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電線束

鎖定
電線束是汽車電路中連接各電器設備的接線部件,由絕緣護套、接線端子、導線及絕緣包紮材料等組成。
中文名
電線束
解    釋
汽車電路中連接各電器設備的接線
組    成
絕緣護套、接線端子
選    擇
電線截面積的正確選擇

電線束組成

電線束電線束

汽車電線束則是連接汽車各個電器與電子設備的重要部件,在電源、開關、電器和電子設備之間傳遞電信號,素有神經傳遞和血液供給之稱,是對汽車進行電信號控制的載體。汽車電線束是汽車電路的網絡主體,沒有線束也就不存在汽車電路。 [1] 
為了便於安裝、維修,確保電氣設備能在最惡劣的條件下工作,將全車各電氣設備所用的不同規格、不同顏色的電線通過合理的安排,將其合為一體,並用絕緣材料把電線捆紮成束,這樣既完整,又可靠。

電線束選擇

汽車電線束連接了汽車開關、用電器、傳感器、電源及所有的電器與電子設備,遍佈在汽車的發動機艙、駕駛室內和駕駛室外。由於汽車本身的使用特點,如:它必須重複經歷酷暑、寒冬、顛簸等惡劣的環境和使用條件,就決定了汽車電器與電子設備的技術要求,因此汽車電線束的技術要求主要是:電路的正確性和連續性、能耐震動、衝擊、交變濕熱、高温、低温、鹽霧和工業溶劑等。 [2] 
1)電線截面積的正確選擇
車上的電氣設備根據負載電流的大小選擇所用電線的截面積。長時間工作的電氣設備可選用電線實際載流量的60%;短時間工作的電氣設備可用電線實際載流量的60%-100%。
2)電線色標的選擇
為了便於識別和維修,電線束中的電線採用了不同的顏色。
為了在電路圖中標註方便,導線的顏色均用字母表示,其代表的顏色在各線路圖中均有附註。

電線束故障原因

汽車線路常見的故障有:插接件接觸不良、導線之間的短路、斷路、搭鐵等。
產生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然損壞
電線束使用超過了使用期,使電線老化,絕緣層破裂,機械強度顯著下降,引起電線之間短路、斷路、搭鐵等,造成電線束燒壞。線束端子氧化、變形,造成接觸不良等,會引起電氣設備不能正常工作。
2)由於電氣設備的故障造成電線束的損壞
當電氣設備發生過載、短路、搭鐵等故障,都可能引起電線束損壞。
3)人為故障
裝配或檢修汽車零部件時,金屬物體將電線束壓傷,使電線束絕緣層破裂;電線束位置不當;電氣設備的引線位置接錯;蓄電池正負極引線接反;檢修電路故障時,亂接、亂剪電線束電線等,都可以引起電氣設備的不正常工作,甚至燒壞電線束。 [1] 

電線束檢測與判斷

1)電線束燒壞故障的檢測與判斷
電線束燒壞,都是突然發生的,而且燃燒速度很快,燒壞的線路中,一般無保險裝置。電線束燒壞的規律是:在電源系統的電路中,哪點搭鐵,電線束就燒到哪裏,其燒壞與完好部位的交接處,可認為該處電線搭鐵;若電線束燒壞至某電氣設備的接線部位時,則表明該電氣設備故障。
2)線路之間的短路、斷路、接觸不良故障的檢測與判斷
-電線束受到外部擠壓、衝擊,引起電線束內電線絕緣層損壞,導致電線之間的短路,使某些電氣設備失控、保險絲熔斷。
判斷時,可拆開電氣設備與控制開關兩端的電線束插接器,用電錶或試燈檢測線路的短路之處。
-導線斷路故障,除明顯的斷裂現象外,常見故障多發生在導線與導線端子之間。有的導線斷路後,外絕緣層與導線端子完好,但導線內芯線與導線端子已斷路。判斷時,可對懷疑斷路的導電線與導線端子做拉力試驗,在拉力試驗過程中,如導線絕緣層逐漸變細時,可確認該導線已斷路。
-線路接觸不良,故障多發生在插接器內。當故障出現時,會引起電氣設備不能正常工作。判斷時,接通該電氣設備電源,碰觸或拉動該電氣設備的有關插接器,當碰觸某個插接器時,該電氣設備的工作忽正常,忽不正常,表明該插接器有故障。

電線束更換

電線束外觀的檢查

1)新的電線束型號應與原車型一致,導線端子與導線連接可靠,可用手拉一拉各插接器與導線有無鬆動、脱落現象。
2)將新的電線束與原電線束對比一下,如:電線束的尺寸、導線端子接頭、導線顏色等應基本一致。對有疑問之處,可用萬用表進行測試,確認該電線束完好後,方可更換。

