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霍泉

鎖定
霍泉,山西省洪洞縣廣勝寺鎮霍山太嶽山主峯)腳下,因在廣勝寺區域內,也稱廣勝寺泉。黃河支流汾河下游流域泉羣。霍泉岩溶地下水的補給主要為大氣降水直接入滲補給,其次為變質岩裂隙水側向補給,在東部邊緣局部有碎屑岩裂隙水側向補給。泉域面積 1272平方公里,泉水出露比較集中,於南北長57米、東西寬16米的方池內,泉水由池周圍坡積層湧出。多年平均流量為4.03米/秒,動態穩定。霍泉泉水水質良好,是洪洞縣重要的水源地。早在唐代貞觀年間,霍泉水就被用來澆灌洪洞、趙城兩縣的農田。為開發利用及解決用水糾紛、禮拜水神,泉周邊建有海場、分水亭、碑亭、水神廟等,是著名的旅遊景點和灌溉水源。 [6] 
中文名
霍泉
別    名
廣勝寺泉
地理位置
山西省洪洞縣廣勝寺鎮
類    別
構造侵蝕切割泉(下降泉)
平均流量
4.03 m³/s
所在水系
黃河支流汾河水系
泉域面積
1272平方公里

霍泉位置境域

霍泉泉水出露

霍泉的位置及灌溉渠道分佈 霍泉的位置及灌溉渠道分佈
霍泉,位於山西省洪洞縣廣勝寺鎮霍山山廣勝寺下寺旁,屬於下降泉,為汾洞縣境內最大泉流,也是山西省的大泉流之一。泉眼108處,較大的20餘處。泉水出露比較集中,於南北長57米、東西寬16米的方池內,泉水由池周圍坡積層湧出。 [5]  [6] 
霍泉出露的海池 霍泉出露的海池
霍泉出露的海池(鳥瞰) 霍泉出露的海池(鳥瞰)

霍泉泉域邊界

霍泉泉域西界由北向南可分為3段。由胡家溝至圪同一帶受霍山大斷層影響。碳酸鹽巖含水層與下盤石炭二疊系碎屑岩相接,為弱透水邊界;圪同至耗子裏一帶,碳酸鹽巖含水層與第四系砂礫石、亞砂土夾礫石相接。為中等透水邊界;由耗子裏至靈石後鼓嫣一帶岩溶含水層與前寒武系變質岩接觸,構成相對隔水邊界。 [6] 
東界及東南界以奧陶系頂板埋深800米~1000米等深線為界,距古縣城北1公里鑽孔,“奧灰”埋深826米,岩溶發育,鑽孔自然流量達3012立方米/秒。靜止水位標高685.74米。高出地表8米以上。“奧灰”埋深1000米等深線為相對滯水邊界,由北到南自馬背—李元—古縣城東一蘇堡為界。
南界為東西向展布的大斷層,落差大於500米,兩側含水層與非含水層對接,水力聯繫微弱,可視為相對阻水邊界。由東到西有蘇堡—胡家溝。
北界由東向西自後悔溝一沁源花坡一段,因河底向斜翹起端將區域隔水層抬高。構成霍泉與洪山泉域邊界。花坡至馬背一段因花坡斷層兩盤大部岩溶含水層與隔水層對接,視為相對隔水邊界。以上劃分泉域面積1272平方公里,其中碳酸鹽巖裸露面積664平方公里,碎屑岩面積為608平方公里,變質岩局部出露。 [6] 

