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龍河

(河北省北部海灤河水系灤河的支流)

鎖定
青龍河,古稱“玄水”、“漆水”、“烏填河”,”清代以後稱“青龍河”,皆因水呈黑色而得名。 [17]  河北省北部海灤河水系灤河的支流。位於灤河流域的東南側,河道全長222公里,流域面積6500平方公里,發源於燕山山脈七老圖山支脈的南側平泉市東北部。一是源於台頭山北的朱杖子南溝,一是源於台頭山西的北台子。兩條支流交匯於遼寧省凌源市三十家子村北,向南流至絆馬河,到寬城縣,後經青龍滿族自治縣盧龍縣(與遷安市界河),至盧龍鎮虎頭石村西匯入灤河。 [5] 
青龍河是秦皇島人民的母親河,在秦皇島市境內河長177.4公里,控制面積3431.5平方公里 [4]  ,與青龍縣攔界的盧龍縣桃林口建有著名的桃林口水庫及引青灌區渠首,是秦皇島引青濟秦工程的源頭,是秦皇島市主要的飲用水源地,為秦皇島市提供了80%的居民生活用水。 [1-3] 
中文名
青龍河
外文名
Qinglong river
別    名
漆水
玄水
烏填河
所屬水系
灤河水系
地理位置
河北省秦皇島市
流經地區
河北省平泉市、遼寧省凌源縣、河北省寬城縣、青龍縣、盧龍縣(遷安市)
發源地
河北省平泉市台頭山鎮七老圖山支脈南側
主要支流
沙河
起河
都源河
星幹河
縣南河 展開
主要支流
沙河
起河
都源河
星幹河
縣南河
三岔口河 收起
河    長
222 km
流域面積
6500 km²
平均流量
15 m³/s
河口位置
河北省盧龍縣盧龍鎮虎頭石村西

青龍河名稱由來

青龍河在北魏時稱“玄水”,酈道元《水經注》載:“玄水出肥如東北玄溪。”清代稱“漆水”、“烏填河”,《畿輔志》載:“灤河在沿城西外”源出塞外,土人呼為烏填河,南入桃林口。”清代以後稱“青龍河”,皆因水呈黑色而得名。 [17] 
青龍河上有4源:一為桃林口之青龍河,系桃林口處穿長城而入,即古“玄水”;二為徐流口之徐流河,系徐流河穿長城入,即古“元水”;三為冷口之沙河,系水於冷口穿長城;四為白羊峪口之白羊河,系白羊河穿長城入,於青山院(屬遷安縣境內)匯入為流,即古“盧水”。其玄、元、盧等諸水於潘莊鎮統會流後稱之“漆水”。 [5]  [16] 

