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杄

鎖定
青杄(學名:Picea wilsonii Mast.)是松科雲杉屬的喬木植物。高可達50米;樹皮淡黃灰或暗灰色,淺裂成不規則麟狀塊片脱落;冬芽卵圓形,稀圓錐狀卵圓形;葉四稜狀條形,直或微彎,橫切面四菱形或扁菱形;球果卵狀圓柱形或圓柱狀長卵圓形,熟前綠色,熟時黃褐色或淡褐色;種子倒卵圓形;花期4月;球果10月成熟 [13] 
青杄為中國特有樹種,分佈於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等省地,華北各地城市均有栽培。常生於海拔1400-2800米的地帶,喜光,稍耐陰,喜冷涼氣候,適生於中性、酸性或微鈣性士壤 [14]  。青杄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無危(LC) [15]  。主要繁殖方式為播種繁殖,通常春播。
青杄樹冠塔形,樹體高大,葉色碧綠,為園林綠化中一個清秀的良好觀賞樹種,也是營造水源涵養林的理想樹種,可作為林區內的荒山造林和森林更新樹種。園林綠化中,適宜在庭園綠地孤植、散植或羣植於廣場、公園、草坪、建築物周圍,形成壯觀的園林效果。木材淡黃白色,紋理直,結構略粗,可作電杆、枕木及建築、土木工程、傢俱、包裝箱等用材。樹皮含單寧,也是烤膠生產及木纖維工業的優質原料 [16] 
中文名
青杄
拉丁學名
Picea wilsonii Mast. [12] 
別    名
青扦
紅毛杉
紫木樹
華北雲杉
細葉雲杉 展開
別名
青扦
紅毛杉
紫木樹
華北雲杉
細葉雲杉
白扦雲杉
方葉杉
細葉松
白扦松
黑扦松
刺兒松
青杄雲杉
青扦雲杉 收起
植物界
裸子植物門
松綱
松目
松科
雲杉屬
青杄
命名者及年代
Mast.,1903
保護級別
IUCN標準:無危(LC)

青杄植物學史

詞源:特定的種加詞wilsonii,是為了紀念植物收藏家歐內斯特·亨利·威爾遜(Ernest Henry Wilson,1876-1930),他向西方引進了大量亞洲植物品種,綽號“中國威爾遜”。 [9]  [11] 

青杄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50米,胸徑達1.3米;樹皮灰色或暗灰色,裂成不規則鱗狀塊片脱落;枝條近平展,樹冠塔形;一年生枝淡黃綠色或淡黃灰色,無毛,稀有疏生短毛,二、三年生枝淡灰色、灰色或淡褐灰色;冬芽卵圓形,無樹脂,芽鱗排列緊密,淡黃褐色或褐色,先端鈍,背部無縱脊,光滑無毛,小枝基部宿存芽鱗的先端緊貼小枝。葉排列較密,在小枝上部向前伸展,小枝下面之葉向兩側伸展,四稜狀條形,直或微彎,較短,通常長0.8-1.3(-1.8)釐米,寬1.2-1.7毫米,先端尖,橫切面四稜形或扁菱形,四面各有氣孔線4-6條,微具白粉。 [1] 
球果卵狀圓柱形或圓柱狀長卵圓形,成熟前綠色,熟時黃褐色或淡褐色,長5-8釐米,徑2.5-4釐米;中部種鱗倒卵形,長1.4-1.7釐米,寬1-1.4釐米,先端圓或有急尖頭,或呈鈍三角形,或具突起截形之尖頭,基部寬楔形,鱗背露出部分無明顯的槽紋,較平滑;苞鱗匙狀矩圓形,先端鈍圓,長約4毫米;種子倒卵圓形,長3-4毫米,連翅長1.2-1.5釐米,種翅倒寬披針形,淡褐色,先端圓;子葉6-9枚,條狀鑽形,長1.5-2釐米,稜上有極細的齒毛;初生葉四稜狀條形, 長0.4-1.3釐米,先端有漸尖的長尖頭,中部以上有整齊的細齒毛。 [1]  [17] 

