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雲南省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學

鎖定
雲南省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學創辦於1952年,已有68年的辦學歷史,是唯一的一所州直高級中學。2002年7月,撤銷州民族二中建制,整體併入州民族一中;2007年8月,州民一中將初中剝離,成為獨立性的高中。現為雲南省一級中學、雲南省文明學校、國家級綠色學校、雲南省一級科技示範學校、雲南省教育科研實驗學校、全國首批培養優秀體育人才後備學校和全國民族教育示範中學。
中文名
雲南省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學
創辦時間
1952年
辦學性質
州直高級中學
所屬地區
雲南

雲南省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學基本情況

學校坐落在德宏自治州首府芒市鎮西南,校園佔地面積139473.9m2(210畝)。2002年7月,州委、州政府決定州民一中、二中合併辦學,重新組建德宏州民族一中, 2007年8月剝離初中,成為獨立性高中,現有33個教學班,學生1829人,其中當地少數民族學生543人,佔學生總數的30.29%。
現有教職工150人,專任教師115人,特級教師6人,高級教師38人,一級教師40人,中高級教師佔全體教師的70%,專任教師中學歷全部達標(本科),研究生有5人。學校藏書3.8萬冊,生均22冊。計算機264台,生機比為6:1。
建校以來,學校不斷得到發展壯大,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培養了大批邊疆少數民族學生,為邊疆地區文化素質的提高和邊疆建設人才的培養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成為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名校。
學校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辦學思想,樹立“質量第一”的意識,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用先進的理念武裝學校,用細緻的管理成就學校,用優異的質量揚名學校”的辦學理念,抓常規、抓細節、抓德育,促質量。

雲南省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學工作情況

近幾年來,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州教育局的直接領導下,學校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建章立制,抓德育
學校提出“德育與教學並駕齊驅”的指導思想,加強政教處對德育工作的管理,制定了學生德育量化管理考核辦法等規章制度,實行領導24小時值班制,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文明禮貌得到加強,考核量化與班主任管理工作持鈎。現在學生講文明講禮貌,形成了好的班風學風,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根據州教育局常規管理年的要求,學校制定了《常規管理工作缺失考核辦法》,加強了常規管理,師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提高了教書育人和自覺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為本,抓質量
學校成立了學科備課組,以學科管理為背景,提高教學質量,初步形成了“一、二、三、四、五、六”的教學模式,即“一對一,二跟蹤,三見面,四統一,五考試,六日清”的教學模式。一對一:教師與學生一對一進行輔導;二跟蹤:科任教師跟蹤學生作業,跟蹤學生考試情況;三見面:班主任每天早、中、晚要到班與學生見面;四統一:每年級備課組教師要統一進度,統一資料,統一閲卷,統一考試;五考試:每學期要一次開學考,兩次單元考,期中考,期末考;六日清:每次考試兩天完成,兩天批閲出成績,兩天分析評講完畢。
抓教師隊伍建設
為保證提高教學質量,學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開展名師工程,建立激勵競爭機制,推行校內搞活分配,制定師德“八項”,開展師德演講,評先推優和教育教學質量緊密掛鈎,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形成了愛崗敬業,作風優良,業務過硬的教師隊伍,為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堅實基礎。
文體活動有特色
學校堅持寓教於各項活動中,每年定期開展文體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冬季運動會、春季球類聯賽、元旦、五一文藝匯演形成傳統,具有特色。特別是每週星期一、星期五的全校學生集中跑操是我校課外活動的一大亮點。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得到了鍛鍊,得到了薰陶。
科技創新活動成果顯著
我校科技小組多次參加國家、省廳科技創新大賽,獲得國家級一等獎22項,省級一等獎55項,科技輔導員郭雲膠獲得國家青年科技獎,國家級科技優秀輔導員獎,德宏州興州人才獎,獲國家級項目金獎的學生被破格錄取到重點大學就讀5人。
近幾年高考情況
2005年到2007年該校參加高考一本達線率平均在20%以上,總達線率穩定在80%左右,當地少數民族考生高考達線率為70%;
2008年該校517名學生參加高考,達一本線103人,達線率為20%;本科以上達線316人,達線率為61.12%;總達線人數466人,總達線率為90.13%。當地少數民族考生158人,上線144人,上線率91.14%。
2009年,州民一中通過全體師生的智慧和能力,創造了極為輝煌的成績:539名考生一本上線174人,上線率 33 %;二本上線127人,上線率24%;三本上線75人,上線率14%;本科上線 376人,上線率 70 %;總上線506人,上線率94%。600分以上的考生佔全州600分以上總人數的75%;佔全省600分以上總人數的2.05%,是去年的2.66倍,居全省同類學校之首,多項高考指標超出省內名牌學校。
貸款辦學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廣大家長及學生對接受優質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德宏州民一中正在按州委州政府的規劃,不斷進行改革和建設,以機制創新促進學校全面發展,逐漸滿足家長及學生接受優質教育的願望。2002年7月,州政府決定州民一中與州民二中合併辦學,並實行高、初中分離辦學,州政府提出了要“規範化、高起點的規劃和建設為高中部,為發展優質高中打牢基礎,進一步擴大高中辦學規模”,因此加快了高中部建設步伐,經過近兩年建設,初步完成了學校的基本建設,共投資2712萬元,其中,貸款1000萬,國債300萬,州政府撥款500萬,社會引資400萬,施工隊墊資500餘萬元。現在尚欠農行貸款960萬,施工隊工程款500餘萬元。社會引資400萬主要建蓋了學生宿舍4200平方米,可住學生760人。食堂1350平方米,一次可滿足學生600人就餐。
制定五年規劃
德宏州2008年教育工作會議上,州政府提出“做大做強已完成初高中分離辦學的州一中”、“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建設成為省一流學校”。為貫徹落實好州政府的決定,學校按《雲南省普通高完中辦學水平綜合評價方案》的要求,制定了學校發展五年規劃。
(1)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管理治校,科研興校,文化名校”為思路,以教師為關鍵,以教學為中心,遵循教育規律,夯實常規,推進改革,加強素質教育,使學校又快又好的發展。
(2)辦學理念:用先進的理念武裝學校;用細緻的管理成就學校;用優異的成績揚名學校。
(3)辦學總體目標:到2012年,力爭使州一中達到環境美、條件優、管理嚴、校風好、質量高、有特色、州內先進,省內一流的辦學水平,具有實驗性和示範性的名校。
4)教學質量目標:學校堅持“全面育人,塑造英才”的培養目標。
教學質量目標:提高高考高分段的人數、“兩線”上線人數、“兩校”錄取人數。
高分段目標(600分):2007年20人,2008年20人,2009年25人,2010年30人,2011年40人,2012年50人。
“兩線”目標(一本、二本):(一本)上線率為:2008年20%,2009年30%,2010年30%,2011年35%,2012年40%;一般本科(二本)上線率為:2008年50%,2009年55%,2010年60%,2011年65%,2012年70%。
“兩校”目標:每年都有,逐年增加。
(5)辦學規模
未來五年內(2008年9月—2012年9月),學校招生規模逐步擴大到60個班,3000名在校學生(班額為50人)。具體步驟:從2008年9月開始到2012年的5年時間,每年淨增2個班。