青龍河幹流概況

青龍河河道走向

青龍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青龍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青龍河,位於灤河流域的東南側,河道全長222公里 [5]  [16]  (一説223公里 [17]  ),流域面積6500平方公里 [5]  (一説6110平方公里 [16]  ),發源於燕山山脈的七老圖山支脈的南側。一是源於台頭山北的朱杖子南溝,一是源於台頭山西的北台子 [5]  (一説為凌源縣三十家子北 [17]  )。(《凌源縣誌》載:源於河北省平泉市台頭山鄉賀家溝 [11]  ,源於平泉市抬頭山 [12]  )兩條支流交匯於遼寧省凌源縣三十家子村北,向南流至絆馬河,到寬城縣,後經青龍滿族自治縣入盧龍縣,大部分為該縣與遷安市的界河,越神家營、潘莊鎮後南下,經大橫河,雷店子鄉,至盧龍鎮虎頭石村西 [16]  (一説盧龍鎮虎頭石村 [17]  ,一説遷安市南丘 [13]  )匯入灤河。 [5] 
凌源市境內,青龍河從三十家子鎮北宮村入境後南流,四道溝水注入,至三十家子鎮東有東北來段渡河匯喇嘛洞河水注入,南趨將入山峽,東來大自溝河水注入,在北宮杖子村鏵子爐南東來十八汰川水注入,出峽後至劉杖子鄉窪子店西北,有石灰窯川水注入,經前進鄉至三道河子南莊,接納西來後楊樹溝水,至刀爾登八道溝村北,西來中楊樹溝水注入,至虎頭石又西來前楊樹溝水注入。凌源境內長50.49公里,流域面積1504平方公里。 [11] 
中下游進入秦皇島市,境內長166公里,流域面積為3363.4平方公里,其中: [5] 
寬城縣境內,經大石柱子鄉絆馬河入境,自北向南在大石柱子鄉四道河子流入青龍縣。境內長度17公里,河寬110米,平均坡降1/500,天然落差30米。多年平量0.904億立方米。流域面積為523.91平方公里。 [12] 
青龍縣境內,青龍河流長123公里,河牀寬50~700米,該河自寬城縣南流至老嶺灣北入青龍縣境,穿越大石嶺、蒿村、土門子、大巫嵐、大於杖子、雙山子、朱杖子、西雙山、當杖子、牛心坨、樓子石、南杖子等地至桃林口過長城入盧龍縣境。 [17] 
遷安市境內,西南流至曲河入境。再西南流至揣莊有徐流河注入。南流至棗行有冷口沙河注入,至郎莊有野河水注入。繼續南流至梁龐莊有五道溝沙河注入,再往南到南丘匯入灤河。在遷安境內長31公里,流域面積66.51平方公里。河道均寬344米,重碳酸鹽鈣質水,沙礫石河牀,境內河道建築物有萬軍鐵路大橋。 [13] 
盧龍縣境內,青龍河越劉家營、潘莊2鄉鎮後南下,經大橫河、雷店子2地,至盧龍鎮虎頭石村匯入灤河,境內流程42公里,佔總長的18.9%,流域東括螞蟻河、翁家溝河、招軍屯河、英窩河和教場河諸支流域,面積304.3平方公里,佔總流域面積的5%。河牀寬400~1000米,最大洪峯12600立方米/秒。 [16] 
上游凌源縣大河北鄉段 上游凌源縣大河北鄉段
青龍河凌源縣道爾登鎮段 青龍河凌源縣道爾登鎮段
青龍縣桃林口水庫庫區段 青龍縣桃林口水庫庫區段
青龍縣雙山子鎮一段 青龍縣雙山子鎮一段
青龍河下游盧龍縣城郊段 青龍河下游盧龍縣城郊段
青龍河在盧龍鎮虎頭石村西匯入灤河 青龍河在盧龍鎮虎頭石村西匯入灤河

青龍河河道特徵

青龍河在桃林口以北段穿行於燕山山脈深山區,坡陡流急,河道坡降在1/430~1/600之間,河谷寬度一般為400米~1000米。河牀系砂卵石組成,河流出桃林口後進入盧龍縣境內的丘陵區,河寬平均約500米,其間為砂礫、卵石河牀,海拔高度一般在70米上下,坡度約為1/1000左右。 [5] 

