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雞叫城遺址

鎖定
雞叫城遺址,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澧縣涔南鎮雞叫城村,城內總面積約22萬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的古遺址。 [4] 
雞叫城遺址屬新石器時代屈家嶺、石家河文化時期遺存(距今約5300~4000年)。1998~2007年、2018年~2021年,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城遺址呈圓形,垣壑仍存。城四周築有土城牆,現殘高2~3米,城牆四面各存一豁口,外有壕溝環繞,西、北兩面為人工河,東、南兩面以自然小河為壕。城內和西城牆有石家河時期文化遺址存,出土物多灰色夾砂粗陶,器形有大口罐,敞口尊等。城址是一座屈家嶺文化中、晚期的古城,陸續使用到石家河時期。雞叫城遺址是澧陽平原史前遺址羣中一座大型環壕聚落遺址,遺址文化層堆積豐富,四周環壕清晰。雞叫城四周有密集的灌溉水網系統。遺址先後發掘出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等不同時期遺存遺物,對了解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文化內涵的聯繫、文化分期序列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4-5] 
2013年5月,雞叫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24年1月30日,雞叫城遺址被湖南省文物局列入湖南省第一批省級大遺址名單。 [9] 
中文名
雞叫城遺址
地理位置
湖南省常德市澧縣涔南鎮雞叫城村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361-1-361

雞叫城遺址歷史沿革

雞叫城遺址發現於1978年。 [6-7] 
20世紀80年代,文物普查時,雞叫城遺址被列為新石器時代城址。 [6-7] 
1998年、2006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後兩次對遺址進行了小規模試掘和初步測繪,發掘位置集中在西城牆及其內側,揭露出城牆、護城河、建城前的壕溝、紅燒土建築、木質構件等重要遺蹟,對遺址年代、城牆建築過程、外圍水系和附屬聚落的分佈狀況等有了初步認識。 [6-7] 
雞叫城遺址全景 雞叫城遺址全景
2018年~2021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對雞叫城遺址進行連續四個年度的田野考古工作,總髮掘面積1850平方米。弄清了城內文化堆積的種類和分佈狀況,初步判斷出城牆、城門、護城河、早期環壕等大型遺蹟的位置,並對城內聚落結構佈局和外圍附屬聚落的分佈情況有了輪廓性的認識。 [4]  [6] 
挖掘現場 挖掘現場
2020年秋季,對雞叫城遺址分東、西、南3個區進行了發掘,發掘面積約722平方米,揭示出了壕溝、木構建築、台基等一批重要遺蹟,其中木構建築以63號房址規模最大、保存最好。據現場發掘情況,其單層面積至少有330平方米,加上行廊至少有500平方米。 [3]  [7] 

