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獅燈

鎖定
青獅燈,是安徽省廣德縣桃州鎮和平村一帶頗為流行的一種民俗舞蹈。被列入安徽省廣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文名
青獅燈
性    質
廣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產    地
廣德縣桃州鎮和平村

目錄

青獅燈簡介

青獅燈,是安徽省廣德縣桃州鎮和平村一帶頗為流行的一種民俗舞蹈,被列入安徽省廣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青獅燈表演

相傳於1856年(咸豐六年)隨河南移民帶到這裏,並在和平村代代相傳,據考證已有五代傳承。
青獅墩(燈)除眼睛、口鼻外通體青色,表演時一般為大小兩條青獅一同表演,其中大青獅為主要表演對象,每條獅子為兩人表演,加上鑼鼓伴奏人員,每次表演為9—10人,一般每年正月初四開始表演,名曰“起燈”,農曆二月二結束,名曰“剎燈”,如有喜慶之事或邀請也出來表演。 [1] 

青獅燈製作

相傳目前使用的兩條青獅道具均有百年曆史,其中一條還是祖輩從河南移民時帶過來的。青獅的頭部為牛皮製作、身體為優質麻線製成。
青獅表演時一般有:四門見(拜見)、三縱毛、三厥尾、二虎把門、老虎打盹(表演者休息)、黑狗竄襠、牛湊頭、小猴抓蝨、蟒蛇吐針、鯉魚跳龍門、朝天一炷香、倒順跟頭、太公釣魚、烏龍擺尾等50餘種技巧展示,十分精彩。能夠完成全套表演技巧動作的在每代傳人中一般只有兩人,即只有一條青獅可以完成全套動作。
和平村的青獅墩(燈)表演在廣德縣北部鄉鎮具有很大的影響,歷史上也是祠山廟會民俗表演的精華節目之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