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靈溪大石圍

鎖定
靈溪大石圍位於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周田鎮靈溪村委會大圍村小組。建於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大圍呈橢圓形,大部分用花崗岩石、河卵石壘砌,堅固結實。 [1] 
2019年4月19日,靈溪大石圍(含圍牆、祖堂、家祠、菜園井、杜屋泉、書院)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靈溪大石圍
地理位置
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周田鎮
建築年代
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
文保級別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特    色
客家風情
靈溪大石圍位於韶關市仁化縣周田鎮靈溪村。這座具有濃郁客家風情的古樸建築位於仁化萬疊紅巖邊的偏僻小鎮內。清朝道光年代社會-,匪賊橫行,四處搶劫民財,焚燒房屋,殘害百姓。靈溪各村寨經常遭受匪賊的侵犯,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飽嘗了匪賊搶劫災難的村民,渴求安居樂業的居住環境。乾隆廿六年(公元1765),黃見蓋依據村民的需求,發動村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十一月動工,組織村民擔泥土築牆,後因為病疫流行而中途停工,乾隆廿八年,又用了三年時間對缺塌損壞的牆體進行修補加固、完善,使全面的圍牆牢固、平整美觀。圍牆基本呈長方形,在東南北三面分別建有三座圍門:東邊門中文坪門,杜屋門,圍門上建有圍樓,從地面有石級通上圍樓,樓房用於住人或議事,牆上部,每隔一定距離開有射擊孔,以防匪賊攻打大圍。沿圍牆內側走廊建有房屋,由此把三座圍門和圍樓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猶如一座城池,圍內有四口泉井。匪賊來侵犯時可動員村民抵抗防守。泉井既可飲用又是防火設施。圍門用21塊-石砌成,形似城門。21塊大石象徵黃姓祖先崤山公有21子,由此表明用21塊石砌門的村莊均是黃姓後裔居住的福地,居民是崤山公的裔孫。圍牆建成後顧名思義村名就由翰亨臚改為大圍村了。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