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電信級以太網

(2009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電信級以太網》是2009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榮、鄧春勝 [1] 
中文名
電信級以太網
作    者
徐榮
鄧春勝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
定    價
48 元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115190284

電信級以太網內容簡介

《電信級以太網》共分7章。第1章簡要介紹了以太網的發展歷史和基礎知識。第2章分析了電信級以太網的產生背景,介紹了電信級以太網的定義、體系結構、技術特徵和技術分類。第3章詳細論述了能夠增強以太網的服務質量(QoS)、運營維護管理(OAM)能力、可擴展性和可靠性的各種電信級增強技術。第4章介紹了增強以太網網絡性能和業務提供質量的分組同步技術,總結了分組網的同步實現方案。第5章詳細論述了可提供電信級以太網業務的幾種以太網改良方案,包括ERP、PBB/PBT、PVT、VPLS、PWE3overMPLS等。第6章介紹了基於彈性分組環(RPR)實現的電信級以太網方案。第7章全面總結了電信級以太網的應用定位和建設策略,分析了為什麼選擇電信級以太網和怎樣使用電信級以太網的問題,並簡要介紹了幾個廠家的設備和解決方案。

電信級以太網作品目錄

第1章以太網基礎知識
1.1以太網及其發展
1.2以太網體系結構
1.4以太網的媒體訪問控制(MAC)
1.4.3全雙工的交換式以太網
1.5.1線纜物理規範
1.5.2介質無關接口(MII)和AUI
1.5.3協調子層(RS)
1.5.4物理層編碼
1.5.5新增全雙工模式
1.5.6自動協商(AutoNegotiate)
1.5.7不同的中繼器規範
1.5.8物理層幀格式的微小變化
1.5.9網絡拓撲距離的變化
1.6虛擬局域網(VLAN)
1.6.1VLAN的工作原理
1.6.2VLAN的劃分類型
1.6.3VLAN通信方式
1.6.4VLAN交換機的互連方法
1.7光以太網
1.7.1光以太網技術與標準
1.7.2光以太網分層參考模型
1.7.3光以太網數據鏈路層技術
1.7.4光以太網物理層技術
1.7.5光以太網的技術特點
1.7.6光以太網的應用
第2章電信級以太網概論
2.1以太網的業務運營壓力
2.2電信級以太網的提出
2.2.1傳統以太網的弊端
2.2.2電信級以太網的定義和體系結構
2.2.3電信級以太網與分組傳送網
2.3電信級以太網的技術特徵
2.3.1標準化的業務
2.3.2靈活性和擴展性
2.3.3可靠性和安全性
2.3.4電信級服務質量
2.3.5電信級網絡管理
2.4電信級以太網的標準化情況
2.5電信級以太網的技術選擇
2.5.1電信級以太網的技術分類
2.5.2可選的電信級以太網方案
第3章以太網的電信級增強技術
3.1電信級以太網面臨的挑戰
3.2以太網的QoS增強技術
3.2.1傳統以太網在QoS方面存在的缺陷
3.2.2實現QoS的標準和協議
3.2.3電信級以太網的QoS控制
3.3以太網的OAM增強技術
3.3.1電信級以太網的OAM體系結構
3.3.2增強以太網OAM的標準化工作
3.3.3電信級以太網的OAM功能
3.4提高以太網可擴展性的技術
3.4.1以太網的可擴展性標準
3.4.2QinQ擴展技術
3.4.3MACinMAC擴展技術
3.5提高以太網可靠性的技術
3.5.1以太網業務保護需求
3.5.2以太網連接的保護技術分類
3.5.3生成樹保護協議STP
3.5.4鏈路聚合LACP保護
3.5.5以太網APS保護倒換——ITU-TG.8031
3.5.6以太環網保護技術——ITU-TG.8032
第4章分組網的同步增強技術
