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環海蛇

鎖定
青環海蛇是蛇目眼鏡蛇科海蛇屬爬行動物。 [11]  體長,頭大小適中,橄欖色或黃色,背深灰色,有青黑色環紋達腹部,腹黃色。前顳鱗一般2枚;在第2或第3枚下唇鱗後的鱗緣常嵌有一列小鱗;腹鱗小,但通身清晰且大小基本一致;體鱗覆瓦狀排列,軀幹最粗部的體鱗略呈圓形。 [12] 
青環海蛇主要分佈於由波斯灣經印度半島沿海至日本及印澳海域。在中國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台灣等地也有分佈。 [12]  終身生活於海水中。喜在大陸架和海島周圍淺水中棲息,水深超過100米開闊海域少見,沙底、泥底混水中及珊瑚礁周圍清水中均可見。 [11]  善游泳,離水行動笨拙,具趨光習性。 [13]  以蛇鰻為食,大多數為尖吻蛇鰻,偶有其它鰻和魚。 [12]  卵胎生, [14]  8-11月產仔蛇,每次產仔蛇3-15條。 [11] 
青環海蛇是中國沿海最普通的一種海蛇,為前溝牙類毒蛇,具神經毒類蛇毒,能麻痹被咬動物的橫紋肌。人被咬傷後,若嚴重時可以使人致死。 [14]  被中國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認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15] 
中文名
青環海蛇
拉丁學名
Hydrophis cyanocinctus
別    名
海長蟲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爬行綱
有鱗目
眼鏡蛇科 [1] 
海蛇屬 [1] 
青環海蛇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蛇亞目
亞    科
海蛇亞科 [1] 
分佈區域
上海、江蘇、浙江等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10] 

青環海蛇形態特徵

青環海蛇
青環海蛇(4張)
青環海蛇腹鱗小,其寬度不超過相鄰鱗的2倍,具2稜,腹鱗大小通身較為一致,個別腹鱗縱裂為二,背鱗圓形,起稜或具短棘,覆瓦狀排列,37—43行。第2、3枚下唇鱗後有一列小鱗嵌於下唇緣與下唇鱗之間。體較長,體前端不細長,全長1,200—2,000mm。幼蛇頭背深橄欖色或黑色,有時有黃色馬蹄形斑,軀、尾橄欖色或淺黃色,有50—71+5—10個寬黑橫紋或環紋,多數個體背面黑紋顯著,有時體側黑紋逐漸消失,不形成環紋。成年蛇頭背灰色或全為黃色;軀、尾背面色深,到腹面逐漸成淺色,背面有時尚能辨識深色寬橫斑。 [2] 
青環海蛇最大全長1,755(1,570+185)mm(海南),雌性1,967+(1,865+151)mm(浙江)。 [3] 

青環海蛇棲息環境

青環海蛇喜歡在大陸架和海島周圍的淺水中棲息,在水深超過100米的開闊海域中很少見。它們有的喜歡呆在沙底或泥底的混水中,有些卻喜歡在珊瑚礁周圍的清水裏活動。

青環海蛇生活習性

以捕食蛇鰻為主。食物中絕大多數為尖吻蛇鰻。偶有其他鰻和魚。食物主要從頭部吞食。一般胃內有1條鰻蛇。偶有3條的。 [3] 
青環海蛇潛水的深度不等,淺水青環海蛇的潛水時間一般不超過30分鐘,在水面上停留的時間也很短,每次只是露出頭來,很快吸上一口氣就又潛入水中了。深水青環海蛇在水面逗留的時間較長,特別是在傍晚和夜間。潛水的時間可長達2—3個小時。
青環海蛇具有集羣性。常常成千條在一起順水漂游,便於捕撈。還具有趨光性,晚上用燈光誘捕收穫更多。 [4] 

青環海蛇分佈範圍

青環海蛇
青環海蛇(4張)
青環海蛇多分佈於中國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及廣西沿海。 [2] 
中國以外多分佈於波斯灣、印度洋。在太平洋地區,北迄日本,南達伊裏安島沿海。 [2] 

青環海蛇種羣現狀

青環海蛇物種數量較多,物種數量趨勢未知。 [5] 

青環海蛇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6]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7]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 [8]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9]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青環海蛇生長繁殖

青環海蛇為卵胎生,海南島的青環海蛇大概在10月間產仔蛇,每次產仔蛇3—15條。 [2]  卵徑最大19mm * 6mm。 [3] 

青環海蛇毒液毒性

青環海蛇的主要毒素為神經毒素肌肉毒素,兩者約佔蛇毒總體的60%。青環海蛇的一次毒液排放量為43mg/kg體重。固體含量為13%,凍幹蛇毒為5.6mg。小鼠腹腔注射給毒24h致死LD50為0.17mg/kg。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