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零工經濟

(一種現代經濟模式)

鎖定
零工經濟指的是區別於傳統“朝九晚五”,時間短、靈活的工作形式,利用互聯網和移動技術快速匹配供需方 [1]  。零工經濟是共享經濟的一種重要的組成形式,是人力資源的一種新型分配形式。零工經濟由工作量不多的自由職業者構成的經濟領域,利用互聯網移動技術快速匹配供需方,主要包括羣體工作和經應用程序接洽的按需工作兩種形式。
“零工經濟”這種新業態正席捲全球。數據顯示,在美國和歐洲,有10%到15%的適齡工作人口通過打“零工”謀生,還有10%到15%的人把打“零工”作為主業之外的副業,實際參與人數超過1.6億人。 [1] 
2021年,據人社部公佈的數據,中國靈活就業從業人員規模達2億人左右。 [1] 
中文名
零工經濟
外文名
gig economy

零工經濟發展情況

20世紀70年代末,伴隨着改革開放,東南沿海地區的鄉鎮企業異軍突起,但技術和設備都很欠缺。於是,政府和企業就從本地退休的技術工人或者上海、南京、蘇州等城市的工廠和科研機構中聘請工程師,解決技術難題,提升產品質量。這些人被稱為“星期日工程師”。
2019年,中國“零工經濟”對GDP總增量的貢獻度為10.43%,預計到2035年,這一比重將增至13.26%,佔GDP的比重將達到6.82%。
2020年底,由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發佈的《互聯網時代零工經濟的發展現狀、社會影響及其政策建議》顯示,“零工經濟”正日漸成為推動“新就業形態”的重要力量和促進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點。
2021年,據人社部公佈的數據,中國靈活就業從業人員規模達2億人左右,其中相當一部分就是“零工經濟”從業者。據有關機構預測,到2036年,“零工經濟”從業者將達到4億人。 [1]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國內靈活就業人員已達2億人。而“2022中國零工經濟行業研究報告”認為,中國一線城市的靈活用工佔比達到25.6%,零工需求將不斷釋放,到2036年或能達到4億人左右。 [3] 
2023年6月,據美國《紐約時報》等媒體報道,這場始於2023年5月初的罷工規模持續擴大,編劇們要求提升寫作待遇,抵制因平台數據不透明與AI寫作氾濫導致的創作“零工化”。此輪罷工由美國編劇協會(WGA)發起。截至發稿,已有多檔談話類節目停播,正在製作的漫威電影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內部人士預測,此次罷工短期內不會結束。 [2] 

零工經濟零工形式

傳統打“零工”,採用的是“企業-員工”模式,企業提供職位,個人應聘崗位。説到底,個人依然是企業的一部分。“零工經濟”則改變了這種模式,將之轉化為“平台-個人”模式,平台提供用人需求,個人進行選擇。這是對傳統模式的升級,能在平台上發佈需求的不止企業,也可以是個人。 [1] 
廣義上的靈活用工形式為僱傭組織以非標準僱傭的方式進行人力資源配置的用工安排,可以分為勞務派遣、業務外包、人力資源外包、互聯網平台用工、傳統零工(非全日制用工、兼職、日結、自僱合作)、實習六種類型。狹義上的靈活用工形式則為互聯網平台用工、傳統零工(非全日制用工、兼職、日結、自僱合作)與實習。公開數據顯示,43.05%的企業採用了狹義靈活用工形式,61.14%的企業採用了廣義上靈活用工形式。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