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霍連仲

鎖定
霍連仲(1872年—?),出生於北京市,四胡演奏家。
本    名
霍連仲
所處時代
中國近現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872年

霍連仲人物生平

霍連仲青年時和劉寶全在一起,共同切磋京韻大鼓的技藝。後來與韓永祿同時給劉寶全伴奏。有一年在天津北門外天泉茶樓演出,園子比較大一點,劉寶全為了加強舞台音響氣氛,便要增加樂器,於是霍連仲操起了“四胡”。 [1]  [1] 

霍連仲主要成就

霍連仲對“四胡”進行了改造。把四胡筒子改製為金屬(銅質),加大了筒子的粗度;還把四胡的“弓子”加長,“馬尾”增多;又用了“玉石(千斤)”,加大了松香使用量。
霍連仲除了改革“四胡”樂器外,最大的貢獻是確定了“指法”(按弦)、“拉法”(弓法)。由於“四胡”是四根弦(兩根中弦,兩根老弦),用普通的京胡、二胡的演奏手法是按不動弦的。因此”下手”霍連仲吸取了梆子、京胡的兩種“弓法”(抖弓、寸弓和炸音弓) , “上手”按用“元寶手”——這是“四胡”獨有的指法(食指、小指用指尖,中指和無名指用指中肚按弦)俗稱“元寶式”。
因為“四胡”是拉樂不是彈樂,就不能拉“一順篇”,也就是常説的拉“弦子點”。如果是一樣的音符奏起來不好聽,霍連仲就創出了一整套的“四胡旋律”也就是“四胡點”。猛一聽和“弦子點”兩走着,但合起來卻非常之“和諧”,也就是曲藝音樂產生的“自然和諧”。這一套“四胡點”的拉法,代表着四胡旋律基礎。
“四胡”這件樂器從結構上霍連仲進行了“創”、“改”,又定了“四胡”的拉法旋律。經過實踐,把”四胡”加到劉寶全的大鼓藝術中,增加了演唱效果,提高了氣氛,豐富了“京韻音樂旋律”,這不能不説是霍連仲做出的最大貢獻。 [1] 

霍連仲親屬成員

父親
霍明亮(1846年—1904年),由“木板”轉“京音”的先驅者,唱“三國”段子最佳。 [1] 
參考資料
  • 1.    馬岐. 四胡大師霍連仲[J]. 曲藝, 2007, (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