青龍河水文特徵

青龍河屬山溪性河流,上游凌源縣為礫石河牀,厚度7.0米,地下水柱高6.0米,給水度0.30,潛水量0.149億立方米。河道平均坡降4.94‰,河槽寬約50~300米,多年平均徑流量0.2613億立方米。最大值年(1959年)0.6470億立方米;最小值年(1982年)0.1140億立方米。
朝陽水文勘測大隊調查,雹神廟段1930年流量出現2770立方米/秒,1949年發生2200立方米/秒。1962年7月26日.洪峯流量1910立方米/秒。雹神廟水文站1958~1961年,1978~1985年記載:最大值年(1979年)平均流量2.05立方米/秒;最小值年(1982年)平均流量0.36立方米/秒。1959年8月1日21時,出現洪峯量139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含沙量20.13公斤/立方米。最大年(1985年)達30.6公斤/立方米。多年平均輸沙量53.89萬噸。多年平均侵蝕模數1238.2噸/平方公里,其中侵蝕模數超過100噸的11年,超過200噸的9年,超過700噸的7年。超過2000噸的1年,超過4000噸的1年。最大年(1959年)輸抄量192萬噸.侵蝕模數4230噸/平方公里。1980年輸沙量為多年最小,僅8.51萬噸.侵蝕模數18.7噸/平方公里。最大日(1984年8月10日)輸沙率高達4930公斤/秒。1961年7月19日瞬時最大斷面平均含沙量200公斤/立方米。
據凌源縣環保局測,青龍河南店和虎頭石段,河水總硬度極值:1983年分別為21.7毫克/升和11.2毫克/升;酸鹼度極值為7~8,河水為弱鹼性,屬於低礦化度淡水。 [11] 
據《寬城縣誌》,多年平量0.90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965立米/秒,汛期洪峯最大流量17600立米/秒,枯水期最小流量1.13立米/秒。結冰期90~100天。PH值8.4,礦化度7.1,屬1級水。 [12] 
據《 青龍滿族自治縣誌》,汛期最大洪峯流量17400立方米/秒,枯水期最少流量1.1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7.74立方米/秒。 [17] 
據《遷安市志(1987~2006)》,年平均流量15立方米/秒,1987~1996年平均年徑流總量為4.70億立方米,1997年青龍河上游桃林口水庫建成蓄水後,1997~2006年平均年徑流量減少到0.7036億立方米。 [13] 
據中下游秦皇島市記錄,青龍河水量之豐則冠於其它支流之首。汛期最大洪峯流量17400秒立方米,枯水期流量7.74秒立方米,結冰期較長,為90~100天。 [5]  [17] 
由於該地區處於燕山山脈東側的暴雨中心地帶,所以洪水具有峯高、量大、勢猛、歷時短等特點。自1929年以來,洪峯流量超過6000秒立方米上的就有15次之多。在汛期6~9月間的水量一般佔全年總水量的80%左右,而一次洪水連續6天的水量又佔汛期總水量的40%。特別是1962年的特大洪水,一次洪水總量即佔全年總水量的70%。在6~9月的汛期中,洪峯發生在7月份的佔35%,發生在8月份的佔54%。
青龍河在特大的洪水年份裏,往往帶有一定程度的危害性。據史料記載與考證,該流域內遠在清代早期,大部分地區植被尚好,林豐草旺。其後由於大量移民,開墾荒地,尤其是日本侵略軍在該地區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策,致使境內森林植被遭到嚴重的破壞,所以每逢暴雨,常造成災害。歷史上的光緒二十年(1890)及以後的1930年、1949年、1959年等年份,洪水曾先後幾次侵入盧龍縣城,生命財產損失嚴重,並幾次威脅京山鐵路交通安全。 [5] 