4.1同步基礎知識
4.1.1時鐘同步
4.1.2時間同步
4.2分組網的同步需求
4.2.1分組網上層業務應用的同步需求
4.2.2分組網承載傳統TDM業務的定時需求
4.2.3分組網承載無線接入網的同步需求
4.3分組網的定時參考模型
4.3.1參考模型和網絡限值
4.3.2分組網定時的參數表徵法
4.3.3參考定時信號通過分組網絡的分配
4.4分組網上業務時鐘的恢復機理
4.5分組網絡的同步增強技術
4.5.1分組網同步的標準化
4.5.2TOP
4.5.3CES
4.5.4物理層同步
4.5.5PTP(PrecisionTimeProtocol)
4.6分組網的同步實現方案
4.6.1環回定時法
4.6.2網絡同步法
4.6.3差分同步法
4.6.4自適應同步法
4.6.5專用分組同步消息
第5章電信級以太網組網方案
5.1以太環技術
5.1.1以太環網協議(ERP)
5.1.2快速環保護協議RRPP
5.2PBT技術
5.2.1工作原理
5.2.2PBT的技術特點
5.2.3運營商鏈路狀態橋接(PLSB)技術
5.2.4PBT標準化現狀
5.3PVT(ProviderVLANTransport)
5.3.1PVT體系結構
5.3.2PVT的電信級特性
5.3.3PVT應用場景
5.3.4PVT的標準化狀態
5.4EoMPLS(EthernetoverMPLS)
5.4.1MPLS技術
5.4.2MPLSVPN技術
5.4.3以太網偽線仿真技術
5.5VPLS
5.5.1VPLS體系結構
5.5.2VPLS技術特點
5.5.3VPLS標準和應用潛力分析
第6章彈性分組環(RPR)傳送技術
6.1RPR的發展背景
6.2RPR的標準化進程
6.3RPR的協議棧和數據幀結構
6.3.1RPR的協議棧
6.3.2RPR的幀格式
6.4RPR的MAC層技術
6.4.1MAC服務接口
6.4.2服務級別
6.4.3MAC控制子層
6.5RPR的雙環結構
6.6空間重用技術
6.6.1原理
6.6.2空間重用公平算法
6.7拓撲發現協議
6.8RPR的保護機制
6.8.1RPR保護的特性
6.8.2RPR保護機制
6.8.3RPR保護消息格式
6.9RPR操作管理和維護
6.10RPR的同步措施
6.10.1RPR傳送定時信息的機制
6.10.2RPR對時鐘精度的要求
6.10.3在RPR環路上提供異步TDM業務
6.11RPR技術特徵
6.11.1分組ADM式交換機制
6.11.2自動拓撲識別
6.11.3高帶寬提供和高效複用
6.11.4多等級CoS定義
6.11.5源路由環保護倒換技術
6.11.6物理層的媒質獨立性
6.11.7帶寬管理和擁塞控制機制
6.11.8對廣播和多播業務的支持
6.11.9簡單化的服務配置
6.11.10RPR的MPLS增強技術
6.11.11RPR與其他傳送技術的比較
6.12RPR的應用
6.12.1基於RPR的城域網優化方案
6.12.2基於RPR的NGN解決方案
6.12.3使用專線支持TDM業務
第7章電信級以太網的應用
7.1新業務對現有以太網的挑戰
7.2為什麼選擇電信級以太網
7.2.1擴展使用三層IP網的困難
7.2.2電信級以太網與MSTP的對比
7.2.3構建真正的運營商級以太網
7.3電信級以太網的業務提供
7.3.1家用業務
7.3.2商用業務
7.4電信級以太網的測試與認證
7.4.1電信級以太網的性能測試
7.4.2電信級以太網的認證測試
7.5電信級以太網的市場定位
7.5.1電信級以太網助推城域/接入網改造
7.5.2城域/接入網改造的關注點
7.5.3以CE實現無線接入網的承載
7.6電信級以太網建設思路
7.6.1新建電信級以太網
7.6.2改造增強以太網的電信級功能
7.6.3電信級以太網的應用展望
7.7部分廠家的電信級以太網解決方案
縮略語
參考文獻
……

電信級以太網作者簡介

徐榮,男,中共黨員, 2000年6月畢業於承德教育學院計算機系計算機應用專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