電線束安裝

各電氣設備的插接器、插頭、插座須與電線束上的插座、插頭相對應。各連接導線與電氣設備連接後,要留有一定的餘量,導線不可拉得太緊或放的太鬆。

電線束線路的檢查

1)線路的檢查
電線束更換完畢後,首先檢查電線束插接器與電氣設備的連接是否正確,蓄電池正、負極是否連接正確。
2)通電試驗
蓄電池的搭鐵線可暫時不接,用一隻12V,20W左右的燈泡做試燈,將試燈串接在蓄電池負極與車架搭鐵端之間,關閉車上所有用電設備開關。正常時試燈應不亮,否則表明電路有故障。當電路正常後,取下燈泡,用一隻容量為30A的保險絲,串接在蓄電池負極與車架搭鐵端之間,不啓動發動機,逐個接通車上各用電設備電源,對電氣設備及線路檢查,在確認電氣設備及線路無故障後,取下保險絲,連接好蓄電池搭鐵線。
線束內的電線常用規格有標稱截面積0.5、0.75、1.0、1.5、2.0、2.5、4.0、6.0等平方毫米的電線,它們各自都有允許負載電流值,配用於不同功率用電設備的導線。以整車線束為例,0.5規格線適用於儀表燈、指示燈、門燈、頂燈等;0.75規格線適用於牌照燈,前後小燈、制動燈等;1.0規格線適用於轉向燈、霧燈等;1.5規格線適用於前大燈、喇叭等;主電源線例如發電機電樞線、搭鐵線等要求2.5至4平方毫米電線。這只是指一般汽車而言,關鍵要看負載的最大電流值,例如蓄電池的搭鐵線、正極電源線則是專門的汽車電線單獨使用,它們的線徑都比較大,起碼有十幾平方毫米以上,這些“巨無霸”電線就不會編入主線束內。
在排列線束前要事先繪製線束圖,線束圖與電路原理圖是不一樣的。電路原理圖是表述各個電氣部分之間關係的圖像,它不反映電氣件彼此之間怎樣連接,不受各個電氣元件的尺寸形狀和它們之間距離的影響。而線束圖則必須要顧及各個電氣元件的尺寸形狀和它們之間的距離,也要反映出電氣件彼此之間是如何連接的。
線束廠的技術員根據線束圖做成線束排線板後,工人就按照排線板的規定來截線排線了。整車主線束一般分成發動機(點火、電噴、發電、起動)、儀表、照明、空調、輔助電器等部分,有主線束及分支線束。一條整車主線束有多條分支線束,就好象樹杆與樹支一樣。整車主線束往往以儀表板為核心部分,前後延伸。由於長度關係或裝配方便等原因,一些汽車的線束分成車頭線束(包括儀表、發動機、前燈光總成、空調、蓄電池)、車尾線束(尾燈總成、牌照燈、行李箱燈)、篷頂線束(車門、頂燈、音響喇叭)等。線束上各端頭都會打上標誌數字和字母,以標明導線的連接對象,操作者看到標誌能正確連接到對應的電線和電氣裝置上,這在修理或更換線束時特別有用。同時,電線的顏色分為單色線和雙色線,顏色的用途也有規定,一般是車廠自訂的標準。中國行業標準只是規定主色,例如規定單黑色專用於搭鐵線,紅單色用於電源線,不可混淆。
線束用機織線或塑料粘帶包裹,出於安全、加工和維修方便,機織線包裹已經淘汰,現在是用粘性塑料膠帶包裹。線束與線束之間、線束與電氣件之間的連接,採用聯插件或線耳。聯插件用塑料製成,分有插頭和插座。線束與線束之間用聯插件相接,線束與電氣件之間的連接用聯插件或線耳。

電線束汽車電線束技術現狀及主要發展方向

20世紀80年代以來,汽車工業的長足進步,也是以電子技術(特別是計算機集成電路技術)為動力而實現的。採用電子技術是解決汽車所面臨的諸多的技術問題的最佳方案。因此,一個國家電子產品的水平及其在汽車工業領域的應用情況如何,就決定了它在未來的世界汽車行業競爭中能否掌握主動權。汽車電線束也就伴隨着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和進步而取得發展和進步。 [2] 
中國轎車工業的發展基本上建立在引進的基礎上,車型的引進決定了線束生產只能是仿製或等效開發,因此汽車電線束的技術發展始終滯後於整車的發展。隨着轎車的家庭化,對汽車的配置也愈來愈多樣化、複雜化和非標準化,一種線束生產幾萬、幾十萬的局面將被打破。非金屬導電材料的使用和一體模塊化的生產將是線束廠近年內首要研究的課題。同時,隨着帶動態檢測的高性能壓接機的問世、刺破新工藝和新設備的出現,以及整車工程更改頻繁和供貨週期的縮短,導致一些傳統、作坊式、手工操作的線束生產方式將逐漸被淘汰,因此提高自主開發能力,採用系統設計、保持與整車設計的同步是中國汽車電線束行業的主要發展方向。
目前,一些較有實力的線束企業都向整車廠所在地集結,快速保持適應市場的變化要求。在美國和歐洲,線束廠的供貨時限己縮短到九十分鐘,這就要求線束廠不僅要有快速應變的技術管理系統和質量保證系統,還必須要有流暢的物料供應系統和人員培訓系統。我國轎車生產基地的格局己經基本形成,在整車廠的帶動下,東北、華東片區所生產的線束已佔全國市場的63%以上,而且仍然保持強勁的擴張勢頭,線束企業都向整車廠所在地集結,就為發揮線束專業廠商的優勢為整車廠商設計和開發線束、保持與整車設計的同步創造了條件。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