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霸王角蛙

鎖定
霸王角蛙,拉丁名Ceratophrys cornuta,英文名Surinam horned frog又名蘇里南角蛙、亞馬遜角蛙,是廣泛生活在南美地區的一種大型角蛙,體長6-10釐米。頭部較大。分佈在廣大的南美洲。喜棲於落葉林中,以哺乳類、大型昆蟲為食。 [1] 
中文名
霸王角蛙
外文名
Surinam horned frog
拉丁學名
Ceratophrys cornuta
動物界
無尾目
分佈區域
南美地區

霸王角蛙簡述

霸王角蛙(蘇里南角蛙、亞馬遜角蛙)
英 文名:Suriname horned frog或Amazonian horned frog
原產地:分佈於哥倫比亞厄瓜多爾西部、秘魯東部、玻利維亞北部、巴西東南部、委內瑞拉南部與圭亞那
體長6-10釐米。頭部較大。

霸王角蛙生活習性

霸王角蛙棲息於温暖的大草原地帶,對濕度要求很高,至少要85%或以上,它們的適温環境為26-29攝氏度。
此種是眼上突起最發達的,背部有蝴蝶狀的花紋,體色有褐、橘、綠、灰白等,主要為棕色。有邊緣為黑色的褐色斑紋。喉部呈整片深黑色,口腔內為白色,後肢有發達的蹼。喜棲於落葉林中,以哺乳類、大型昆蟲為食。大雨後會聚集在大水窪產卵。每次產卵300-600枚。蝌蚪以同類或腐屍為食,蝌蚪全長約 4.7cm。進口時有些個體會有拒食現象,期初必需以強制餵食 (當本種威嚇時,將活物放入咽喉處,吻部輕壓住,避免食物再吐出來,直到吞下為止)才有存活的機會。
叫聲響亮。 [1] 

霸王角蛙外形特徵

一般情況下,成體雌性霸王角蛙可達12cm,130克重(一些野外巨大的個體可達20cm),雄性略小,大約7cm,70克左右。它們有一張不可思議的巨嘴,幾乎可達體長的1.6倍。它們的眼部突出的角狀物比其他角蛙高的多,也是它們區別於其他角蛙的重要特徵之一。霸王角蛙的喉部是黑色的,但它們的背部顏色卻有多重變化,有枯葉色,綠色,橘黃色,灰色等,並伴隨着各種深色條紋。 [2] 

霸王角蛙行為習慣

霸王角蛙成體行為習慣

幼蛙不管白天和夜間都有活動,而成體一般只在夜間活動,它們用後腿把自己半掩埋在土裏,只露出半個腦袋,更確切的説只露出個大嘴,然後用周圍的落葉把自己偽裝起來,接着就是守株待兔式的獵食等待,從較小的蠕蟲及節肢動物,到中等體型的蜥蜴青蛙,到較大體型的齧齒哺乳動物,只要途徑它們的吞噬範圍,所有小動物都會被毫不留情的吃下去。它們甚至可以吞下和自己體型相當的食物,經過一些解剖發現,大部分霸王角蛙的胃部中,佔到食物體積的一半居然是一些較大型的動物,甚至是同類。

霸王角蛙蝌蚪行為習慣

一般在亞馬遜11月份的雨季,霸王角蛙開始交配,雄蛙會發出bagagagaga的聲音吸引雌性交配,雌性角蛙大約產下1000枚卵在水生植物的周圍,小蝌蚪孵化後有一個圓圓的鼻子,眼睛比較偏向於外側,慢慢會發育出角質化的嘴角,具有很強的殺傷力,蝌蚪的中後期會逐漸出現出半透明狀它們父母的體色。霸王角蛙蝌蚪的競爭性非常強,它們以自己同類以及其他角蛙的蝌蚪為食,也吃一些小型水生動物,蝌蚪們弱肉強食生性兇猛,最後只有強者和幸運兒能夠順利蜕變成小角蛙。 [2] 
角蛙幼體─蝌蚪生活於水中,用鰓呼吸。初期蝌蚪用外鰓呼吸,外鰓在頭的兩側,各有 3 個分支。後期蝌蚪外鰓消失,變成 4 對內鰓。蝌蚪變態成為幼蛙後,內鰓消失,生出 1 對囊狀的肺,可以從空氣中呼吸氧氣。然而肺的構造簡單,由肺所吸取的氧氣不能滿足蛙的需要,因此要藉助皮膚來呼吸氧氣,由皮膚所吸取的氧氣,佔總呼吸量的 40 %左右,而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靠皮膚。尤其在冬眠期,幾乎全部靠皮膚進行呼吸。皮膚呼吸的必備條件是皮膚濕潤,乾燥的皮膚不能進行氣體交換。這就是蛙類喜歡棲息在近水、潮濕、陰涼環境中的道理。 [3] 

霸王角蛙人工飼養

在所有角蛙中,霸王角蛙很兇殘,它們對其他角蛙甚至同類毫無手足之情,因此絕不可以混養,以免出現角蛙相殘的現象。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霸王角蛙的角質化嘴部咬合力很強,成體霸王角蛙可以輕易把手指咬傷。一般家庭飼養中,較多的使用老鼠作為其食物,但是很多實驗表明,這樣可能會使它們脂肪堆積,造成的失明甚至暴斃,所以最好配搭其他食物一起餵養。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