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衫濕遍

鎖定
青衫濕遍,詞牌名。納蘭性德首創,押平聲韻。雙調,上下片各五句,押平聲韻。全詞一百二十二字。
中文名
青衫濕遍
分    類
詞牌名
首    創
納蘭性德
字    數
一百二十二字
曲    調
雙調
用    途
悼亡

青衫濕遍詞牌由來

《青衫濕遍》最早見於清代詞人納蘭容若筆下。容若少聰穎,讀書過目即能成誦,其妻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賜淑人,生而婉孌,性本端莊”。成婚後,二人夫妻恩愛,感情篤深,新婚美滿生活激發他的詩詞創作。但是僅三年,盧氏因難產而亡,這給納蘭性德造成極大痛苦,從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本詞就是容若在盧氏往生忌日所作,自編詞牌,寄託哀思。

青衫濕遍詞牌格式

注:每一句最後一字為韻腳,共十個韻腳(依平水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青衫濕遍青衫濕遍·悼亡

納蘭容若
青衫濕遍,憑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在銀釭。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淒涼。願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迴廊。
咫尺玉鈎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殘陽。判把長眠滴醒,和清淚、攪入椒漿。怕幽泉、還為我神傷。道書生簿命宜將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圓密誓,難禁寸裂柔腸。

青衫濕遍後人應和

青衫濕遍
周之琦作
道光己丑夏五,餘有騎省之戚,偶效納蘭容若詞為此,雖非宋賢遺譜,音節有可述者。
瑤簪墮也,誰知此恨,只在今生。怕説香心易折,又爭堪、燼落殘燈。憶兼旬、病枕慣懵騰。看宵來、一樣懨懨睡,尚猜他、夢去還醒。淚急翻嫌錯莫,魂銷直恐分明。
回首並禽棲處,書幃鏡檻,憐我憐卿。暫別常憂道遠,況悽然、泉路深扃。有銀箋、愁寫瘞花銘。漫商量、身在情長在,縱無身、那便忘情。最苦梅霖夜怨,虛窗遞入秋聲。
青衫濕遍
佚名
春風過也,難分此際,顧念平生。便與香塵同墮,只流連 、霏雨殘燈。怎相知、暮色已傾城。笑而今、幾許銷魂意,為伊人、醉撫弦箏。又把韶光錯過,休提囈語三更。
月下並禽還棲,一枝幽冷,夢繞卿卿。且訴天涯道遠,聲聲似、軟軟叮嚀。照銀鋐、眉筆畫分明。漫徘徊、玉露溶花影,問清樽、恁煞多情。最怕中宵獨步,空階亂抹霜痕。
青衫濕遍
佚名
秋風凜冽,窗前月冷,少別經年。莫道平生惆悵,念傾城,誰願孤眠。記當時,豆蔻倚闌干。笑如花,薄汗玄衫透。步翩躚,婉若青蓮。趙璧瑩瑩翠燦,天邊尚見春山。
憶取淚沾香臂,玉啼猶墮,似雨潸潸。列肆曾逢碧玉,斜陽盡,鬧市人喧。素箋傳,心有恨纏綿。撫柔荑,續命長絲繞。蹙蛾眉,絕世容顏。此夜愁痕滿地,魂銷夢裏墟煙。

青衫濕遍考據:悼亡對象

納蘭性德前妻盧氏卒於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三十日。納蘭與盧氏夫妻伉儷情篤,故盧氏的早亡使納蘭精神上受到極大的打擊,他悲痛欲絕,柔腸寸斷,遂於此後,“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猶多。“(葉舒崇《皇清納臘室盧氏墓誌銘》)寫了大量的悼亡之作。其中有的明確標出悼亡,有的雖未明標悼亡的字樣,但卻明顯地是為亡妻而作。這些詞在納蘭的三百多首詞中佔了相當大的比重,是他的詞中最為生動感人的佳作。
這首詞,從“半月前頭扶病”句來看,當是他所賦悼亡之作中的第一首。詞情悽惋哀怨,真可説是一曲聲聲血、字字淚的奄歌惋唱,讀來令人為這淚下。周之琦《懷夢詞》中有和此調者,題曰:“道光乙丑餘有騎省之戚,偶效納蘭容若為此,雖非宋賢遺譜,其音節有可述者。”故可知此調為納蘭之自度曲。
關於“咫尺玉鈎斜路”,盧氏過世後靈柩暫厝雙林禪院,約在阜成門外二里溝,與納蘭曾撰寫的《淥水亭雜識》中明代葬宮人的“靜樂堂”相距甚邇,完全可以稱作“咫尺玉鈎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斜陽”(此處解作“咫尺之外的宮人斜,也與此處——雙林禪院一樣,消受着荒煙蔓草,斜陽殘照。”,庶當無誤。)。而“破鏡重圓”的典故,亦是用在尋常夫妻之間,所謂“密誓”,並非“秘誓”,解作與傳説中的表妹私下的誓言不合理(見《長恨歌·密誓》,亦是形容明皇與貴妃夫妻之間的天上人間相見誓言)。後人多以納蘭用典精準為判,又怎會將“悼亡”、“重圓”這樣的字眼用在沒有夫妻之實人的身上?因此此篇為悼亡妻之作無誤。
《賃廡筆記》晚出,開表妹説之濫觴,蘇雪林為民國期人,所作考證多牽強附會,後人所言“表妹事”,於正史無據,野史亦根據寥寥。
中華書局的《飲水詞箋註》和上海古籍的《納蘭詞箋註》等都將此詞的悼亡對象注為盧氏,大多研究者亦持相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