霍泉水文特徵

霍泉所在地勢 霍泉所在地勢
多年(1956~1990年)平均流量為4.03米/秒,動態穩定。1958年擴泉後,建有長155米、寬3米、深6米~7米的截流槽,槽溝內大小泉共108個,泉水多年平均流量為3.91米/秒,出露標高581.6米。均自東側山邊奧陶系灰巖裂隙中溢出,屬岩溶上升泉。霍泉平均流量:1950~1960年為4.42立方米/秒,1972~1984年為3.61立方米/秒。1995~2005年為3.28立方米/秒,有減少趨勢。霍泉泉水水質良好,屬HC03·SO4-Ca·Mg型水,總硬度354.6毫克/升,礦化度536毫克/升,水温4℃。 [5] 
據多年觀察記錄,平均流量4.5立方米/秒,最大4.9立方米/秒(1952年),最小僅3.26立方米/秒(1975年)。歷年平均來水量1.1億立方米/年,最大1.569億立方米/年,最小1.02億立方米/年。來水的季節變化與當地降水有關。1958年3月測定為4.014立方米/秒,同年9月5.27立方米/秒,流量高峯略落後於降水高峯。由於該泉過流能力強,奧陶系灰巖厚度大,年際變化比較小。自觀測以來一直在4.5立方米/秒左右。但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由於周圍農村對地下水的超採,以及煤礦的開發、截留和散滲量增多,平均流量已趨減少。 [5] 

霍泉地質地貌

泉域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低。東部為霍山基岩山區。西麓為臨汾盆地。山區最高峯標高為2530米。最低標高為600米。山脊呈馬鞍狀起伏,東坡為沁水煤田盆地,西坡為斷裂帶。與臨汾盆地相接,構造侵蝕切割嚴重。山區河流均為間歇性支流河流,東側支流匯入沁河,西側支流匯入汾河。主要支流有:洪安澗河位於泉域南部,發源於古縣龍巖寺山下,自東北向西南流經古陽鎮、下冶、古縣碎屑岩區。折向西流。注入汾河,全長70公里,流域面積700平方公里。區內多年降水量為400毫米~600毫米。一般為500毫米;山區高於盆地,降水量多集中於6~9月,約佔全年降水量70%。泉域多年平均氣温為12℃。 [6] 
按《山西板內構造單位區劃》,該泉域位於山西台隆晉東南坳褶帶太嶽隆起。泉域內構造比較複雜,主要有SN,NE,NW和近EW向4組。其中以SN向霍山斷褶帶規模最大,北端翹起,南端傾伏,對泉域地下水起有重要控制作用。霍山西正斷層位於霍山西側,走向NNE。傾向NW,傾角650~700,斷距1000米~2000米,沿山麓西側,經靈石峪口、軍寨一線,止於廣勝寺,向南斷距逐步變小,為100米~200米,延展長約60公里,為霍山西部與臨汾盆地分界線,為泉域岩溶地下水由北向南的主徑流帶。 [6] 
在霍泉附近SN,NE,NW和EW向4組斷層互相交匯和切割,特別是蒿子原正斷層和蘇堡南正斷層對岩溶地下水南流起到相對阻水作用;霍山西正斷層對岩溶地下水西流有控阻作用,東部碎屑岩隔水層對岩溶水東流有控阻作用,致使北部岩溶水和裂隙水在廣勝寺一帶彙集溢出成為霍泉,可以認為霍泉屬於構造侵蝕切割泉。 [6] 

霍泉補給方式

霍泉岩溶地下水的補給主要為大氣降水直接入滲補給,其次為變質岩裂隙水側向補給,在東部邊緣局部有碎屑岩裂隙水側向補給。霍山泉域碳酸鹽巖裸露面積664平方公里,淺埋區200平方公里。共計降水補給量為4.568立方米/秒。另外東部碎屑岩側向補給量約0.21立方米/秒,則總補量為4.778立方米/秒。泉域地下水流向主要受地質構造的控制,總體自北向南流:局部潛流向西和東南。岩溶水的排泄主要是霍泉,其次是潛入臨汾盆地和東南部碎屑岩,第三是泉域深井開採。 [6] 

