失的有183家,佔71%。當首次發行股票或再融資上市公司出現“非經常性籃子損失”時,應該把它作為粉飾因子對待,從“監管利潤”中剔除,分析企業獲利能力。 [1] 

非經常性損失非經常性收益

非經常性損益是從監管角度將會計上已經確認的損益進行重新剝離與補充,非經常性收益是對會計收益的剝離,非經常性損失是對會計收益的補充;非經常性損益不是表內項目,而是表外披露,屬於監管概念。 [1] 
非經常性損失是從非經常性損益中分離出來的次生概念。因為:監管利潤 = 會計利潤(淨利潤)- 非經常性收益 + 非經常性損失。一般情況下,“非經常性收益”會導致“監管利潤”的減少;“非經常性損失”會導致“監管利潤”的增加。除非當“非經常性損失”大於“非經常性收益”,大於的損失不會導致“監管利潤”的增加。證監會對此已經設防,即上市公司淨利潤是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較低者為計算依據的。但是,當上市公司既存在“非經常性損失”又存在“非經常性收益”時,“非經常性損失”能夠對“監管利潤”發揮粉飾作用,因為“非經常性損失”能夠衝回“非經常性收益”。
所以提醒投資者關注首次發行股票或再融資上市公司利用“非經常性損失”粉飾“監管利潤”。過去。報表使用者往往更多地關注企業對“淨利潤”的粉飾,即使關注非經性損益,也更多地是從漏報“非經常性收益”角度考慮,因為漏報的“非經常性收益”不會被從“淨利潤”中剔除,起到粉飾“監管利潤”的效果。而“非經常性損失”處於被忽略的邊緣,人們似乎不習慣於反向思考“損失”對“收益”的粉飾——“非經常性損失”越多,“監管利潤”越大。
上市公司現象:淨利潤1000萬,公允價值變動收益1800萬,非經常性損失2000萬。
現象分析:
參考資料
  • 1.    .陳敏.關注非經常性損失對“監管利潤”的粉飾”[J].—《會計之友》.2010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