青龍河主要支流

匯入青龍河的主要支流在長城以北的有:大北河、五道河、頭道梁河、湯道河、都源河、星千河、起河、廣榮山河等;在長城以南的有:沙河、白洋河、螞蟻河、徐流河、涼水河、野河、翁家溝和教場河等。 [5] 
小甸子河,源於河北省平泉市孤山子鄉四耳山,河源高程1059米。西從大河北鄉瓦房村入縣境。由魏杖子村南轉向東南流,至黃酒館北有西來廟北河水注入,繼續東流.繞石羊石虎折向北流3公里又東南流,至前進鄉坤都溝門南注入青龍河。全流域溝壑194條,長402.3公里。 [11] 
迴流水,源於建昌縣老達杖子鄉平房店北龍潭溝,河源高程1056米。東從河坎子鄉南台子入縣境,向北又曲折向西流,經西台至河南轉北流,於佛爺洞大河西村西北流,經楊杖子鎮,於刀爾登鄉大北莊西北注入青龍河。境內河長35公里,河道平均坡降4.62‰。全流域溝壑276條,長794.3公里。 [11] 
茶棚川水,源於凌源縣松嶺子鄉薛家溝,河源高程986米,於三道河子鄉窟窿山注入青龍河。河長35公里,河道平均坡降4.6‰。全流域溝壑105條,長203.6公里。 [11] 
都陰河,河長48.5公里,流域面積461.6平方公里,發源於河北省寬城縣大字溝門鄉跳溝,流經大字溝門、葦子溝鄉、湯道河鎮,在大石柱子鄉匯入青龍河。主要支流冰溝河,河長22.5公里,流域面積120.7平方公里,發源於寬城縣偏崖子鄉大、小冰溝,流經偏崖子,在湯道河匯入都陰河。 [12] 
沙河,《秦皇島市志》稱沙河,《遷安市志》稱冷口沙河 [13]  ,位於青龍滿族自治縣西部地區、遷安市東北部,北魏時稱“小沮”;清代稱“涼河”、“青龍河”;清以後,因其河牀沙質,又稱之為“沙河”。沙河在中上游河段支流甚多,其主支發源於青龍滿族自治縣王廠鄉西部的頭溝,該支先由南向北流至二道溝門村東後改向由西向東流,在頭道溝門東500米處有由北向南流的小棒棰溝水匯入;再向東至王廠村西有由南向北流向的錢杖子水匯入;再向東至王廠村東有由北向南流向的抄道溝水匯入;繼續向東至八道河村南約2公里處有源於都山南麓的由北向南流向的邊杖子水匯入;此後河道流向改為由北向南直瀉而下,先後在獅子坪附近有發源於鷹不落山東麓的老肖家水及盤道溝水兩條支流匯入;後從獅子坪南至長城冷口的近20公里的中游河段內,僅在肖營子南有佛龕溝水匯入;在長城北側的西二道河南0.5公里處有抱榆槐水匯入;再向南流至建昌營與大望都莊之間有七撥子水匯入;最後在卸甲莊附近與青龍河水匯流前有白洋河匯入。沙河流經王廠、八道河、獅子坪、肖營子、上道河、建昌營及大望都莊等地。沙河,自源頭至長城段,河道曲折,水流湍急;在冷口越長城後,進入遷安縣境內,河道比降變緩,水流也開始漸趨平穩,在大小望都附近白洋河水匯入後水量增加。至遷安市棗行村南注人青龍河 [13]  。河道全長76公里,其中青龍滿族自治縣境長59公里,遷安境內長14.9公里 [13]  。河牀從上至下約寬15~100米之間。流域面積455.6平方公里。河源至河口的自然落差為347米。沙河多年平均流量為3.8立方米/秒,最大年平均流量近10立方米/秒,發生在1959年;最少年平均流量為0.95立方米/秒,發生在1968年;年平均徑流總量為11820萬立方米;最大年徑流總量為28360萬立方米,發生在1959年;最小年徑流量總量僅為3016萬立方米,發生在1968年;該河汛期最大洪峯流量為2500立方米/秒,枯水年份的最小流量僅為0.02立方米/秒,結冰期約為80~90天。 [5] 
五道溝沙河,位於遷安市東南部,為季節性河流。發源於黃官營,向東南流至梁龐莊村西南注入青龍河。河長9公里,流域面積30.74平方公里。 [13] 
野河,位於遷安市東部,季節性河流。發源於境內蟒山,南流至李官營村北折向東南至東野河峪又折向北,至郎莊注入青龍河。河長17.15公里,流域面積43平方公里。 [13] 
起河,位於青龍滿族自治縣東部地區,發源於青龍縣錐子山,在長城北側由東向西穿行,河道迂迴曲折,坡陡流急。先後流經龍王廟、牛心山、三間房、鳳凰山、安子嶺、平方子、雙山子等鄉。逐條匯入的大小支流有東哈螞河、西哈螞河、碾子溝、幹樹溝、二道河、土橋嶺河等,於雙山子附近的小匯河村匯於青龍河。起河河道全長76公里,河牀寬度約在20米~300米之間,從河源至河口的總自然落差為435米,流域面積711.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為5.41立方/秒。起河是境內注入青龍河的最大一條支流。起河的主要支流為小沙河。小沙河發源於青龍縣隔河頭鄉草場村,先後流經董杖子、茨榆山鄉等地,在馬杖子村附近注入起河。小沙河全長26.4公里,流域面積135.6平方公里。 [5] 
縣南河,位於青龍滿族自治縣境中部偏西,是青龍河西側的一條主要支流。發源於青龍頭道杖子和孟杖子間的北坎子。先由西向東從青龍鎮南流過(該河也因此而得名),後流至河南村附近有唐懷溝水匯入而改向南流,最後在西蔡峪注入青龍河。縣南河坡陡流急,河牀較狹窄,其寬度一般在10~30米之間。河道全長36公里,河源、河口間落差347米,流域面積211.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為1.41立方米/秒。 [5]  [17] 
