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零敲牛皮糖

鎖定
零敲牛皮糖,是毛澤東在我軍轉入戰略防禦階段前夕提出來的。它是集中優勢兵力打小殲滅戰的一個形象化的提法,是毛澤東“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殲滅戰思想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運用和發展。即通過無數次戰役戰鬥上的小殲滅戰,小口小吃逐步擴大的辦法,不斷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積小勝為大勝,達到戰略上消耗敵人,逐漸轉化戰爭形勢之目的。這種戰法,對敵,可以打擊其士氣,動搖其信心,消耗其力量:對我,則可取得經驗,鍛鍊部隊,提高戰術、技術水平與指揮水平,不斷增強戰鬥力,為打大殲滅戰打下良好基礎。
中文名
零敲牛皮糖
性    質
一種軍事戰術

目錄

零敲牛皮糖來歷

1951年5月,毛澤東聽取志願軍參謀長解方和第3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賡關於朝鮮戰場的情況彙報後,根據志願軍入朝後連續五次運動戰的經驗和美英軍隊的作戰特點,對志願軍應採取的作戰方法作了明確指示。他説:“志願軍總的政治任務是輪番作戰,消滅美英軍九個師(幾個雜牌旅營全體在內),則可解決朝鮮問題。打法上同意彭總提出的不斷輪番各個殲滅敵人的方針,即‘零敲牛皮糖’的辦法。每軍一次以徹底乾脆殲滅敵一個營為目標。一次使用三四個軍(也可多一點),其他部隊整補待機,有機會就打。如此輪番作戰,在夏秋冬三季內將敵人削弱,明春則可進行大規模的攻勢。”(《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上卷,第492頁)牛皮糖,是中國農村用糯米和麥芽精製的一種黏力很強的傳統糖塊,用金屬器具一小塊一小塊地敲下來,供人食用。毛澤東以此比喻打小殲滅戰。同年6月,志願軍經過五次戰役,把敵人趕回到三八線附近,扭轉了戰局。但是,由於敵軍技術裝備處於優勢,掌握着戰場制空權,對志願軍的作戰行動和後方供應影響極大。加之戰線越向南移,志願軍供應越困難,兩翼也越加暴露,敵登陸威脅亦越大,志願軍作戰的不利條件增多。同時,朝鮮是三面環海的狹窄半島,受地理條件限制,部隊難以實施廣泛機動和大量殲敵。當時志願軍一次包圍美軍1個師,甚至1個團,都難以全殲。根據這種情況,第五次戰役結束後,中共中央軍委制定了“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基本要求是:在戰略上實行堅守防禦作戰的同時,在戰役和戰術上積極展開攻勢行動,在鞏固和改善自己陣地的同時,採取“零敲牛皮糖”,打各種小型殲滅戰的方法,不斷殲滅和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使敵經常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促使戰局不斷向着有利於中朝的方向發展。志願軍各部隊廣泛採用“零敲牛皮糖”戰法,在準備充分、確有把握的基礎上,在若干個被選定的戰術要點上,集中優勢兵力火力,採取突然動作,從殲滅敵班、排、連支撐點,逐漸發展到消滅敵建制營,從而有力地打擊了敵人,奪取了防禦作戰的主動權。僅1951年6月11日至11月底,中朝兩國軍隊就取得了殲敵25萬餘人的戰績。1953年,志願軍在金城以南地區一次突破敵4個師的防禦正面,打入敵十幾千米的縱深,取得殲敵5萬餘人的戰果,迫敵求和停戰。 [1] 

