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霍守義

(民國時期東北軍將領)

鎖定
霍守義(1898—1967),遼寧人,抗日戰爭時期,擔任屬於東北軍體系的國民革命軍第57軍的第112師師長。抗戰勝利後,霍守義晉升為國民黨中將軍長,1948年9月全部整編為解放軍,霍將軍奉調軍事學院訓練部任研究員,為南京市政協的一至四屆委員,江蘇省政協二至四屆委員,1967年逝世。 [1-3] 
中文名
霍守義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8年
逝世日期
1967年
出生地
遼寧本溪

霍守義人物生平

霍守義早期經歷

霍守義,霍守義(1898-1967),字師鄒,遼寧省西豐縣人。1923年畢業於北京高等警官學校,1924年進入吉林陸軍士官教練處二期炮兵科,畢業後任東北軍十五師二十三旅少校參謀、中校副官長、上校團長、軍委會北平分會高級參議等職。1935年任獨立一〇五師二旅少將旅長、一〇九師少將師長。1936年任一一二師少將師長,1937年晉升中將。歷任張學良東北軍中下級軍官。 [3] 

霍守義抗戰時期

在東北軍駐陝甘期間,作為總部直屬師師長,他積極擁護張學良聯共抗日八大主張,並受張委託,負責西安金家巷張宅與延安之間秘密交通線的沿途保衞工作。西安事變爆發後,霍守義又率部回師渭南,先後打退桂永清教導總隊三次進攻,使戰局轉危為安。抗戰爆發後,霍守義率一一二師相繼參加了江陰要塞守備戰、南京保衞戰、連雲港保衞戰等十餘場戰役,一度負傷。1939年3月後,率部進入魯南和蘇北敵後堅持抗戰,與八路軍、新四軍友好相處,從未發生過大的摩擦。 [3] 
1938年3月,伍志鋼、谷牧等共產黨員受中共長江局派遣,進入一一二師建立地下工委,開展統戰工作,對霍有一定的啓發和幫助。 [3]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五十七軍軍長繆徵流於蘇北守備長江防線。1939年隨繆入列于學忠魯蘇戰區,於魯南對日作戰。1941年起,該師與八路軍不斷磨擦。1942年6月,霍師副師長兼三三四旅長榮子恆投降日寇。7月,霍隨於學忠離魯,進駐豫東,投靠湯恩伯,升第十二軍軍長。1945年1月12日於立煌縣成立第十戰區,霍軍改隸十戰區陳大慶十九集團軍,轄一一一和一一二師。 [2]  抗戰期間,霍守義任國民黨五十七軍一一二師師長、魯南十三縣游擊區副總指揮、暫編第九軍中將軍長、第十二軍軍長等職。 [3] 

霍守義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中,霍守義任國民黨整編第十二軍軍長。 [3]  1945年9月日本投降後,隨王耀武於1946年1月進駐濟南,隸王第二綏靖區。1947年2月,華東野戰軍放棄臨沂後,陳誠請準蔣介石,欲於萊蕪、新泰地區吸引解放軍主力而殲之。即令王耀武佈置各軍進駐該兩城。但霍守義極力保存實力,遲遲不奉命前進,王耀武又將霍軍調往周村地區,以韓浚七十三軍調駐萊蕪。23日,王軍主力於萊蕪被殲,霍十二軍自周村開濟南。同時,蔣介石到濟,訓斥王耀武,並留信與霍守義,令其助保濟南危城,1948年,又改駐兗州。 [2]  1947年7月13日,在兗州戰役中投誠,後被送入駐山東益都(今青州)的華東軍區解放軍官訓練團接受改造。 [3] 
霍守義進入華東高俘團後,經過教育,思想轉變較快。濟南戰役中,曾成功動員駐濟南千佛山的原一—二師重炮營營長祁建甫與吳化文部同時起義。 [3]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打響。為了爭取當時淮海戰場上的兩支東北軍部隊——黃百韜第七兵團第二十五軍第一〇八師、邱清泉第二兵團第十二軍第一一二師起義,霍守義多次發表廣播講話,號召老部下和同僚們遵循張漢卿先生志願,走光明道路,保存東北軍最後的榮譽。經過多方努力,最終促成第一一二師師部和三三五團在陳官莊殲滅戰中投誠。 [3] 
1948年9月全部整編為解放軍,霍將軍奉調軍事學院訓練部任研究員,為南京市政協的一至四屆委員,江蘇省政協二至四屆委員。文革中,霍守義將軍受到迫害,於1967年逝世。 [1] 
參考資料
  • 1.    中共江蘇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編. 江蘇省革命遺址通覽 下[M].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4.01. 第267頁.
  • 2.    王俯民編著,《民國軍人志》,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10,第593頁
  • 3.    中國博物館協會紀念館專業委員會,《中國紀念館珍貴文物故事》,中共黨史出版社,2018.10,第594—5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