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巖書院

(泰安的一家書院)

鎖定
青巖書院,故址在泰安城靈芝街。北緯36°11′20″,東經117°7′20″。泰安歷史上著名書院之一。
中文名
青巖書院
所屬地區
泰安
辦學歷史
青巖書院,前身為青巖居。明朝泰安著名學者宋燾在泰安城靈芝街築室講學,時稱青巖社,也稱青巖居。雖不稱書院,但辦學旨趣屬書院性質。
宋燾,字岱倪,號繹田,又號青巖,山東泰安孝門村(今肥城市汶陽鎮宋家孝門)人。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進士,歷任庶吉士、御史、巡按江南、兼督學政等職。萬曆三十五年(1607),因直諫觸怒神宗,被貶為平定州判官,不久,辭官歸隱故里泰山。歸隱期間,在山下建青巖居書院講學,培養了一批人才。後宋燾因背疽逝世,青巖居停辦。
至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趙國麟約集同人,在明代宋燾之青巖居故址建講堂、書室數間,講學其中,名為青巖義社。
趙國麟,字仁圃,泰安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進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趙國麟在青巖居舊址創辦青巖義社,收徒講學,盛極一時,“四方有志之士,不遠數百里負笈重繭而至。皆謂近日之青巖,將與白鹿、嵩陽、嶽麓、石鼓書院並垂於天壤矣”。
清康熙五十年(1711),山東巡撫蔣陳錫、泰安知州石鍵增葺原有學舍並易名為青巖書院。後來,趙國麟外出做官,書院荒落二十餘年。至清乾隆五年(1740),泰安知府王一夔重加整修,拓其舊制,擴大書院規模,延請名師任教,並制定了書院規章制度,撥存留香税銀600兩,又撥藩庫閒置銀1000兩,分泰屬各當商生息,以備書院之費用,書院又一度復興。乾隆十九年(1754)和二十四年(1759),知府顏希深照前任做法,加上息銀646兩共存本銀2246兩,照前生息,以備掌教束脩,士子膏火及伕役工食、修理等費。乾隆二十九年(1764),青巖書院“漸就傾圮”,今無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