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青冶行村

鎖定
青冶行村位於山東省濟南市 [2]  鋼城區政府駐地東南約7公里處。因出土了冶煉爐、鍋、礦坑,時人以為是商周冶煉青銅的地方,故建村時取名為青冶行,村有陳、段、楊、桑等13姓。陳、段兩姓居多。該村是蒙陰抗日民主政府縣長、畫家楊荊石和全國民兵戰鬥英雄、作家左太傳的故里。 [1] 
中文名
青冶行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省濟南市鋼城區
知名人物
楊荊石 等

青冶行村歷史沿革

據《陳氏族譜》載:“陳姓明洪武年間自山西洪洞縣遷居萊蕪,清中葉遷至青冶行。”因為出土了冶煉爐、鍋、礦坑,人們以為是商周冶煉青銅的地方,故取名青冶行。村有陳、段、楊、桑等13姓,陳、段兩姓居多。
新中國建立前青冶行村隸屬蒙陰縣;民國初年為蒙縣北一區,下設九社,青冶行村歸歷山社管轄;1939年在黃莊一帶成立人民政權屬蒙陰管轄;1940年歸新泰管轄,1941年又劃歸蒙陰;1942年劃歸博萊縣;1944年7月博萊縣撤銷復歸蒙陰縣;1945年5月,劃歸沂源縣為第六區;1957年撤區設鄉,青冶行歸黃莊鄉管轄;1958年成立黃莊人民公社;1984年,黃莊區下設黃莊鄉、丈八丘鄉、東王家莊鄉,青冶行屬丈八丘鄉;1985年撤區設鄉鎮,青冶行歸黃莊鎮;1991年,萊蕪劃為地級市後,歸萊蕪市;1993年,萊蕪升為地級市,設鋼城區,青冶行村屬鋼城區黃莊鎮政府管轄至今。
青冶行村人在黨的教育和領導之下革命熱情高漲。1939年黨就在該村成立新蒙陰縣青冶行鄉政府。在黨和抗日政府的領導下,成立了抗日“鄉中隊”。當時村裏有14人蔘加了抗日“基幹團”。他們與日本鬼子、漢奸隊,做着殊死的鬥爭。
解放戰爭時期,在國民黨重點進攻山東之時,青冶行村人聽從黨的召喚,英勇殺敵,奮勇作戰,湧現出了許多英雄模範人物。被命名“全國戰鬥英雄”、並受到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的左太傳就是眾多英雄人物中的一個。抗日戰爭中,左太傳所佈的地雷陣,一次就炸死日軍20餘人;解放戰爭中,左太傳的“爆破隊”,奉命奔赴博山關頂子村阻敵,90里路,一上午就趕到,全隊被軍區首長命名為“飛毛腿隊”,他們在這裏的要道上佈滿了地雷,一次就炸死敵人24名,一場激戰俘虜了300多名敵人。
被當時沂源縣評為“四模範”之一的“神槍手陳現義”,一次在阻擊國民黨軍隊時一氣就擊斃敵人20名,被魯中軍區授予“神槍手”的稱號。另外還有命名為“機動靈活的陳現尚”、“沉着應戰的陳可徵”、“忠誠老實的陳萬幫”等戰鬥英雄。
新中國建立後,青冶行民兵在社會主義建設中起了重要作用,他們與村民一起整山治水,事事以集體為重,以國家為先。1953年在換工組的基礎上,成立了兩個互助組。1954年成立初級社。1955年秋成立了四處初級社,由陳萬幫、陳現恆、左效文、段文帝任社長,他們帶領村民修壯子山水庫一座。1957年村民成立了林業隊,在村南建起果園、花椒園、桑園等。
青冶村人豐收不忘國家,1958年村裏當年交公糧10萬斤,優質棉1萬多斤,優質花生7萬多斤,被縣委縣府評為“紅旗村”。
青冶行人戰天鬥地,從沒有向困難低過頭。1958年,又建成臘山水庫一處。由於荒山面積大,耕地少,從1964年開始,村領導又帶領本村勞動力治山造地,人們吃住在荒山,先後整治了南峪、羅天崖、王峪等山嶺,修成了層層梯田。由於青冶行的成績顯著,鎮縣每年都在青冶行召開封山造林現場會,帶動了黃莊地區林業的發展。
1966年村民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又在東溝修水庫一座,從而徹底解決了東部良田與果園的灌溉問題。
要想富先修路。青冶行至官莊有2公里,原是羊腸小道,有18個彎,過6次河才能到官莊,被新泰、萊蕪去蒙陰縣經商的人稱為“八里溝”。1971年村人將其修成機耕路。1996年在鎮黨委政府的統一安排下,又進行了拓寬取直,成了暢通無阻的公路。
青冶行水庫 青冶行水庫
1972年打機井一眼,全部機電配套,修水渠900米,澆地200畝。1974年在莊南鑽深井一眼,深94米,每小時上水42立方米,澆地70畝。現已報廢。

