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非洲角鴞

鎖定
非洲角鴞(學名:Otus senegalensis)是鴟鴞科、角鴞屬的一種貓頭鷹。體長17-20釐米,體重45-120克。面盤灰色,有細小的蠕蟲紋和黑色的邊緣。頭冠和前額有相對較寬的軸條紋。耳毛小。整體呈中灰色,帶有深色條紋和細密的蠕蟲紋,頭部和胸部最重。飛羽呈深灰色,帶有白色至淺黃色條紋。尾巴灰色,有不明顯的黑條紋。下體呈淺灰色,有深色條紋。虹膜黃色,鳥喙黑色。跗節到腳趾根部有羽毛,顏色為暗灰棕色。爪呈黑褐色。
棲息於稀疏樹木和多刺灌木的稀樹草原、半開放林地、公園和森林空地。一般出現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地方。夜行性鳥類,白天棲息在茂密的樹葉中、樹枝或樹幹上,或者棲息在洞裏。主要以昆蟲、蜥蜴、蠕蟲和蜘蛛等小動物為食。分佈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包括加蓬海岸附近的安諾本島。不存在於非洲大陸森林茂密的地區部分。
中文名
非洲角鴞
拉丁學名
Otus senegalensis
外文名
African Scops-owl
同義學名
Scops senegalensis Swainson, 1837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1]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鴞形目
鴟鴞科
角鴞屬
非洲角鴞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2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Swainson, 1837)
保護級別
CITES 2019年版附錄Ⅱ [3] 

非洲角鴞形態特徵

非洲角鴞體長17-20釐米,翼展40-45毫米,尾長58-63毫米;體重45-120克。雌性通常比雄性重。面盤灰色,有細小的蠕蟲紋和黑色的邊緣。頭冠和前額有相對較寬的軸條紋。耳毛雖小,但發育良好。該物種有兩種形狀:全身灰色或紅灰色成體有灰色羽毛,整體呈中灰色,帶有黃褐色條紋和細密的灰黑色蠕蟲紋,頭部和胸部最重。肩部有白色尖端。上翅覆羽上的紅褐色斑點在灰色和紅褐色形態之間各有不同。飛羽呈深灰色,帶有白色至淺黃色條紋。尾巴灰色,有不明顯的黑條紋。下體呈淺灰色,有深色條紋。翅下覆羽呈淺黃色,帶有輕微的灰色條紋。 [4] 
虹膜黃色,鳥喙黑色。跗節到腳趾根部有羽毛,顏色為暗灰棕色。爪呈黑褐色。 [4] 
幼體與成體相似,但顏色稍淺,呈棕色。耳毛較短。雛鳥身上覆蓋着灰色的絨毛。 [4] 
非洲角鴞

非洲角鴞棲息環境

棲息於稀疏樹木和多刺灌木的稀樹草原、半開放林地、公園式區域、有一些成熟樹木的花園和森林空地。生活在樹木繁茂的大草原上,有時也生活在紅樹林和花園裏。一般出現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地方。不存在於該大陸森林茂密的地區部分。 [4-5] 

非洲角鴞生活習性

非洲角鴞行為

非洲角鴞很少見其飛行方式。它們以波浪狀的方式快速拍動翅膀,短距離飛行。是一種夜行性鳥類,白天棲息在茂密的樹葉中、樹枝或樹幹上,或者棲息在洞裏。成對的棲息地可能彼此靠近,甚至是鬆散的羣落。這種夜間活動的物種,白天棲息在樹枝上,直立,體形修長,耳毛直立,眼瞼閉合。當它棲息在樹幹的樹皮上時,它的神秘羽毛可以很好地偽裝。它們經常每天回到同一地點棲息,在纏繞的樹枝之間,或者在很難看到的空曠的垂直樹枝上。晚上,頭呈圓形,耳毛收起。 [4-5] 

非洲角鴞聲音

會發出一系列低沉、空洞的鴿子般的聲音。在單個音符上聽到孤立而簡短的“嗚嗚”聲。到了晚上,它單調重複的單一叫聲“kruup”,每個音符持續0.5-1秒,此呼叫以5-8秒的間隔以長序列發出。是定位這種鳥的最佳方式。 [4-5] 

非洲角鴞食性

主要以昆蟲為食,如蚱蜢、甲蟲、飛蛾和蟋蟀,但偶爾也吃蜘蛛、蠍子和小型脊椎動物,如齧齒動物、青蛙、壁虎和小鳥。狩獵通常是在棲息地進行,會俯衝到地面捕捉獵物。昆蟲也在飛行中被獵殺。 [5] 

非洲角鴞分佈範圍

分佈於安哥拉、貝寧、博茨瓦納、布基納法索、布隆迪、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剛果(金),剛果(布)、洪都拉斯、吉布提、赤道幾內亞、厄立特里亞、斯瓦蒂尼、埃塞俄比亞、岡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紹、肯尼亞、利比里亞、馬拉維、馬裏、毛里塔尼亞、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日爾、尼日利亞、盧旺達、塞內加爾、塞拉利昂、索馬里、南非、南蘇丹、蘇丹、坦桑尼亞、多哥、烏干達、贊比亞和津巴布韋。 [1] 
非洲角鴞分佈圖 非洲角鴞分佈圖 [1]

非洲角鴞繁殖方式

非洲角鴞實行一雄一雌制。通常單獨築巢,但幾對可能會彼此靠近築巢,每對都擁有自己的小領地。在樹洞、天然洞穴、柵欄杆和建築物的空洞以及巢箱中築巢。巢穴通常深200-500毫米,有垂直入口的孔。 在求愛期間,可能會聽到雄性和雌性二重唱。雄鳥會在樹洞(通常是啄木鳥挖出的樹洞)入口處鳴唱,向雌鳥宣傳築巢地點。如果雌性接受了這個地點,她就會在白天棲息在裏面。 [4-5] 
雌性在4月至6月雨季結束時產下4至6個卵,此時食物資源因昆蟲爆發而變得豐富。白色的卵直接產在巢穴的地板上。孵化從第二枚卵產下開始,持續約24天。雌性獨自孵化,而雄性提供食物。雄性通常棲息在巢穴附近,日落後短暫歌唱,然後離開白天的棲息地,雌性通常在巢穴中回答。 雌性的孵化持續約25至27天,而雄性則隱藏在一定距離之外。在此期間,雄性餵養雌性。雛鳥孵化三天後就會睜開眼睛。它們由雌性用雄性帶來的食物餵養,直到18天大,之後雙方都會餵養它們。幼鳥由成鳥餵食,餵食節奏很快,晚上7小時內大約餵食66次。大約一個月大的時候就長出幼羽了。父母雙方餵養,直到它們60天大。40-80天時長出成年羽毛,八個月時達到性成熟。 大約3-4周後,幼鳥離開巢穴,很快開始捕捉獵物。 [4-5] 

非洲角鴞亞種分化

非洲角鴞(2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非洲角鴞肯尼亞亞種
Otus senegalensis nivosus
Keith & Twomey, 1968
2
非洲角鴞指名亞種
Otus senegalensis senegalensis
(Swainson, 1837)
[2] 

非洲角鴞保護現狀

非洲角鴞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3.1——無危(LC)。 [1] 

非洲角鴞種羣現狀

非洲角鴞的全球種羣規模尚未量化,但據報道該物種在其分佈範圍內普遍存在(del Hoyo 等人,1999年)。
趨勢理由:在沒有任何下降或重大威脅的證據的情況下,認為種羣數量保持穩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