霍泉治理開發

霍泉城市供水

洪洞縣城供水工程。由太原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設計,以廣勝寺霍泉為水源地,供水量擴大到1.95萬噸/天。工程規劃從廣勝寺至縣城鋪設一條長17.8公里的直徑500毫米的球墨鑄鐵管道,並在廣勝寺鎮東安村建水廠一座,內設1500立方米調壓蓄水池兩座。工程總投資2460萬元,1500萬元專項貸款於2000年7月28日到位。2000年10月8日正式動工。2001年11月20日霍泉至縣城主管線鋪設完畢,並進行了竣工剪綵。2002年3月,城市配水管網改造拉開序幕,涉及用水户1萬餘户,用水單位170家。縣委、縣政府為此發佈了《關於城市配水管網改造的通告》,至2002年底,共鋪設配水管網51公里,改造了26個居民區的配水管網,改造户4873户。 [2] 

霍泉引水灌溉

霍泉南、北乾渠上段 霍泉南、北乾渠上段
縣域水利事業起源較早。據廣勝寺下寺水神廟碑文記載,唐代就利用泉水灌田。唐貞觀年間(627~649年)開挖的南、北霍渠,灌溉着原洪洞、趙城36村4.11萬畝土地。 [3]  新中國成立後,廢除了舊的水利制度,成立了霍泉渠水利管理委員會,先後對南北二霍渠進行了工程維修、改建和擴建,並新開挖了東風渠,在泉源引水澆灌着霍泉灌區和南垣灌區的24餘萬畝土地,使霍泉泉水管理走上了正規化、規範化軌道。
霍泉北乾渠,原名“北霍渠”,全長14.28公里,下有三支、四支、六支、七支、八支5條支渠,全長22.9公里,有20條幹斗渠,全長60.5公里,共計有建築物191件。由泉源(海池)引水七分(發水量總數的比例)向北澆灌廣勝寺、明姜、趙城、南王、聖王等5個鄉鎮,67個村,灌溉面積5.0231萬畝。
霍泉南乾渠,又名“南霍渠”,舊時渠口寬6尺九寸,得水三分,又稱“三分渠”。灌溉着原趙城縣道覺等4村,洪洞縣曹生等9村0.69萬畝土地。新中國成立後,在人民政府領導下,為充分利用水利資源,提高渠線高程,擴大灌溉面積,擴建了南乾渠(即虎頭山工程),全長18公里,下有支渠兩條,長13.109公里,斗渠25條,建築物127件,通過擴建、改建、配套完整了工程輸水體系,保證了大面積灌溉。霍泉南乾渠流經道覺、東灣、三條溝、王子莊、石溝、東周壁等8個村莊,灌溉着廣勝寺、蘇堡、城關3個鄉鎮的21個村莊,受益面積2.6928萬畝。
東風渠(霍泉新南乾渠),是從霍泉引水,流向東南注入曲亭水庫的地下輸水暗道。興建這項工程目的主要是充分利用水源,解決南垣有地缺水的矛盾,同時解決霍泉南幹三支灌溉用水和縣化肥廠用水以及沿線8處電灌用水矛盾。1975年3月18日破土動工,1979年12月1日通水受益。使霍泉餘水輸入曲亭水庫,解決南垣十多萬畝土地灌溉用水。該渠全長19.2公里,暗道佔9300。渠道為矩形,渠寬2.4米,高2.3米,渠道縱坡1/2700,過水量4立方米/秒。總投資587.85萬元,其中國家補助421.5s萬元,地方財政撥款46萬元,地方自籌20.3萬元,山西焦化廠投資100萬元。該渠道途經廣勝寺、蘇堡、曲亭3個鄉鎮的8個村莊,跨越炭窯溝、石姑姑河、富裕溝、洞峪溝、火石溝、三條溝、二條溝、汾西溝、洪安河、黃腰溝、屯兒溝等11條大小溝澗,穿過虎頭山等4座山。工程有倒虹吸3座,土洞19個,石洞3個,涵洞6座,石拱渡槽和薄殼渡槽6座。 [4] 

