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島德縣路小學

鎖定
青島德縣路小學始建於1900年。解放前是教會管轄學校,取名明德小學。解放後,更名為“青島市德縣路小學”。學校現佔地總面積約為3571平方米,教師53名,學生871名。
中文名
青島德縣路小學
創辦時間
1900年
辦學性質
公立小學
面    積
3571 m²

青島德縣路小學學校簡介

學校坐落於青島市中心,毗鄰蔚藍的大海,背依亞洲首屈一指的哥特式建築——天主教堂,是一座具有近百年曆史的老校。
1900年,作為天主教會的附屬事業,德藉神父白明德在斯泰爾修會聖言會館的東邊創辦了德華學校,兩棟樓房,三間平房,一個禮堂,這就是德縣路小學的前身。

青島德縣路小學師資力量

德縣路小學民國時期畢業證書 德縣路小學民國時期畢業證書 [1]
1923年3月(民國12年),德華學校更名為明德小學,有教員7人,職員4人,有學生159人,並開設了團體訓練、國語、算術、等11門功課。1949年解放後由教育局委派於功成、李正來學校任副校長,學校教師逐步發展到30多人。1952年9月私立明德小學改為私立曉光小學,併合並了原私立聖功女子小學。同年11月私立曉光小學改為青島德縣路小學,學生總數約為九百多人,共計18個教學班。1958年又將觀海一路小學與德縣路小學合併,學生數猛增,原有校舍不夠,1963年在原操場上院靠近天主教堂一側興建了一教學樓,共八間教室,可容納學生四百人。1990年再次改建校舍。學校現在佔地總面積約為2447平方米,教師53名,學生871名。(現已不止此數)

青島德縣路小學學校宗旨

學校多年來本着“以高尚的師德影響學生,以豐富的知識薰陶學生,以素質教育培養學生,以特色教育發展學生,為每一個孩子的終身發展奠基”的宗旨;遵循着“德育為首,以人為本、育人為本、以人的終身發展為本”的辦學目標;本着“明德、礪學、博藝、致遠”的辦學思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學校既重視培養學生成才,更重視學生成人。希望學生成為一個講文明,懂禮貌,學習刻苦,多才多藝,志向遠大的人。形成了“嚴謹、務實、開拓、共勉”的教風及“奮發、進取、求異、實踐”的學風,使學校工作更加規範化、標準化。
老校歷百年,桃李芳九州。跨越兩個世紀,歷經過四次更名,今天的德縣路小學,以其百年積澱下來的文化和精神,成就了一批批品正業精、無私奉獻的教師,培育了一個個具有完滿人格的健康性格的學生。

青島德縣路小學校容校貌

走進新世紀的德縣路小學,以“學生的歡笑是校園的陽光,家長的期望是學校的生命,教師的奉獻是永恆的主題。”為辦學宗旨;以塑造學生完美人格、培養學生的健康性格的“雙格”教育,推進了學校德育品牌特色化進程,以教師“雙知”(教育良知和教師專業知識)的提升為平台,致力於加強教師師德教育,提高教師業務水平,打造了新時期“陽光教師”形象。
學校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支撐,全面倡導“綠色文明信息化校園”,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特色進程。教師們藉助信息技術的雙翼,全面提升了專業成長的內驅力。網絡環境下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課題研究,讓每一名學生都能體會到快樂和成功。師生的和諧發展,使校園真正成為學生和諧發展、感受成功的樂園。

青島德縣路小學所授榮譽

讓追求與發展同行,使學校在積澱中前行,教師有突破,有發展,學生有體驗,有收穫。“全國信息技術道德教育實驗學校”,“全國中小幼科技教育研究實驗學校”、“山東省教育條件裝備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藝術教育示範學校”、“山東省電化教育示範學校”、“山東省航海模型活動示範學校”、“青島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青島市規範化學校”“青島市依法治教示範學校”“青島市優秀家長學校”,“青島市交通安全示範學校”,“青島市少先隊規範化大隊”,“青島市軍民共建先進單位”,…….金閃閃的獎牌見證着學校昨天與今天的精彩,教師“雙知”的提升與學生“雙格”的完滿必將是學校明天的輝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