青杄產地生境

青杄為中國特有樹種,分佈於內蒙古(多倫、大青山)、河北(小五台山、霧靈山海拔1400-2100米)、山西(五台山、管涔山、關帝山、霍山海拔1700-2300米)、陝西南部、湖北西部海拔1600-2200米、甘肅中部及南部洮河與白龍江流域海拔2200-2600米、青海東部海拔2700米、四川東北部及北部岷江流域上游海拔2400-2800米地帶,常成單純林或與其他針葉樹、闊葉樹種混生成林,生長緩慢。適應性較強,為中國產雲杉屬中分佈較廣的樹種之一;在氣候温涼、土壤濕、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地帶生長良好。英國、美國(俄勒岡州)、中國江西廬山有栽培。 [1]  [9-10] 
中國標本分佈
北京
門頭溝、密雲、延慶
天津
河北
河北
正定、遵化、張家口、蔚縣、懷來、涿鹿、崇禮、承德、興隆、圍場
山西
太原、渾源、沁縣、沁源、靈石、垣曲、五台、寧武、五寨、翼城、霍州、交城、興縣、方山
內蒙古
呼和浩特、赤峯、寧城、通遼、多倫
江西
九江
山東
曲阜
湖北
房縣、興山、巴東、神農架
重慶
城口、巫溪
四川
平武、石棉、寶興、理縣、茂縣、松潘、九寨溝、黑水、馬爾康、壤塘、若爾蓋、康定、色達、理塘、木裏
貴州
銅仁
雲南
昆明、麗江
陝西
西安、周至、户縣、眉縣、鳳縣、太白、華陰、城固、佛坪、石泉、寧陝、嵐皋、平利、鎮坪
甘肅
蘭州、西固、永登、榆中、天水、武山、平涼、渭源、漳縣、岷縣、成縣、文縣、康縣、西和、禮縣、徽縣、兩當、臨潭、卓尼、舟曲、迭部
青海
西寧、大通、湟中、平安、互助、循化、尖扎 [8] 

青杄生長習性

雄球花在樹冠中下部居多,約佔總量的60-70%;單生於1年生枝的葉腋處,或1年生枝頂芽周圍,1-3枚,以1-2枚者居多;希單生於1年生枝枝頂。雌球花基本着生在樹冠中上部,以上部居多;單生於一、二級側枝的1年生枝頂芽周圍,1-5枚,以1-3枚者居多;希單生於二級側枝的1年生枝枝頂,偶有單生於一級側枝1年生枝枝頂者。 [7] 
據資料報道,在中國四川馬爾康原產地,青杆花期為4月,上旬為始期,中旬為盛期,下旬為末期。長春地區較其短了10天,花期為5月上旬至5月下旬初,羣體的散粉期為20天,單株為6-7天;同株雌球花的可授期較其散粉期提前或延後12天,這種機制有利於減少自花傳粉機會。不同植株間花期時間相差顯著,最早和最晚者相差14天,是單株花期的2倍,表現明顯的不同步性。這種不同步性減少了異花傳粉機會,增加了自交可能性。 [7] 
雌球花在接受花粉後,幾天內便可受精,開始進入幼果發育階段。剛完成受精的幼果有兩種顏色,即深紫灰色和深紫紅色。隨着球果的不斷髮育,顏色發生了顯著變化,一種為淺紫灰色,另一種為綠色,兩者比例相差懸殊。結綠色幼果的植株顯著多於結淺紫灰色幼果的植株。 [7] 

青杄繁殖方法

青杄
青杄(5張)
主要繁殖方式為播種繁殖,通常春播。

青杄播前準備

圃地選擇:土壤是育苗生產的基礎,育苗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土地的選擇。苗圃地應選擇在向陽、地勢平坦、水源方便、交通便利、土壤肥沃的沙質壤土或沙壤質草甸土、微酸性土壤。如果選擇耕地作苗圃要注意耕地原茬口,應選擇苞米茬口或大豆茬口,不要選擇蔬菜、瓜豆、甜菜茬口。同時切忌選擇在鹽鹼地、澇窪塘、黃土崗、大風口和沙石地培育青杄。 [2] 
細緻整地:圃地要做到全面整地,全面秋翻1次,深30釐米,不耙越冬,到早春解冷後耙地或再翻1次,深20釐米,隨翻隨耙。作牀時要充分打碎土塊,撿出草根、石塊、雜物,使土層細碎疏鬆。 [2] 
作牀、施肥:根據立地條件確定作牀的高度,低地的牀要作的高一些,地勢高一些就作低一些,牀高15-20釐米、寬約1.2米、長10米以上。牀與牀之間留20釐米步道,宜多施用有機基肥,如用大糞幹、豬糞等綠肥,3者混合比例1:3:5,播種量為4噸/畝左右。基肥通常分底肥、春肥2層施肥。底肥在春、秋翻地前施,翻地時混入耕作層的下部,春肥作牀時撒在牀面上,結合作牀碎土使其與牀面土壤充分混合,深達10釐米。牀面整平整細,牀作好後在播種前7天,要用1%的硫酸亞鐵溶劑作牀面消毒。 [2] 
種子催芽處理:催芽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種子內含物質轉化,解除種子休眠,提前萌發,增強發芽勢,縮短出苗時間,增強抵寒力,延長生育期,達到出苗快、齊、勻、全的目的。種子催芽方法有4種:混砂催芽、水浸催芽、低温積層催芽、雪藏催芽。為適應在東北地區的氣候條件,一般採取雪藏催芽。具體做法是:在土壤結凍前,選擇排水良好、背陰處挖坑,坑深、寬各50釐米左右,長度隨種子的數量而定。先將坑底鋪上草簾或席子,鋪1層10釐米厚的碎冰,然後將種子與雪按1:3混拌均勻或種子、沙子、雪按1:2:3混拌均勻,放入坑內,上面堆成雪丘,並用塑料布、草簾子或覆土鋪蓋。春季逐漸撤除積雪,但仍蓋草簾。待播種前1周撤除覆蓋,每天中午倒翻2-3次,使冰雪融化,並查看種子,當80%種子萌動開裂口,即可播種。如果播種量小,可採用大缸或木箱,其它容器也可以雪藏催芽,種子、沙子、雪的混拌比例相同,但應把容器放在背陰的冷凍房內。 [2] 