星幹河,位於青龍滿族自治縣東北部,是青龍河東側的一條主流支流,主流發源於青龍縣龍頭和燒鍋杖子間,因其源出自三星口鄉及乾溝鄉而得名。上游另有二支流:一發源於龐杖子莊西;二源於大柳樹溝村西,這二支在木頭凳匯入主流後由東向西經魯台子村、興隆台子村,在大杖子村西約1.6公里處跳魚溝水匯入,再向西經山東、小河北、草碾子、黃土坎子、和平莊等村,在羅杖子及鐵爐溝中間注入青龍河。星幹河河牀寬度因受地形影響變化較大,最狹處僅為15米左右,最寬處卻200米有餘。河道全長45公里,河源至河口的自然落差294米,總流域面積469.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為2.83立方米/秒。 [5] 
都源河,位於青龍滿族自治縣西北部,源頭位於青龍後乾溝與狐狸太溝之間、海拔1842.2米的都山東麓,河因此而得名。該河流向為西至東,其主流自源頭始,過拉馬溝在,水衚衕水庫匯由北向南流入水庫的狐狸太溝水,再繼續向東流去,在沈杖子河東約1.5公里處匯由西北方向流來的千洞溝水後,向東於影壁山莊東南2公里處注入青龍河。先後流經八間房、山西、老爺廟、大營子、水衚衕、馬圈子、沈杖子、頭道河、炮手堡及影壁山莊等。河道天然比降為市內諸河之首,河源至河口自然落差為670米,水流甚急,洪水有峯高、量大、來勢兇猛之特點。河道全長42公里,總流域面積203.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26立方米/秒。 [5] 
三岔口河,位於青龍滿族自治縣中南部,屬於灤河水系最南側的一條小河,由南台子河、八撥子河及官場河三股水在三岔口村北約1公里處匯合後,在莊南注入青龍河水中,該河以匯合地取名。三岔口河共有支流4條,除前述三股水外,在八撥子河東鄰有走向與官場河一致、位於官場河北山北側的小峪嶺水,該股水在影午山西二百米處與八撥子河匯流。這4條支流均屬山溪性小河,河牀皆為砂礫石組成,河道狹小,比降甚大,河水湍急,每遇暴雨,洪水漲落分明。南台子河,位於三岔口河流域最西側,發源於廠房子東溝,流向由北向南,流經廠房子、南台子、古道子等村;八撥子河位於流域中部,發源於橫嶺山南麓,流經九撥子、八撥子、秋樹溝等地;小峪嶺河也位於流域中部,發源於老陳家溝西南,流經小峪嶺後、廟嶺、夾腳石、下杖子、影午山等村,官場河位於流域最東側,發源於黑龍頭北麓,流經大葦峪、官場、陸杖子、偏崖子、稍枝峪等地。三岔河全長30公里,流域面積103.8平方公里。 [5] 
小沙河,位於青龍滿族自治縣南部,西部毗鄰三岔口河。該河發源於長城附近的界嶺山及黑龍頭山的北側。其主支有二,均為南北流向。東支發源於界嶺山西側的草廠莊東,流經界嶺上村、南馬圈子村、石門子村等;西支發源於海拔863.4米的黑龍頭山北麓,流經老柳家、劉杖子、黃崖子等村。兩支在隔河頭村南0.5公里處匯合,然後改向西北流去。兩支在匯流前因其穿行於深山峽谷地區,河道比降較大,水勢甚猛;匯流後地勢明顯變緩,水流也漸趨平穩,但因受地形影響,河道翅彎較多,至大犁園村後河道曲度漸小。該段流經大森店、土衚衕、大梨園、椴麻峪南溝,在燒鍋仗子西有從樓子山東麓發源的一條小河匯入,再向西北流經龍王廟、茶北、荊林,至蔡峪村西有源於杉樹嶺的小河匯入,再向前流,過茨榆山、土橋嶺、馬杖子,在雙山子村附近與起河相匯後在小匯河村西近1公里處注入青龍河。小沙河全長26.4公里,流域面積135.6平方公里。 [5] 
徐流河,位於遷安巿東北部、青龍滿族自治縣西南側,發源於青龍老湯家村附近,在唐山市遷安縣揣莊注入青龍河。河道全長15公里,流域面積83平方公里,流域平均寬度6.9公里,其中最大寬度為10公里,河流曲度1.25,源頭海拔420米,河口海拔60米,自然落差360米,比降24‰。因河道比降大,每遇暴雨,河水暴漲,造成年輸沙量較大。 [5] 
白洋河,位於青龍滿族自治縣西南側,發源於青龍的七撥子村。流向北、南轉東南,流經黃花灣、六撥子、五撥子、四撥子、三撥子、張台子、二撥子及遷安縣的雷莊等村鎮,在遷安縣的大望都莊北2.6公里處匯入沙河。河道全長29.5公里,流域面積145平方公里,流域平均寬度4.9公里,其中最大流域寬度11公里,河流曲度為1.13。源頭海拔750米,河口海拔80米,落差670米,比降22.7‰。 [5] 
教場河,位於盧龍縣中部地區,東西流向,因其繞縣城西教軍場,故此河名。源頭有二,上支源於時各莊西南o.5公里處,經武王莊、董各莊,至石橋東與源於下寨南,流經半壁山、張木莊的下支匯合後向西流去,經莆家河村、鄭莊、韓樓、萬莊,至盧龍縣城北,再西流1.5公里處注入青龍河。河道全長20公里,總流域面積為84.5平方公里,是一條季節性河流。最大流量為19立方米/秒,枯水季節時有斷流。該河流域寬度約為6公里,最大流域寬度8公里,河流曲度1.43,河源海拔140米,河口海拔40米,落差100米,平均比降5‰。 [5]  [16] 
南金沙河,位於盧龍縣西部,是一條彙集該縣中西部封閉丘陵區洪水的小河。該河發源於盧龍縣中部的陰山西麓,流向由東向西,流經劉家溝、馬台子、陳莊子、梁家峪、尹莊子、蔡家墳等村莊,在蔡家墳西北0.5公里處匯入青龍河。該河支溝多山溪季節性小溝,枯水季節,多有斷流發生。河道全長11.2公里,流域面積72平方公里,流域平均寬度3.5公里,最大流域寬度為5.2公里,源頭海拔200米,河口海拔15米,落差185米,平均比降為16.5‰,河流曲度為各河之最小,僅1.08。 [5] 