霍泉水力發電

為充分利用水利資源,1955年春,山西省水利廳、晉南專署、霍泉水委會共同勘測霍泉水利資源,選址在明姜鎮師屯村,擬建裝機48千瓦發電機一台的小型水電站。機電設備及線路工程造價5萬元,由省水利廳投資。明姜電站於1955年9月25日破土動工,是年12月1日建成發電,省、地、縣有關領導參加剪綵慶典。這是山西省第一座小型水利發電站,電給洪洞農村帶來了光明,農民羣眾稱之為幸福之光,希望之光。 [7] 

霍泉歷史文化

霍泉分水亭 霍泉分水亭
早在唐代貞觀年間,霍泉水就被用來澆灌洪洞、趙城兩縣的農田。但是伴隨而來的是爭水斗毆。《山西通志》記載:“洪趙爭水,歲久,至二縣不相婚嫁。”廣勝寺分水亭現存碑文《霍泉分水鐵柵記》記載:“霍麓出泉,溉田千頃。唐貞觀間,分南北二渠,趙城十之七,洪洞十之三。因分水不均,屢爭屢訟。雍正三年乙已夏,創制鐵柵,分為十洞,界以牆,南三北七,秋九月起工,四年丙午春告竣,水均民悦。”這就是廣勝寺洪三趙七分水亭的真實歷史。但是在晉南一帶,卻廣為流傳着一個油鍋撈銅錢分水的故事,傳説當時趙城縣一個年輕的勇敢小夥,飛快地把手伸進油煙翻滾的油鍋,撈出七枚銅錢,從此霍泉分水趙七洪三。好漢廟供奉的就是傳説中這位為趙城人民爭得七分水的英雄好漢。 [8] 
好漢宮 好漢宮
好漢宮位於廣勝寺山下分水亭北側。宮門座北朝南,門額上書有“好漢宮,"3字。進入院落,北有磚砌枕頭窯3孔,稱為祖師殿。殿內神完上塑有太上老君像,側有好漢撈錢塑像。 [8] 
霍泉水神廟 霍泉水神廟
水神廟舉行祭祀典禮 水神廟舉行祭祀典禮
出於古代對天地萬物的自然崇拜,霍泉也被尊為霍泉神,並封明應王。並在霍泉旁建水神廟,作為祭祀霍泉神的風俗性祭祀廟宇,包括山門(元代戲台)、儀門、明應王殿等建築。水神廟明應王殿內四壁繪有近二百平米的元代壁畫,尤以南壁東一幅戲劇壁畫著稱於世,被人們譽為廣勝寺文物的第三絕,它是已知中國唯一保存的大型元代戲劇壁畫。水神廟的明應王殿四壁滿布元代壁畫,總面積約216.88平方米。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由王彥達、趙國祥等人繪製壁畫。壁畫內容豐富多彩,除神話故事外,還涉及園林村舍、市井街巷及各式人物,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史料價值、藝術價值均高。農曆三月十八傳説是水神的生日,每逢這一天都要在此舉行規模盛大的廟會,3天會期,廣勝寺山上山下、水神廟前、霍泉之畔車馬盈門,人山人海,還在水神廟前院過洞門上的戲台演戲酬神助興,明應王殿中戲劇壁畫描繪當是真實場面。 [9] 
霍泉作為水利設施和附屬建設一起,得以開發,屬屬洪洞縣廣勝寺景區(4A)景區。 [1] 
參考資料
  • 1.    收藏!山西公佈196家A級景區開放情況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0-09-08]
  • 2.    洪洞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洪洞縣誌:山西春秋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398
  • 3.    洪洞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洪洞縣誌:山西春秋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417
  • 4.    洪洞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洪洞縣誌:山西春秋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422-423
  • 5.    洪洞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洪洞縣誌:山西春秋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98-99
  • 6.    郭昇平 .霍泉泉域水環境特徵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 2008年03期:155-156
  • 7.    洪洞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洪洞縣誌:山西春秋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550
  • 8.    洪洞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洪洞縣誌:山西春秋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1311-1312
  • 9.    水神廟壁畫——全國唯一保存的大型元代市井風俗圖卷 CHINA CULTURE FOUNDATION  .中國文化基金會[引用日期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