零敲牛皮糖實踐

從1950年10月到1951年5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和美軍連續進行了五次戰役。志願軍在前三次戰役中猛衝猛打,把美軍驅逐到三八線以南,並且一度佔領了漢城。但是,經過幾次較量後,美軍逐漸適應了志願軍的作戰方式,並研究出對付志願軍的辦法和戰術。
麥克阿瑟被免職後,李奇微中將接替了總司令的位子。李奇微是個有豐富實戰經驗的軍人,他不像麥克阿瑟那樣狂妄自負,而是冷靜地觀察戰局和每一個細節,及時修改部署和戰術。第三次戰役,當志願軍衝過三八線後,李奇微下令主動放棄漢城,保存部隊的有生力量。
美軍在漢城以南依託有利地形,構築火力強大的防禦工事,意在消耗志願軍的力量,伺機反撲。有個叫砥平裏的小村子,美軍一個營在那裏堅守,鄧華的部隊攻打了五天,都因美軍火力太猛突不進去,等到戰士身上攜帶的糧食彈藥用完,不得不撤圍而去。
這在我方來説不算什麼,打不贏就走嘛,但是李奇微卻得到了極大的啓發:原來中國軍隊的攻勢是“星期攻勢”,只要美軍能頂住前幾天,等志願軍糧彈用盡,就可以大膽反擊了。
因此,在第四次和第五次戰役中,美軍先固守,後反攻,利用坦克的機動優勢,包抄圍困志願軍,給我方造成了不利局面和一定的損失。彭德懷感到壓力很大。前三次戰役雖然取得了很大勝利,但志願軍戰士付出了難以想象的艱辛。美軍有空中優勢,對我後方運輸線狂轟濫炸,物資供應跟不上,部隊的彈藥和糧食都非常缺乏。
為了躲避飛機,部隊不能生火,戰士們一口雪一口乾糧。冬天的寒冷,使很多戰士腹瀉,營養不良加上作戰疲勞,體力大大下降,很多人得了腸胃病和夜盲症。連續作戰得不到休息,戰士行軍打仗越來越困難。彭德懷很少把這些情況上報中央。而當時的形勢使很多人都盲目樂觀,認為志願軍很快就能取勝。當彭德懷下令放棄漢城後撤,蘇聯顧問和朝方都認為,打了勝仗為什麼還後退?應該繼續進攻,直到解放朝鮮半島。這樣,彭德懷決定親自回北京,向中央當面説清楚實際情況。
中央聽了彭德懷的彙報,後又聽取回國的幾位軍長的彙報,對戰場的實際情況有了更深的瞭解,遂決定:今後作戰不求大勝,不追求整團整營地殲滅美軍。要開展小規模的作戰,積小勝為大勝。還用了一個通俗的比喻:“零敲牛皮糖”。
這個戰略思想的轉變,使志願軍指揮員放開了手腳。中美雙方在三八線附近打起了陣地戰。起初美軍是有優勢的。他們用飛機重炮狂轟志願軍陣地,而志願軍則依託山地,打坑道堅守陣地。美軍在山下得意洋洋,開篝火晚會,唱歌跳舞,志願軍則想出了一個辦法,用狙擊手打冷槍,一個個地消滅敵人。
於是,一個狙擊殺敵運動開始了。在距離美軍陣地300米的前沿,志願軍的神槍手埋伏在隱蔽的射擊點,看到美軍在陣地上活動,就是一槍。這裏有很多鬥智鬥勇的故事:兩個美軍士兵吵架,在戰壕裏打起來,露出上半身,狙擊手一槍過去,一個倒下,另一個趕緊藏起來。一個美軍揹着桶到小溪取水,剛回轉身就被一槍打倒,連人帶桶向山下翻滾。為了隱蔽和迷惑志願軍,美軍在陣地上豎了許多稻草人。有一天一個稻草人突然“胖”了,還有兩個玻璃片反光,原來是美軍躲在稻草人後邊觀察情況。一槍過去,稻草人和真人一起倒下了。
一個月下來,一個狙擊手能消滅20多個美軍。志願軍的冷槍使美軍膽戰心驚,再也不敢大搖大擺公開活動,只能躲在工事地堡裏,士氣大受打擊。積累起來,全軍在幾個月內竟然打死打傷美軍一萬多人,而志願軍幾乎沒有傷亡。這比進行大 規模戰役的結果要好得多。美軍最害怕的就是傷亡。人死多了,國內的反戰情緒就日益上升,政府也十分頭疼。最終美國人還是回到談判桌上,與中朝雙方討論停戰事宜。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