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靜婉

鎖定
靜婉,漢語詞語,讀音為jìnɡ wǎn,意思是指《梁書.羊侃傳》中的張淨琬。後因以靜婉指代歌舞能手。
中文名
靜婉
拼    音
jìnɡ wǎn
出    處
梁書.羊侃傳》
解    釋
指代歌舞能手

目錄

靜婉解釋

指《梁書.羊侃傳》中的張淨琬。後因以"靜婉"指代歌舞能手。 [1] 

靜婉出處

《梁書》卷三十九〈羊侃列傳〉
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採蓮》、《棹歌》兩曲,甚有新致。姬妾侍列,窮極奢靡。有彈箏人陸太喜,著鹿角爪長七寸。儛人張淨琬,腰圍一尺六寸,時人鹹推能掌中儛。又有孫荊玉,能反腰帖地,銜得席上玉簪。敕賚歌人王娥兒,東宮亦賚歌者屈偶之,並妙盡奇曲,一時無對。初赴衡州,於兩艖?符,起三間通梁水齋,飾以珠玉,加之錦繢,盛設帷屏,陳列女樂,乘潮解纜,臨波置酒,緣塘傍水,觀者填咽。大同中,魏使陽斐,與侃在北嘗同學,有詔令侃延斐同宴。賓客三百餘人,器皆金玉雜寶,奏三部女樂,至夕,侍婢百餘人,俱執金花燭。侃不能飲酒,而好賓客交遊,終日獻酬,同其醉醒。性寬厚,有器局,嘗南還至漣口,置酒,有客張孺才者,醉於船中失火,延燒七十餘艘,所燔金帛不可勝數。侃聞之,都不掛意,命酒不輟。孺才慚懼,自逃匿,侃慰喻使還,待之如舊。 [2] 
羊侃生活豪華奢侈,懂音樂,曾自己創作《採蓮》、《棹歌》兩首歌曲,很有新意。姬妾在一旁侍侯,十分奢靡。有個彈箏人陸太喜,其彈箏的鹿爪長七寸。跳舞人張淨琬,腰圍只有一尺六寸當時人都説他能站在人手掌上跳舞。又有一個孫荊玉,能反腰貼近地面,咬到席子上的玉簪。皇帝賞賜的歌手王姚兒,東宮也賞賜歌手屈偶之,都是能唱美妙動聽的歌曲,一時無人可比。最初到衡州,在兩隻小船上造起三間通梁水齋,上面裝飾了珠玉、有彩圖的錦,和華麗的屏風,還有歌女和舞女,船解纜後趁潮前進,面對着水波飲酒作樂,兩岸的觀看者擁擠不堪。大同年間,北魏使者陽斐,與羊侃在北方時曾是同學,有詔書命羊侃請陽斐宴會,參加的還有賓客三百餘人宴會上的飲器都是金玉等所製作,有三部女樂隊奏樂,侍侯的婢女達百餘人,都手拿着金花燭羊侃不能飲酒,而善於與賓客應酬,他整天陪伴着賓客,與他們一樣時醉時醒。羊侃性格寬厚有氣量,曾經從南方回到漣口,設酒宴,有一個叫張孺才的賓客,醉後在船中引起火災,連帶燒了七十餘艘船,被燒金銀和帛不可計數。羊侃聽説後,都不介意,命令酒宴不要停止。張孺才既慚愧又害怕,逃走了,羊侃派人安慰他並叫他回來,對待他象起初一樣。
唐·唐彥謙《漢代》詩:“豔詞傳靜婉,新曲定嬌嬈。”
唐·温庭筠《題柳》詩:“香隨靜婉歌塵起,影伴嬌嬈舞袖垂。”
清·唐孫華《某公輓詩》:“ 龜年擪弦管,靜婉鬥腰肢。”
前蜀·牛嶠《柳枝》詞之三:“金覊白馬臨風望,認得羊家靜婉腰。”
清·吳偉業《聽朱樂隆歌》之四:“誰畫張家靜婉腰,輕綃一幅美人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