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

鎖定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成立於1978年10月,是青海唯一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專門研究機構。它位於中國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上濱河路1號,佔地14.5畝。1978年月10月建院。有專業技術人員57名,其中高級職稱13名(正高7名,副高6名),中級職稱22名,初級職稱22名。
中文名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
創建日期
1978年10月
佔地面積
14.5 畝
院    長
趙宗福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科學院介紹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會議室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會議室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成立於1978年10月,是青海唯一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專門研究機構。設12個處級部門。其中,科研及科研輔助部門10個(民族與宗教研究所、文史研究所、哲學社會學研究所、法學研究所、經濟研究所、藏學研究所、《青海社會科學》編輯部、文獻信息中心、科研處、培訓中心),行政後勤部門2個(辦公室、後勤服務中心),核定事業編制90人。在職人員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56人。有正高職稱人員12人,副高職稱人員26人;國家級專家6人、省級專家4人;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拔尖人才和優秀人才各1人;博士2人。 [1]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科研成果

青海社科院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堅持“立足青海、面向全國、注重實際、突出特色”及“三兼顧、三為主”的科研方針,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對策研究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據統計,30年來共完成學術專著151部;社會讀物、教材、工具書、資料彙編、古籍整理、譯著163部;承擔國家級課題34項、省級及省委省政府有關部門委託課題110項;發表論文、調研報告3268篇。 [1] 
青海社科院注重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優勢,在地方經濟、地方歷史文化、藏學、民族宗教、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等研究領域生產出了一批優秀科研成果:如《青海百科全書》、《格薩爾學集成》、《青海通史》、《青海省建置沿革志》、《覺囊派通論》、《藏族部落制度研究》、《青海少數民族》、《甘青藏傳佛教寺院》《中國密教史》、《青海佛教史》、《青海果洛藏族社會》、《青海經濟史》、《青海史話》、《五世達賴喇嘛傳》、《歷代達賴喇嘛與中央政府關係研究》、《青藏鐵路沿線藏區人文環境評估》、《中國藏區國家級貧困縣的調查研究及對策建議》、《江河源區相對集中人口保護生態環境研究》等。 [1] 
青海社科院以重大現實問題研究為主攻方向,2001年創辦了專呈副省級以上黨員領導幹部參閲的《青海研究報告》,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研究對象,側重理論聯繫實際,注重宏觀性、前瞻性,成為社科院應用對策研究的科研品牌,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2006年又創辦了以“諮政獻策、一事一議、觀點創新”為宗旨的短論載體《進言》,受到高度重視。1999年以來,青海社科院開始編撰《青海經濟社會藍皮書》,對青海經濟社會發展趨勢進行科學分析和預測,《藍皮書》已成為溝通社科研究機構與各級黨政部門和社會各界之間緊密聯繫的重要渠道。 [1] 
科研成果
獲全國“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入選獎3項。
獲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榮譽獎5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勵31項、三等獎57項。
獲青海省“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入選獎5項。
獲全國第三屆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1項。
獲全國民族圖書獎2項。
獲全國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二十週年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入選獎2項。 [2]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科學院榮譽

科學院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3項,省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8項,二等獎42項,三等獎100項,鼓勵獎34項。青海社科院綜合性學術期刊《青海社會科學》,堅持正確的學術導向,注重學術質量,努力創新辦刊思路,刊發了大量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有現實針對性和指導意義的學術論文,部分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充分發揮了其學術窗口和理論載體的效用。2006年和2008年該刊連續兩次入選國內社會科學評價領域的權威品牌——“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2008年,《青海社會科學》在青海省第二屆社科類期刊編校印刷質量評比中再次榮獲一等獎。 [1]  [3]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現任領導

