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谱区,隶属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位于南昌市城区的南部,地处赣抚平原腹地,与青山湖区、南昌县、西湖区接壤,面积43.2平方千米,下辖5个街道、1个镇。 [1] [15]2024年末,青云谱区常住人口35.46万人。 [19]
青云谱区因境内的青云谱道院而得名,境内拥有八大山人纪念馆、陈云旧居、梅汝璈故居、铁柱万寿宫等历史文化资源,城南灯彩、舨王庙龙舟赛被列入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区内河流水系资源丰富,象湖、梅湖、高潮湖、抚河、玉带河、护城河交错环绕。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5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68平方米。 [15]
2024年,青云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4.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23年增长5.3%。 [19]
- 中文名
- 青云谱区
- 外文名
- Qingyunpu District
- 行政区划代码
- 360104
- 行政区类别
- 市辖区
- 所属地区
- 江西省南昌市
- 地理位置
- 南昌市南部
- 面 积
- 43.2 km²
- 下辖地区
- 5个街道、1个镇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宋朝学者乐史在其编著的《太平寰宇记》中早有“青云浦在(南昌)城南十五里”的记载。
据《尚书·禹贡》记载:在夏、商、周三代,区境已被列入“扬州地域”,春秋战国时,此地处吴之东、楚之西,故称吴头楚尾故说邀之地;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属越地;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楚灭越,属楚地。 [2]
1949年,划为南昌市第六区的一部分;10月,一度划到南昌县。1950年下半年,又划为埋她谜南昌市全厚符第六区。1958年10月,由三家店镇、青云谱乡、城南乡三者合并成立青云谱区。 [2]
行政区划
播报编辑
区划沿革
1958年10月27日,南昌市委决定撤消三家店镇,原郊区办事处所辖的青云谱乡和城南乡与原三家店镇合并成立青云谱区。 [3]区委办公地址设在南昌市第一粮食加工厂内,区人民委员会办公地址设在关圣庙内。
1959年1月,青云谱区委、区人民委员会办公地址迁何家坊94号(现井冈山大道338号)。
1960年4月,区境三家店人民公社成立,同年5月,京山人民公社成立,同年7月,洪都人民公社成立。
1961年8月,南昌市郊区成立,区境青云谱人民公社划出,归郊区管辖。
1964年11月,青云谱人民公社划归青云谱区管辖,辖区设三家店、洪都、京山3个街道办事处及青云谱公社。
1966年5月,洪都人民公社改为洪都机械厂家属委员会,隶属洪都机械厂管辖。
1968年6月,三家店人民公社改名为井冈山人民公社,同时成立革命委员会,同年10月,京山人民公社成立革命委员会。
1969年12月,洪都机械厂家属委员会改为洪都人民公社,划归青云谱区管辖,并同时成立洪都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1年1月,洪都人民公社革委会撤消,成立洪都机械厂家属委员会,隶属关系由原来区管辖变为洪都机械厂管辖。
1972年3月,效区恢复,青云谱人民公社、青云谱农场划给南昌市效区管辖。 [3]
1976年2月,南昌市革命委员会决定洪都家属委员会改为洪都街道,由青云谱区管辖。
1979年1月,城市人民公社撤消,恢复建立街道,9月新增设徐坊和岱山街道,全区共设有5个街道。
1988年末,青云谱区辖洪都、三店、岱山、京山、徐坊5个街道,92个居委会1994年8月,青云谱乡前万、石马两个村委会划归区辖,交岱山街道管理。
1994年,郊区青云谱乡石马村和前万村划归青云谱区管辖。 [3]
1998年,青云谱乡和青云谱农场全部划归青云谱区属管辖。 [3]
2004年底,楞上村、太和村、热心村3个村划归青云谱区管辖。 [3]
区划详情
地理环境
播报编辑
位置境域
青云谱区位于南昌市区的南部,地处赣抚平原腹地。介于东经115°51′15″—115°56′3″、北纬28°36′22″—28°39′32″之间。青云谱区与青山湖区、南昌县、西湖区接壤。区域面积43.2平方千米。 [15]
青云谱区
地形地貌
青云谱区地处赣江、抚河冲积平原腹地,地势西南部略高,东北部略低。地形为东部、北部为平原地带,西南部为低矮丘陵地带,平均海拔23米。境内最高点岱山位于最南端的岱山街道,海拔54.2米;最低点老街位于三家店街道,海拔21.6米。 [1]
气候
青云谱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45℃,极端低温一般为零下3℃—零下7℃,最低曾达零下9.4℃(1951年1月13、14日)。极端高温一般为37℃—39℃,最高曾达40.6℃(1961年7月23日)。日照由春到夏逐渐增多,由夏到冬逐渐减少。全年日照一般为1700—2000小时,多年平均为1934.7小时。全区冬、夏季风各半年,交替明显。冬春多北风,夏多西南风,秋多东北风。多年平均风速为3.3米/秒。
水文
人口
播报编辑
2024年末,青云谱区户籍总户数90385户,总人口258835人,年平均人口258548人,年末户籍城镇人口为258835人,城镇化率为100%;全区年末常住人口354582人,城镇人口354582人,城镇化率为100%,年平均常住人口354469人。 [19]
政治
播报编辑
现任领导
区委书记:叶修堂
区委副书记、区长:汪众华
区委副书记:林峰
区政协主席:邓越峰
(统计截至2024年11月 [18])
经济
播报编辑
综述
2024年,青云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4.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23年增长5.3%,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28.34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235.8亿元,增长4.8%。三次产业构成比重为0:49.2:50.8。 [19]
2024年,青云谱区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78亿元,同比增长7.1%。从收入完成情况看,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7.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97亿元,增速2.8%。 [19]