青杄播種方法

適時播種:一般在4月20日左右,地表温度10℃以上就可播種,氣温在14-20℃出的快,15天就可出齊。播種量依種子質量而定,發芽率95%,播種量3-4千克/畝。適時早播可提早出苗,增強苗木抗害力,延長生育期,促進苗木木質化。 [2] 
播種前要灌足底水,播種後要立即覆土。播種前要充分灌足底水,播種時要均勻撒播,播後要及時覆蓋,一般可覆沙、土、草炭的混合物,覆蓋後鎮壓1次。覆土厚度是種子直徑的2-3倍,覆土厚度要均勻一致,不然會影響出苗,也會直接影響苗木的產量和質量。 [2] 
及時覆蓋:加覆蓋物的目的是保持土壤濕潤,調節地表温度,防止土壤板結和雜草滋生,對小粒種子覆蓋更為重要。採用松針做覆蓋物,可達到無菌省工、省時、省錢,降低苗木成本的目的,效果非常好。 [2] 

青杄苗期管理

出苗期:幼苗出土到脱殼前要防止雀害,可用專人驅鳥或扎一些草人,或設一些風動的響聲驚嚇小鳥。在幼苗出土期遇到晚霜,要隨時掌握天氣變化情況,作好防凍工作,可用柴草鋸末點煙防止晚霜。 [2] 
生長期管理:苗木出土後要根據不同生育期及時做好追肥、澆水、除草、間苗、病蟲害防治。青杄苗生長緩慢,1年生苗高2-4釐米,每天澆水2-4次,要量少次多,保持土壤濕潤,澆水時間要避開中午高温或清晨低温,切忌用新抽上來的井水,最好就自然河水,井水必須在蓄水池中晾曬48小時後才能澆,雨季減少澆水。除草劑使用可參照落葉松管理,但藥量必須低於落葉松。間苗,2年生苗木留苗600-800株/平方米,3年生為400-600株/平方米。 [2] 
防寒:防寒是減少幼苗越冬損失率的關鍵措施。辦法是:在初冬土壤凍結前(10月底-11月初),將苗牀間步道土壤用鍬翻起打碎,把苗木倒向一方,將土均勻覆蓋上,其厚度應高出苗木4-5釐米,覆土時間不宜過早,否則幼苗容易受熱發黴。撤覆蓋土時間應在春季早風之後,過早則仍不能免除生理乾旱。 [2] 

青杄栽培技術

苗木選擇:選擇2-3年生青杄苗木,根系長20釐米,地徑0.5釐米以上,苗高20釐米以上。 [3] 
立地條件選擇:造林地應選擇陰坡或半陰坡、坡度25°以下、石礫含量20%以下、土層厚度40釐米以上、pH值為5.0-7.0的棕色森林土,且排水良好,落葉松保留株數在375-450株/公頃,鬱閉度0.6左右。 [3] 
整地:在造林前一年秋季,按40釐米×40釐米×30釐米的規格穴狀整地,將穴內的樹根、石塊清除,把土翻鬆後,表土回填。 [3] 
造林密度:在林間採用2米×2米定點,即2500株/公頃。 [3] 
造林時間及方法:在早春土壤化凍達到35釐米深時頂漿造林,一般在4月中下旬苗木萌動前,在已整好地的40釐米×40釐米坑盤中央挖30釐米深的穴,把苗木放在穴中央,按造林程序三埋兩踩一提苗,防止苗木“下窖”。造林前,將苗木蘸上泥漿後放在苗木桶內,防止春天風大影響成活率。 [3] 
撫育管理:由於林冠下雜草少,撫育次數3次即可。前三年每年1次,每次要將灌叢雜草全部割掉3年後雜草生長遲緩,不影響苗木正常生長。 [3] 

青杄主要價值

青杄經濟

木材淡黃白色,較輕軟,紋理直,結構稍粗,比重0.45。可供建築、電杆、土木工程、器具、傢俱及木纖維工業原料等用材。可作分佈區內的造林樹種。 [1]  樹皮含單寧,也是烤膠生產及木纖維工業的優質原料 [16] 

青杄觀賞

青杄樹冠塔形,樹體高大,葉色碧綠,為園林綠化中一個清秀的良好觀賞樹種,也是營造水源涵養林的理想樹種,可作為林區內的荒山造林和森林更新樹種。園林綠化中,適宜在庭園綠地孤植、散植或羣植於廣場、公園、草坪、建築物周圍,形成壯觀的園林效果。 [16] 

青杄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2004年)——無危(LC)。 [6]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0年 ver 3.1)——無危(LC)。 [5]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