青龍河治理開發

青龍河水庫

桃林口水庫 桃林口水庫
桃林口水庫 桃林口水庫
桃林口水庫,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境內的灤河支流青龍河上,是一座具有灌溉、供水、發電、養殖、旅遊等綜合利用功能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水庫大壩為“金包銀式”碾壓混凝土重力壩,壩高74.5米,壩長500米,總庫容8.59億立方米,興利庫容7.09億立方米,水面長度34公里。水庫工程於1992年10月開工,2000年8月通過國家驗收。水庫主要作用是向秦皇島和唐山兩市提供工業和城市生活用水。 [8-9] 
水衚衕水庫,位於青龍滿族自治縣馬圈子鄉水衚衕村。水庫因村得名。所在河流青龍河支流都源河。大壩上控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為都源河總流域面積50%。1969年11月正式動工修建,1975年7月建成運用,是一座以發電為主,兼顧防洪、灌溉、養殖等多效能中型水庫。水衚衕水庫設計防洪標準為百年一遇,故校核標準千年一遇。主體工程大壩、溢洪道、泄洪洞、放水洞組成。壩型為變圓心、變半徑、漿砌石雙曲拱壩,最大壩高46.5米,壩長129.4米,底寬14米,頂寬3.8米。溢洪道為壩上實用堰,長35米,無閘門控制,最大泄量1155立方米每秒。泄洪洞位於大壩左側山崖內,為一壓力洞,洞長85米,進口斷面2.5×2.5米,出口洞徑2.2米,最大泄量84.1立方米每秒,放水洞位於大壩左側,為一無壓洞,洞長13米,最大輸水量11.13立方米每秒。由於該水庫以發電為主,因面水壁投入運用後,調度運用是以確保大壩安全運行心蓄水發電為宗旨。汛限水位269.0米,相應庫容2175萬立方米。水位超過262.33米,溢洪道溢流,最大泄量1155立方米每秒,視汛情,利用泄洪洞泄水,最大泄量62.6立方米/秒。 [10] 
獅子廟水庫,位於青龍河上游,楊樹嶺鎮獅子廟村,屬小(二)型水庫,集雨面積7.7平方公里。1969年10月動工修建,1971年完成主體。攔洪壩高18米,長100米,為黏土心牆壩,溢洪道為側槽式,階梯卧管放水。庫容51.5萬立方米,興利庫容37.6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2000畝,實際灌溉面積600畝。1973年10月竣工,羣眾累計投工36萬個,國家投資44.7萬元。 [15] 