雞叫城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發掘區及重要遺蹟現象位置示意圖 發掘區及重要遺蹟現象位置示意圖
雞叫城遺址地處洞庭湖西北的澧陽平原,西南距城頭山遺址約13千米。垣壑尚存,相傳有仙人夜間築城,雞叫而成,故名雞叫城。城呈圓形,城內面積(包括城牆)約15萬平方米,西北兩面為人工河,東南兩面以自然小河為壕。 [1]  [7] 
聚落羣的演變
北城牆、城壕的建造過程剖面示意圖 北城牆、城壕的建造過程剖面示意圖
雞叫城遺址本體彭頭山文化時期即有人居住,皂市下層文化和湯家崗文化時期其東南邊1.5千米左右的魯家山和丁家崗一帶人類活動頻繁。大溪文化時期雞叫城再次有人定居,油子嶺文化時期開始在聚落的外圍開掘壕溝,形成環壕,面積約4萬平方米。屈家嶺文化一期較晚階段,環壕被填平,並在環壕外開挖城壕,城壕內側堆築出城牆。石家河文化時期,形成了由城址本體、城外聚落遺址、外圍環壕以及平行水渠和稻田片區組成的城壕聚落集羣。基本結構佈局為:二重環壕之內為密集居住區,二重環壕之外為稻田耕作片區,水稻田以平行水渠分隔空間並以水系連通。基本數據為:城牆以內面積約15萬平方米,護城河(一重環壕)外坡以內面積約23萬平方米,二重環壕外坡以內約64萬平方米,三重環壕以內約100萬平方米,若加上水渠與稻田片區,達8~10平方千米。這個區域的城址本體周圍還發現三十餘處遺址。 [1]  [4]  [7] 
大型木構建築
F63
F63(5張)
城址西部發掘區發現多處大型建築台基,其上有多組不同時期的大型建築遺蹟,以屈家嶺文化二期早段的F63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絕對年代約為2800~2700BC。F63由主體建築和外圍廊道組成,坐北朝南,方向202°。主體建築面闊5間,室內建築面積約420平方米,加上廊道,總面積為630平方米左右。主體建築為開挖基槽後墊長木板以作基礎,於木板一側立柱。木板加工規整,寬0.42~0.46米、厚0.1~0.13米左右,一般長度在5米左右,最長者達8米,有的木板邊還可見抬板時留下的繩索。
木柱考究,以直徑約0.5米的半圓形大木柱為主體,間以長方形小木柱,並在轉角處以四分之一圓木作為轉承。木柱與墊板間未見榫卯,但木柱上均有兩側約45°的斜穿孔。主體建築及室內空間乃是在此之上構建。考古專家認為這是中國考古百年的首次發現,建築專家認為這是一種過去歷史上未曾見過的建築形態。 [1]  [4]  [7] 
穀糠堆積
穀糠層及其顯微結構 穀糠層及其顯微結構
揭露出體量巨大的穀糠堆積。經勘探,早期壕溝上層有分佈較廣的穀糠堆積,本次發掘僅揭露出其中80平方米,平均厚度0.15米。通過單位體積的穀糠密度並結合現代水稻加工的調查結果,初步推算出這些穀糠堆積所代表的稻穀重量約為2.2萬公斤(帶殼)。 [4]  [7] 
水稻田
 水稻田  水稻田
稻田片區的工作選擇在二重環壕北部外圍一處試掘點,在歷史時期水稻田下發現有一層黑色淤泥,淤泥層下為石家河文化時期水稻田,呈不規則圓形,已揭露部分面積至少100平方米,並有數層水田疊壓,疑似有犁痕、足印。 [1]  [4]  [7] 

雞叫城遺址文物遺存

肖家屋脊文化陶器
肖家屋脊文化陶器(2張)
雞叫城遺址出土的典型陶器有矮領廣肩罐、斂口深腹缽、粗矮大圈足淺腹盤、小壺等。 [6-7] 

雞叫城遺址研究價值

具有良好生態多樣性的澧陽平原雞叫城聚落羣依靠自身稻作農業經濟的支撐,以土地、農業、人口為要素,完整演進了古文化—古城—古國的全過程。如果説古國是一種文明形態,那雞叫城就是從自身泥土和稻田裏生長出來的農業文明—這正是多元一體早期中國文明產生的主要途徑與方式,是中華五千多年文明賡續不絕的奧秘所在。雞叫城聚落羣最新的考古發現,為國際社會認識中國史前文化與社會複雜化進程及文明起源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樣本。 [1]  [3-4] 

雞叫城遺址考古發現

2024年1月28日,2023年度湖南考古彙報會在長沙舉行,會上,雞叫城遺址考古項目執行領隊賈明羽披露了該遺址的重要進展。主要有三大發現:在城址中首次揭露出史前墓地,其中保存有較為完整的油子嶺文化時期人骨,這在長江中游地區非常少見;發現兩處大型高等級史前木構建築房址,證明F63的建造工藝在雞叫城並非孤例;在一條灰溝中發現了目前湖南考古史上最集中、數量最多的石家河文化遺物堆積。 [8] 

雞叫城遺址保護措施

2013年5月,雞叫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24年1月30日,雞叫城遺址被湖南省文物局列入湖南省第一批省級大遺址名單。 [9] 

雞叫城遺址所獲榮譽

雞叫城遺址入圍202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1] 

雞叫城遺址旅遊信息

雞叫城遺址地理位置

雞叫城遺址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澧縣涔南鎮雞叫城村。

雞叫城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湖南省常德市澧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雞叫城遺址,路程約13.5千米,用時約26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