雲南省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學三生教育

2008年8月11日德宏州教育局以《德教發[2008]130號》文件發出了“關於做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工作的通知”,並轉發了《雲高工[2008]44號》和《雲教[2008]31號》文件。接文後,學校領導立即進行認真研究,將“三生教育”納入新學年的工作計劃,主要開展了以下一些工作:
1、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三生教育”領導小組。
2、8月21日學校一、二級班子集中研究新學期相關工作時,統一學習了《德教發[2008]130號》、《雲高工[2008]44號》和《雲教[2008]31號》文件,並決定在8月23日的全校教職工大會上進傳達學習,使全校教職工尤其是學校領導和全體班主任對實施“三生教育”的重要意義、實施“三生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實施“三生教育”的主要內容、實施“三生教育”的基本途徑和方法有比較全面和正確的認識,為學校較好實施“三生教育”打好基礎。
3、8月24日在高一新生軍訓開訓儀式上,校長對有關“三生教育”的問題進行了重點闡述,把“三生教育”結合到軍訓當中,同時由學校辦公室、政教處在櫥窗、板報上對“三生教育”的相關內容進行了展版宣傳,630多名新生初步對“三生教育”有所瞭解,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4、8月25日本學期第一週星期一,高三年級各班結合奧運會、殘奧會精神,開展“三生教育”的主題班會,激發了廣大高三學生熱愛生活、奮發努力、積極備戰,迎接高考的激情和信心。
5、學校制訂有《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9月6日、9月12日分別在教學大樓(針對行課期間全體學生)和學生宿舍樓(針對住宿期間全體住校學生)舉行了“地震減災預防演練”,增強了學生的生存意識和減災自救能力。
6、9月16日下午利用校園廣播網,請潞西交警大隊的幹警給全校學生作了“交通安全知識講座”,全校1800多學生得到了深刻教育,提高了遵守交通法規,保障交通安全的意識。
7、9月19日晚,學校為高二 600餘名學生召開“拒絕毒品,珍愛生命”的主題晚會,觀看了潞西市公安戒毒所戒毒學員自編、自導、自演現身説法式的禁毒節目,使學生對學會生存、熱愛生活、珍愛生命、拒絕毒品得到生動深刻教育。
8、為把“三生教育”落到實處,學校進一步加強了“三操兩課”和作息時間管理,保證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睡眠八小時。
以上我校的一些做法,《德紅團結報》在今年9月初和9月中曾有過報道,德宏廣播電台的《德宏熱線》專題中也有廣播。
今後我們將進一步落實好《德教發[2008]130號》、《雲高工[2008]44號》和《雲教[2008]31號》文件,把“三生教育”落到實處,做到組織落實、人員落實、教材落實,課時落實、實踐活動落實,努力把“三生教育”抓出特色,抓出實效。

雲南省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學領導簡介

校黨總支書記、校長黨穎同志,男,漢族,中共黨員,教育碩士,中學高級教師。1964年生,1982年參加工作,曾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雲南省優秀共產黨員、德宏州十大傑出青年,享受雲南省突出貢獻專業技術人才政府津貼。長期擔任中學校長,同時兼任德宏州青少年科技協會理事長,是教育的專家、師德的楷模、管理的能手。 副校長王希和同志,男,漢族,中共黨員,本科學歷,中學特級教師。1955年生,1974年參加工作,主管教學,德宏州數學學會副理事長,省級優秀教師。
副校長楊偉同志,男,漢族,中共黨員,本科學歷,中學特級教師。1962年生,1981年參加工作,主管行政、後勤,德宏州數學學會副理事長,全國優秀教師,德宏州十大傑出青年。
副校長、校工會主席線時盛同志,男,傣族,本科學歷。1964年生,1985年參加工作,主管政教、保衞,曾被評為省中小學後勤先進個人,省綠色學校先進個人;
專職副書記譚德學,男,景頗族,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1958年生,1982年參加工作,省級優秀教師。

雲南省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學學校地址

地址:團結大街1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