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馬大橋

(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境內跨海通道)

鎖定
青馬大橋(Tsing Ma Bridge),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境內連接葵青區青衣島與荃灣區馬灣島的主要通道,是香港青嶼幹線道路的組成部分之一。 [1]  是全球最長的行車鐵路雙用懸索式吊橋,亦是全球第八長以懸索吊橋形式建造的吊橋。 [10] 
青馬大橋於1992年5月25日動工興建; [2]  於1996年完成合龍工程; [2]  於1997年5月22日通車運營。 [2] 
青馬大橋東起青衣島,上跨馬灣海峽,西至馬灣島;線路全長2160米、主橋全長1377米;上層為雙向六車道城市快速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下層為雙線鐵路,設計速度135千米/小時;項目總投資額72億港元。 [3] 
中文名
青馬大橋
外文名
Tsing Ma Bridge
始建時間
1992年5月25日
投用時間
1997年5月22日
所屬地區
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類    型
懸索橋公路橋特大橋
長    度
2160 m
寬    度
42 m
車道設置
上層:雙向六車道、下層:雙線鐵路
設計速度
公路:100千米/小時,鐵路:135千米/小時
起止位置
青衣島、馬灣島
途徑線路
香港機場快線
管理機構
青馬大橋管理有限公司

青馬大橋建設歷程

1997年5月22日,青馬大橋通車運營 1997年5月22日,青馬大橋通車運營
1978年,港英政府研究連接大嶼山與大陸荃灣可行方案。 [4] 
1982年,港英政府完成對青馬大橋主體的詳細設計,但在籌備招標時,因大濠島北側的機場計劃暫時擱置,青馬大橋修建工程延期。 [1] 
1991年,港英政府就“青馬大橋工程建設”一事對世界各大建築商進行公開招標。 [2] 
1992年,《青馬大橋工程建設》合同簽訂生效,青馬大橋建設工程落實確定。 [3] 
1992年5月25日,青馬大橋舉行奠基儀式; [2]  同年6月18日,動工興建。 [2] 
1995年3月15日,青馬大橋完成主跨纜索的繞絲工程。 [4] 
1996年,青馬大橋完成大橋合龍工程。 [2] 
1997年4月27日,青馬大橋竣工,舉行通車典禮;同年5月22日,青馬大橋啓用運營。 [2] 

青馬大橋橋樑位置

青馬大橋位於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西北部;該橋東起葵青區青衣島,上跨馬灣海峽,西至荃灣區馬灣島後,匯接汲水門大橋,組成青嶼幹線道路,途經鐵路為香港機場快線。 [3]  [10] 
青馬大橋位於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西北部

青馬大橋建築設計

青馬大橋建築結構

  • 整體佈局
青馬大橋分別由水上主橋、南北引橋、兩座塔柱、及其各立交匝道組成,主橋路段呈東北至西南方向佈置。 [2] 
青馬大橋呈東北至西南方向佈置 青馬大橋呈東北至西南方向佈置
  • 設計特點
青馬大橋為公鐵兩用雙層鋼懸索橋,上層為公路車道,下層為雙線鐵路及兩條行車道,可做維修通道;若在強風或發生緊急事故時,下層兩條車道可作交通改道之用。 [5] 
青馬大橋為公鐵兩用雙層鋼懸索橋 青馬大橋為公鐵兩用雙層鋼懸索橋

青馬大橋設計參數

青馬大橋全長2160米,水上主跨1377米,橋寬42米,橋塔高度(至鞍座)206米,每個鞍座重500墩,固定主纜的兩個錨碇分別重20萬噸和25萬噸。主纜直徑1.1米,由33400根直徑為5.38毫米鋼絲組成,鋼絲總長16萬千米,總重2.67萬噸,每條主纜荷載5.3噸。橋身鋼材總重量4.9萬噸,每米橋身重量為22.7噸。 [5] 
技術標準
道路等級
城市快速路
車道設置
公路:100千米/小時,鐵路:135千米/小時
設計基準
120年
設計速度
上層:雙向六車道,下層:雙向二線
通航淨高
62米
參考資料: [4]  [5] 