青龍河水電

水衚衕水庫電站,方式為混合式,總裝機容量1600千瓦,設計年發電量762.8萬度。發電洞為圓形洞,洞徑1.80米,長1585米,其中壓力管道長140米,洞徑變為0.5米,引水流量2.35立方米每秒。1977年前青龍縣無網電,縣城用電靠兩台柴油機組發電。1979年,國家對該縣供電容量1400千瓦,因地處供電末梢,電壓僅能達到額定值87%,水衚衕電站投產後,使電壓達到額定值,保證了供電質量。1980年,水衚衕水庫併入國家電網。該電站自投產以來,至1990年,共發電4380.56萬度。此外,水庫下游沿河零散分佈着千畝水田,利用水庫水源進行灌溉。水庫的建成,為青龍工農業生產及改善人民生活條件做出了貢獻。 [10] 
桃林口水庫電站,位於電站壩段下游,為壩後式發電站,設兩台機組。總容量20000千瓦,設計年發電量6275萬千瓦時,實際年發電量1124萬千瓦時。 [14] 

青龍河灌溉

桃林口渠首 桃林口渠首
引青乾渠 引青乾渠
引青灌區,位於盧龍縣境內,乾渠北起劉家營鄉桃林口村,向南經9鄉,至孟時各莊鄉康家嶺,全長67.5公里,渠首引水樞紐工程主要由攔河壩、引水隧洞及控制水閘組成。攔河壩位於青龍河干流,漿砌石滾水重力壩,長340米,最大壩高18.9米,壩頂寬2米,滾水壩段長300米,攔蓄水能力1280立方米。引水隧洞為城門洞型無壓洞,洞長573米,最大引水流量15立方米每秒。
1958年3月,盧龍縣政府為引青龍河水,發展中部山丘區灌溉,決定開挖引水工程“躍進渠”。1959年,國家經濟困難,唐山專署通知工程停建。1976年8月,盧龍縣革委決定重上“躍進渠”。並重新對於渠線路及渠首位置進行多次踏勘。制定了在桃林口村南青龍河干流築壩攔水,小黃崖開鑿隧洞引水新方案。同年12月25日,躍進渠工程(後更名為“引青灌渠”)動工興建。1979年4月底,引青乾渠及配套建築物全部竣工,1979年春至1982年底,4年間又陸續修建8條分乾渠,及大批田間引水渠道,基本上完成了幹、分幹、支、鬥、農5級渠系及建築配套。至此,引青灌區基本完善。灌區內設有乾渠1條,沿途串聯了小型水庫、塘壩208座,可蓄水1081萬立方米;建有分乾渠8條,總長56.7公里;支渠53條,總長94.7公里;水渠配套建築物1029座,其中乾渠建築物474座。共完成工程量614.6萬立方米,總投資1456萬元,設計灌溉面積16萬畝。
引青灌渠建成後,迅速改變了灌區內農業生產條件。1980年,灌渠引水8859萬立方米,發展稻田2萬畝,大田灌溉及點種8.3萬畝,1982年大旱,全年降雨量僅328.2毫米,當年引水8595萬立方米,灌溉3.61萬畝,抗旱點種8.39畝,減輕了旱災造成的損失。
灌區建成前,灌區內作物種植高粱、玉米、薯類為主。灌區建成後,稻田面積達2萬畝,平均畝產500公斤,麥田達6萬畝,平均畝產由不足150公斤提高到250公斤。灌區內種紅薯10萬餘畝,平均畝產較原來1500公斤增長10%。灌區內多丘陵地,由於有了水源,林果種植業沿乾渠兩側迅速發展,形成了沿渠50多公里的林果帶。
引青灌渠隸屬盧龍縣水利局管轄,下設引青灌渠管理處。由於施工質鼉差、配套差,灌渠利用效率低,1980至1985年期間,積累投資195萬元,對灌渠多處渠段進行加固維修,並大力推行“U”型槽防滲渠配套,節水、節能、擴大灌溉面積。
1989年秋,引青濟秦應急工程實施後,盧龍縣委、縣政府不失時機,決定擴建四百户分幹,新建燕河、花台、陳官屯3條分幹,總長67公里,控制灌溉面積7.0萬畝。總工程量204.84萬立方米,總投資2252萬元,其中縣財政投資700萬元,餘下部分均由鄉村自行解決。該項工程為引青濟秦應急工程農業灌溉配套工程,也是盧龍縣引青灌區配套工程,全部工程於1990年底完成運用。 [6] 