2024年,青云谱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0.1%;从三大投资领域看,制造业投资比2023年增长0.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9%,占比同比提高0.0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比2023年下降4.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6.9%,占比同比下降1.2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比2023年增长19.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5.12%,占比同比提高4.01个百分点。 [19]
2024年,青云谱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3万元,同比增长4.4%。 [19]
第二产业
2024年,青云谱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较2023年增长10.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全区13个行业大类中有11个实现正增长,9个行业高于全区平均增速,其中增速排前三的是金属制品业(136.0%)、医药制造业(127.5%)、橡胶和塑料制品业(50.8%),分别高于全区平均增速124.8、116.3和39.6个百分点;对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拉动作用排前三的是汽车制造业(2.5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8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1.7个百分点),合计拉动增长6.0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全区轻重工业比为59.6:40.4。重工业企业同比增长16.7%,高出全区平均增速5.5个百分点,高出轻工业9.2个百分点。从经济效益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7.20亿元,同比下降0.8%;实现利润总额5.03亿元,同比增长10.4%。分行业看,全区13个行业大类中营业收入有5个行业正增长,且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增速最高的是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166.1%,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66.9个百分点;有6个行业利润总额正增长,5个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总量最大,占比高达42.3%,同比增长3.6%,低于全区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 [19]
2024年,青云谱区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实现148.85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2.5%。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44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34.90亿元,同比增长15.5%,完成出省施工产值256.7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8%,占建筑业总产值的27.5%。全年签订工程合同额1551.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2%;建筑业竣工产值202.9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2.8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50.29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32.8%。 [19]
第三产业
2024 年,青云谱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51亿元,增长2.8%。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225.21亿元,增速-1.3%,限下消费品零售额67.3亿元,增速1.6%。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516.15亿元,同比增长10.7%;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54.26亿元,同比增长-0.9%;住宿业实现营业额 4.01亿元,同比增长15.2%;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2.88亿元,同比增长13.8%。 [19]
2024年,青云谱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146家,实现营业收入81.21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单位94家,实现营业收入43.71亿元,同比增长11%。从各行业的发展规模看,商务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和卫生业的营业收入稳居前三,是全区重点服务业中的三大支柱行业,分别占全部营业收入的21.3%、20.1%和17.8%;从各行业的发展速度看,有4个行业营业收入的增速在20%以上,分别是房地产租赁经营增长43.5%,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增长43.0%,租赁业增长28.9%、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24.8%,但同时负增长的行业也有4个。 [19]
2024年,青云谱区实际利用外资366万美元,比2023年下降44.7%;实际利用内资76.29亿元,比2023年下降11.2%;出口总额14.79亿元,比2023年下降45.4%。 [19]
交通运输
播报编辑
公路
青云谱区道路系统由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构成。城市快速路包括:九洲高架快速路、洪都南大道、昌南大道;城市主干道包括:迎宾南大道、振兴大道、兰宫北路、岱山路、莲塘大道;城市次干道包括:岱山西路、墨家路、定岗路、井冈西路、阳光路、邮政路、抚溪路、梅湖南路。
铁路
公共交通
社会事业
播报编辑
教育事业
2024年末,青云谱区属普通中学8所,在校学生6398人,其中,女生3005人,专任教师477人;小学17所,在校学生21999人,其中,女生10207人,专任教师123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升学率均为100%。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功接受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投入4.2亿元加快推进洪都、万溪等4所学校建设。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新增省标准化幼儿园10所、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 [19]