青冶行村著名人物

楊荊石(1902~1943),名玉珍,字荊石,1930年代初加入左翼美術家聯盟,從事新興木刻運動。1930年春,楊荊石考入上海新華美術專科學校,拜畫師名流俞劍華為師,俞先生為楊荊石親題“造化在手”四字。主要作品有《晴巒迭屋碧溪流》《舜耕遺蹟》《試看千山雲起時》《深林訪友》《青冶散人》,很多作品取材於家鄉,並以表現家鄉為題。1937年底,回到家鄉,從事抗日活動。開辦農民夜校,教唱抗日歌曲等,在他的影響下,全家6口人和本家26口人先後參加革命。曾任山東魯迅藝術學校教務主任,蒙陰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楊荊石以筆代槍,繪製了一幅幅“販丁圖”“搶牛圖”“野驢陷蹄圖”,表現抗日題材,發揮藝術的革命宣傳作用。山東分局書記郭洪濤、山東縱隊總指揮張經武、政委黎玉及後任文化部部長的朱穆之等為楊荊石題寫了贈言。郭洪濤的題詞是:”革命的武器有多種,藝術是其中的一種,一幅生動的圖畫,勝過三千支毛瑟槍”;張經武的題詞是:”集中我們藝術天才家的力量,運用到民族解放戰爭,不為藝術而藝術,要使藝術隨着新的時代而向前發展”;黎玉的題詞是:”用最精巧的點、線、音暴露出日寇漢奸的橫暴,暴露出抗戰中的逆流,描寫出中華民族優秀兒女忠貞的事蹟,提高全民族各部隊抗戰的情緒,直到我們的最後勝利”。1941年,楊荊石在沂南縣沂汶修械所檢查工作時誤受槍傷,不幸殉職。
左太傳(1923-1996),黃莊鎮青治行村人。1939年7月任本村兒童團長。1942年2月,他帶領民兵爆炸隊埋設地雷,炸死到小上峪“掃蕩”的日偽軍4人,炸傷10餘人。是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任青冶行、黃莊等15個村的聯防隊長,從此多次利用地雷打擊敵人。1946年,魯中區集中全區10支有名的爆炸隊於博山縣,左太傳爆炸隊被編為前線第一隊。他帶領爆炸隊在博山一帶多次出擊,大量殺傷敵人,被魯中區命名為“飛行爆炸隊”。1947年,為配合主力部隊作戰,魯中軍區人武部組織了200個精幹的爆炸隊、選拔1000餘名爆炸手開赴邊沿區。左太傳爆炸隊在新泰、蒙陰、萊蕪縣邊緣地帶活動,因戰績卓著受到魯中軍區通報嘉獎,榮立“第一功”。1947年6月,為掩護魯中軍區兵工廠轉移,左太傳爆炸隊在蒙陰寨子至魯村一帶阻擊敵軍,首戰即炸死敵人59名。由於地雷密佈,此役國民黨軍用了8天時間才前進55裏,魯中軍區兵工廠早已安全轉移。1950年9月,出席了全國勞模大會,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他先後榮立特等功2次,一等功4次,被授予“飛行爆炸大王”和“特等民兵爆炸英雄”稱號。1950年9月出席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受到毛澤東等領導人接見,朱德為其簽名留念。建國後歷任蒙陰縣民政局局長、人事局局長、文化館館長等職。1996年5月去世。
1957年,他以《槍打出頭鳥》為題,寫成24萬字的回憶錄,後經專業作家幫助修改,定名為《山中獵手》,1961年9月出版後多次再版,發行百萬冊,曾引起重大社會反響。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