青龍河防洪

青龍鎮防洪壩,位於青龍滿族自治縣城南緣。始建於1958年,1973年重建。防洪壩東起青龍縣孟圈村,西至三叉榆樹村,全長8.5公里。為一條沿縣街南河左岸築起的一道防洪大壩。結構形式為砂石壩,最大壩高4.1米,設計標準二十年一遇,國家投資13萬元,1982年7月,國家投資6.5萬元,對2900米壩段進行加固維修。1983年國家投資10.33萬元,加固大壩4850米。1984年8月9日至11日,連降暴雨,縣城站總雨量379毫米。防洪壩被沖毀24段,累積長度454米。1985年國家又投資18.8萬元,將水毀段全部修復,並加固3955.7米。 [7] 

青龍河引水

桃林口水庫下游分水樞紐 桃林口水庫下游分水樞紐
小黃崖隧洞 小黃崖隧洞
引青濟秦工程,自盧龍縣桃林口處青龍河左岸引水,經洋河水庫調節,至市區北戴河水廠、湯河水廠、海港水廠,線路全長79.7公里。以洋河水庫劃界分東、西兩線。西線自青龍河桃林口攔河壩引水,經小黃崖隧洞、西吳莊隧洞、丁各莊暗涵、城柏莊蓋板涵、西洋河河道後人洋河水庫,全長29.35公里;東線工程自洋河水庫溢洪道前取水,經5段隧洞、10段暗涵、3段雙排直徑1.6米壓力管道、2段雙排1.2米壓力管道至西環路。此外,有3條通往市區水廠的支線,線路全長50.35公里。西線工程及東線1號~4號隧洞、進出口暗涵、連接井、閥門井等,按遠期規劃8立方米/秒建成。東線5號隧洞引水流6立方米/秒。東線管道工程4號洞以上按4立方米/秒鋪設,4號洞以下至市區段按2立方米/秒鋪設。引青東線擴建工程實施後,入市區段管線引水能力3.36立方米/秒。此外,西線工程分別在西吳莊、丁各莊、燕窩莊建3座農業分水閘,過水量2立方米/秒,燕窩莊處建1座小電站。1999年12月10日,東線擴建工程開工。2000年3月29日,引青濟秦東線擴建工程竣工。工程西起引青東線4號隧洞出口(撫寧縣博上營村附近),向東經撫寧縣榆關鎮、牛頭崖鎮至北戴河水廠(撫寧縣郭高馬坊村附近)止,全長17.87公里。鋪設直徑1200毫米管道長14680米、直徑1600毫米管道長3193米,完成土方量44.8萬立方米、砼1435立方米,實際完成投資3219萬元。3月31日,通過市引秦管理局驗收。東線擴建工程與一期工程聯合運用,入秦皇島市區水廠,最大供水能力在自然狀態下為25.23萬立方米/日,加壓情況下為30萬立方米/日。引青濟秦應急工程自東線工程通水後,開始向市區供水,1990年供水量641萬立方米。全線工程通水後,對城市供水量增加。1991~2002年,引青工程供水鎮66462.9萬立方米,年均5538.9萬立方米,約佔市區供水a的52.5%,其中1993年供水量最多,為6557.6萬立方米。桃林口水庫建成後,年可供秦皇島市城市用水1.82億方米,提高了城市用水保障率。引青濟秦東線管線年最大輸水1.06億立方米。
1989年9月6日,秦皇島市委、市政府成立引青濟秦應急工程總指揮部,市長丁文斌任總指揮,市委書記顧二熊任政委。10月1日,引青濟秦東線工程動工,1990年4月18日,引青濟秦東線工程試通水成功。5月5日,引青濟秦西線工程主隧洞開工。1991年年6月20日,引青濟秦西線工程試通水,引青濟秦工程全線竣工。引青濟秦應急工程得到全市人民大力支持,1485個位31.2萬人捐款3120萬元。1994年9月22~24H,河北省水利廳對此項工程進行驗收,綜合評價達到合格標準,並交由秦皇島市管理。 [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