青馬大橋設備設施

  • 電器系統
青馬大橋在錨室內設置自動控制通風、除濕系統(青衣側8台、馬灣側6台),當室內濕度超過規定值時,自動將濕氣抽出。為防止錨 室內鋼絲、連接器等鋼材產生鏽蝕,在錨室內最低處設有水井,井內設置二台水泵,自動將污水等抽出室外。錨室內的照明採用雙路控制,沿錨室內的樓梯佈置。 [6] 
  • 避雷系統
青馬大橋的主塔避雷系統,在一個塔柱上共用4根普通鋼筋連接,並焊接在鞍座上,連接上塔內鋼筋。 [6] 
  • 供電系統
青馬大橋照明系統的供電是先將交流電變為直流電,並貯入蓄電池,為維持其正常運轉,採用空調機以調節温度。 [6] 
  • 安全系統
青馬大橋的電訊、廣播、信息告示板,交通攝像監控(高靈敏變焦、變角)、路面安全監視等都在行政管理中心集中控制,並根據路面、天氣、能見 度等情況通過廣播、信息告示板以提醒駕駛人員;同時,大橋平均每200米設有一部緊急電話。 [6] 
  • 監控系統
青馬大橋在青衣一側設立主監控中心;有電子顯示屏,上有顯示器42台,隨時顯示各區段發生的情況;有操縱枱,分通信、監控、廣播和指揮等系統,通過監控發現情況,可隨時與管理局內部的各分監控點及外部的公安、消防、新聞等單位取得聯繫。在大嶼山一側收費站旁,設有分控制中心,管理的範圍只是整個管制區的一部分。 [6] 

青馬大橋運營情況

青馬大橋票價票制

青馬大橋為香港青嶼幹線道路的組成部分之一,自2017年8月20日起,青嶼幹線實施雙向收費,以私家車或的士司機為例,來回程需分別支付單程15元。 [7] 
青馬大橋為香港青嶼幹線道路的組成部分之一 青馬大橋為香港青嶼幹線道路的組成部分之一

青馬大橋通行事項

由於青馬大橋位於馬灣海峽之上,上層橋面在暴風雨等惡劣天氣下會臨時關閉,禁止通行。 [3] 

青馬大橋建設成果

青馬大橋技術難題

青馬大橋的在五年建設期中,遇到三大困難:1、青馬大橋的規模龐大;2、工程週期短;3、青馬大橋坐落位置的海島交通十分繁忙。 [2] 
青馬大橋日出之景 青馬大橋日出之景

青馬大橋榮譽表彰

項目名稱
所獲獎項
青馬大橋
1999年二十世紀十大建築成就獎
2004年第一屆中國十佳橋樑
參考資料: [8] 

青馬大橋文化特色

1999年,香港郵政為送別20世紀、迎接2000年,發行《邁向新紀元》郵票小型張,該套郵票以“五行”為創作思路,融入香港特色景物,喻意香港社會祥和富足,邊向新紀元;其中木代表建設為青馬大橋。 [9] 

青馬大橋價值意義

夕陽的青馬大橋 夕陽的青馬大橋
青馬大橋開通,成為陸地、海洋和天空的景觀,以及香港橋樑的未來。(《橋樑建設》 評) [4] 
參考資料
  • 1.    嚴國敏. 香港青馬大橋與江陰長江公路大橋懸索橋方案簡介[J]. 橋樑建設, 1992(4):50-55.
  • 2.    唐夫仁. 世界第一鋼索橋:香港青馬大橋[J]. 海洋世界, 1997(7):5-5.
  • 3.    袁漢寧. 香港青馬大橋[J]. 測繪地理信息, 2002, 27(2):35-36.
  • 4.    安琳, 丁大鈞. 香港青馬大橋簡介[J]. 橋樑建設, 1997(3):22-26.
  • 5.    虞同文. 香港的大型橋[J]. 交通與運輸, 2002(6):20-21.
  • 6.    王文錦 ,方大東 ,彭曄丹.擁抱“青馬”——記隨香港迴歸祖國的青馬大橋[J].江蘇交通,1997(08):7-8.
  • 7.    香港青嶼幹線將雙向收費 來回程分別支付15港元  .鳳凰資訊[引用日期2019-04-18]
  • 8.    首屆“中國十佳橋樑”評選結果揭曉[J]. 鐵道建築, 2004(9):40.
  • 9.    陳廣進. 香港郵政慶新紀元[J]. 上海集郵, 1999(12):8-49.
  • 10.    高分耀香江,紫荊花爛漫  .中國高分觀測[引用日期202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