黨組書記、院長:索端智 [4] 
黨組成員 副院長 孫發平
黨組成員 副院長 蘇海紅
黨組成員 副院長 馬起雄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科研機構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1978年成立經濟研究室,1986年改為現稱。歷任所長於瑞厚、蔣家齊、王恆生、徐建龍;副所長鬍先來、祝憲民、張偉。所長蘇海紅,副所長丁忠兵。全所有科研人員10名,其中研究員4名、副研究員5名、助理研究員1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名、省級優秀專家1名。
蘇海紅,所長,研究員,大學本科。研究領域:區域經濟、生態經濟。兼任第九屆青海青聯常委、國家財政部農發辦項目評審專家、《西部論叢》雜誌特約研究員、青海整頓規範市場經濟秩序辦公室特約專家、青海保險學會理事、青海税務學會理事等。先後被授予青海省級優秀專家、全國“三八”紅旗手、青海省“三八”紅旗手、青海省直機關“十大女傑”等榮譽稱號。 [5]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文史研究所

文史研究所繫2000年3月由原歷史研究所與原文學研究所合併而成(其中原歷史所成立於1978年10月,原文學所成立於1986年3月),屬該院具有地方特色的優長學科研究機構之一。先後在該所工作的人員有23名。歷任所長:王昱、趙秉理、崔永紅馬進虎。有研究人員7人,其中副研究員5人,助理研究員2人。
所長:馬進虎,副研究員,歷史學博士。兼任青海回族研究會會員、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會會員、中國統一戰線學會甘肅民族宗教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員。 [5]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藏學研究所

1982年成立塔爾寺文獻研究室,1983年改稱塔爾寺藏族歷史文獻研究所,與本院民族宗教研究所合署辦公,1987年分署改為現稱。歷任所長:陳慶英、何峯、馬林;歷任副所長:張田友、何峯。所長馬林。有研究人員5名,其中研究員1人、副研究員1人、助理研究員3人。 [6]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法學研究所成立於2004年5月,是該院研究地方法學的專門機構。有工作人員3名,其中教授1人,副研究人員1人,助理研究員1人。 [5]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海北州研究所

海北研究所是該院成立的第一個州地研究所和“省情調研基地”之一,於2008年7月30日正式掛牌成立。該研究所(省情調研基地)設在海北州委政研室,州委政研室主任包正清同志任所長,工作人員5名。 [5]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海南州研究所

海南研究所是該院州地研究所和省情調研基地之一,於2009年12月3日正式掛牌成立。該研究所(省情調研基地)設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委政研室,州委副秘書長、州委政研室主任王佐發同志任所長,有工作人員4名。 [5]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黃南州研究所

黃南研究所是該院州地研究所和省情調研基地之一,於2008年10月28日掛牌成立。該研究所(省情調研基地)設在黃南藏族自治州委政策研究室,州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陳玉珊同志任所長,有工作人員1名。 [5]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民族宗教研究所

1978年10月成立民族宗教研究室,1996年6月改為現稱。屬該院具有地方特色的優長學科研究機構之一。先後有22名研究人員在所內工作。歷任所長:劉醒華、蒲文成、穆興天;歷任副所長:蒲文成、拉毛扎西、穆興天、呂建福、拉毛措、馬連龍。全所下設民族研究、佛教研究和伊斯蘭研究3個組,資料室1個。有研究人員7名,由藏、回、土、撒拉四個民族組成,其中譯審1人、副研究員4人、助理圖書館員1人、助理研究員1人。 [5] 
該所以世居青海的藏、土、蒙古、回、撒拉5個少數民族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其各種文化現象以及相關的民族宗教理論和民族宗教問題。 [5]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社會研究所

哲學社會學所原名為哲學研究室,成立於1978年10月,1980年更名為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室,1986年6月更名為哲學研究所,1990年9月改為現名,是該院哲學研究及社會學研究的專門機構。先後有28名研究人員在所內工作。歷任所長:隋儒時、魏興、朱玉坤;歷任副所長:陳依元、邢海寧、徐明、拉毛措、劉成明。任所長拉毛措。有研究人員7名,其中研究員1名、副研究員5名、助理研究員1名。
所長:拉毛措,女,藏族,研究員,法學碩士。兼任青海省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秘書長,青海省女科技工作者協會副會長,青海省婦女研究會副會長。2004年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先進個人稱號,2007年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稱號,2009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曾任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青海省青年聯合會常委。 [5] 

青海省社會科學院地理位置

地址:中國青海省西寧市上濱河路一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