科学技术
2024年,青云谱区安排科技支出1059万元。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3家,其中,本年新增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04家,独角兽瞪羚企业2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88.89%。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88件。完成登记技术合同224份,成交额达59.33亿元。人才队伍量质齐升。新建“赣才归巢”人才工作站10个。开展“百场校招”“才聚青云”等招聘活动272场,引进各类人才4117人。新增省级高层次人才48人,入选市级以上人才工程超60人。1人入选“全国百名优秀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名单”。1人入选“赣鄱俊才支持计划”。 [19]
文化事业
2024年,青云谱区图书馆图书总藏量为230千册,发放借书证1469个,总流通人次为18.98万人次,书刊外借达9.36万册次。丰富公共文化供给。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000余场,服务群众180万人次。区图书馆入选“全国基层公共阅读服务推广项目”名单,为全市唯一。区工人文化宫投入使用,服务职工群众1.7万人次。6家孺子书房投入使用,“文化四区”建设深入人心,以文润城、以文化人的氛围日益浓厚。举办首届全国糕饼文化艺术展、“遇见·青云谱”等系列大型文旅活动50余场,吸引游客超1600万人次。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洪都夜巷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19]
医疗卫生
2024年末,青云谱区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6所,病床数2650张,有卫生技术人员3271人,其中,执业医师1216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47‰,婴儿死亡率2.6‰,产妇住院分娩率100%。提高医疗卫生水平。省、区妇保成功签约紧密型医联体。市立医院新院区、镇卫生院重建项目基本完工,即将投入运营。智慧医疗系统实现信息化互联互通。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1.47%。 [19]
体育事业
2024年,青云谱区拥有体育场地956个,其中,足球场地29个,篮球场地174个,排球场地61个;健身活动场所658个。我区各体育代表队在省、市等一系列重大比赛中频创佳绩,获得省级以上奖牌402枚,其中金牌305枚,银牌71枚,铜牌26枚。获评“全省体育高质量评估”第一等次,连续八年荣获“全省青少年业余训练十强区”称号。 [19]
社会保障
2024年,青云谱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77590人,发放养老金4.67亿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25240人,医保基金支出2.32亿元;为2000余名困难群众购买“青云暖心保”,减轻就医负担。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3254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1670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3658人。打好就业增收“组合拳”,深化“5+2就业之家”建设,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3亿元,新增城镇就业5100人。扎实推动根治欠薪,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实现勤者有其业、劳者有所得。着力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发放社会救助金2586万元,守住兜牢民生底线。健全人口服务体系。新增“一老一小”幸福院3家、幸福食堂5家,累计服务老年人15万人次。“青云囍事”“礼安青云”模式广受群众好评,移风易俗工作持续走深走实。 [19]
历史文化
播报编辑
青云谱区自古就有“城南胜地、人世蓬岛”的美誉,拥有以陈云旧居和江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象湖和梅湖为代表的“绿色”文化、以元代民间航海家汪大渊为代表的“蓝色”文化、以八大山人为代表的“墨色”文化、以徐孺子和梅福等历史人文为代表的“古色”文化,是一个底蕴深厚的文化城区。 [14]
青云谱区抚河东岸的岗地丘陵(窑头村)一带,早有新石器时期的原始人居住,最初的居民为百越族、纹身。出土的石刀、石斧、石箭头等可知先民靠渔猎、农耕为生。历代文人墨客多慕名来此。称赞:“南昌名胜之区,首推青云谱。昔人莫不喜憩斯地,以览风光,而拓胸臆”。有内十景外十景(或内外各十二景)之谓。 [2]
风景名胜
播报编辑
- 象湖风景区
-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位于青云谱区昌南大道南面,范围从北至昌南大道,南至梅湖北岸,东至井岗西路,西至迎宾大道。 [7]景区规划面积约3200亩,建筑面积约48.5万平方米;整个景区由水墨丹青区、文化博览区、水乡风情区、岁寒三友区、农耕休闲区、梅村思贤区和综合娱苑区七大景区组成。
- 八大山人纪念馆
八大山人纪念馆,位于青云谱区青云谱路259号,前身为清代书画大师八大山人的故居。八大山人纪念馆2011年始免费对外开放,占地约39亩,四面环水,馆内布局一院一楼一中心。南面为“青云谱”道院,内部陈列以八大山人生平及艺术介绍为主;北面为真迹陈列馆,主要展示八大山人书画真迹,又名“真赏楼”;西面八大山人研究中心为仿古建筑,又名“在芙山房”。 [8]
荣誉称号
播报编辑
2019年2月2日,青云谱区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9]7月,青云谱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 [10]
2020年6月,青云谱区被评为2019年度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二类先进县。 [11]8月,被评为江西省双拥模范区。 [12]12月2日,江西省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大会表彰为“江西省双拥模范区”。 [13]
2021年8月20日,青云谱区被江西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命名为2018-2020年江西省食品安全治理示范县。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