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涔南鎮

鎖定
2015年,根據澧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將原涔南鄉的全部行政區域與原澧東鄉團結、民堰、新店、雙林、清水、永長、富溶、十里8個建制村,以及涔澹蓄洪區代管區域合併,設立涔南鎮。 [1] 
2016年,根據澧縣建制村合併工作實施方案調整後,涔南鎮轄13個建制村,1個居委會。
中文名
涔南鎮 [2] 
外文名
CenNan Town
別    名
涔南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常德巿澧縣
地理位置
湖南省北部
面    積
91.76方千米(2017年) [1] 
下轄地區
轄曾家河1個社區居委會和11個建制村
政府駐地
曾家河 [2] 
電話區號
0736
郵政區碼
415500
氣候條件
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6897人(2017年) [1] 
機    場
常德桃花源機場
火車站
澧縣火車站
車牌代碼
湘J

涔南鎮建制沿革

涔南鄉位於澧陽平原東北部,民國27年成立,1949年7月撤鄉併入四區管轄,1956年6月成立涔南鄉人民政府,1958年9月撤鄉建社,1984年改社建鄉。鄉政府駐曾家河。 [3] 
2015年,根據澧縣鄉鎮區劃調整,原涔南鄉的全部行政區域與原澧東鄉團結、民堰、新店、雙林、清水、永長、富溶、十里8個建制村,以及涔澹蓄洪區代管區域合併,設立涔南鎮。 [2] 
2016年,根據澧縣建制村合併工作實施方案調整後,涔南鎮轄曾家河1個社區居委會和雙鋪、東田堰、雞叫城、黑馬壋、上河口、北民湖、崔家崗、雙林、合力、團結、民堰11個建制村。

涔南鎮行政區劃

2016年,根據澧縣建制村合併工作實施方案:
1、曾家河村、七里廟村、涔曾社區居委會合並,組建曾家河社區居委會,居委會辦公地點設原涔曾社區服務中心。合併後,居委會設居民小組34個,人口6716人,面積9.1平方千米。
2、譚家鋪村、伍家村合併,組建雙鋪村,村委會辦公地點設原譚家鋪村村部。合併後,新村設村民小組27個,人口3004人,面積5.52平方千米。
3、靈觀村、新坪村、東田村合併,組建東田堰村,村委會辦公地點設原東田村村部。合併後,新村設村民小組28個,人口4025人,面積7.69平方千米。
4、雞叫城村、文家村合併,組建雞叫城村,村委會辦公地點設原文家村村部。合併後,新村設村民小組23個,人口3231人,面積5.34平方千米。
5、蘭堰村、新村合併,組建黑馬壋村,村委會辦公地點設原新村村部。合併後,新村設村民小組23個,人口2991人,面積6.39平方千米。
6、永豐村、上河村合併,組建上河口村,村委會辦公地點設原上河村村部。合併後,新村設村民小組28個,人口3263人,面積7.75平方千米。
7、紫南村、紫東村合併,組建北民湖村,村委會辦公地點設原紫南村村部。合併後,新村設村民小組26個,人口3460人,面積6.55平方千米。
8、十里村、新店村合併,組建崔家崗村,村委會辦公地點設原十里村村部。合併後,新村設村民小組25個,人口3192人,面積4.99平方千米。
9、雙林村、清水村合併,組建雙林村,村委會辦公地點設原雙林村村部。合併後,新村設村民小組28個,人口4001人,面積6.28平方千米。
10、永長村、富溶村合併,組建合力村,村委會辦公地點設原永長村村部。合併後,新村設村民小組22個,人口2708人,面積4.62平方千米。
11、保留團結、民堰2個建制村的行政區劃不變。
調整後,涔南鎮轄曾家河1個社區居委會和雙鋪、東田堰、雞叫城、黑馬壋、上河口、北民湖、崔家崗、雙林、合力、團結、民堰11個建制村。 [7] 

涔南鎮地理環境

涔南鎮位於澧縣東南部,東接湖南省津市監獄,南鄰澧縣縣城四個街道辦事處,西靠城頭山鎮大堰壋鎮。北連夢溪鎮 [1]  [3] 
涔南鄉人民政府

涔南鎮人口民族

鎮域總人口36897人(2017年) [4] 

涔南鎮風景名勝

十里崗遺址
十里崗遺址,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澧縣,是舊石器時代的古遺址,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發現文化遺物的面積約4萬平方米,是湖南省乃至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以前規模最大的遺址,對探索人類聚落的起源也具有重要意義。出土物有四類:礫石、燧石、石英與赤鐵礦石。礫石類多工具錘與石片石器,燧石與石英類多石核與刮削器,器形細小。赤鐵礦石作用不詳,可能與製作石器的某些宗教習俗有關。 [5] 
雞叫城遺址
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澧縣,是新石器時代的古遺址,城牆用黃色粘土夯築而成,有明顯的夯築層,殘高2~3米。城四面各有豁口,應為城門遺址。在東北兩門外各築烽火台一座。外有圍壕,現為許多大小不等的堰塘和低窪田分佈在古城埠外。發現有龍山文化遺存,多灰色夾砂粗陶。牆體地層關係可分為七層。 [6] 
雞叫城文化內涵豐富,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此一大型聚落遺址,對研究原始社會發展和國家起源提供了實物證據。 [6] 
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此處垣壑尚存,相傳有仙人夜間築城,雞叫而成,故名雞叫城。城呈圓形,東西長約480米,南北寬約460米,總面積約22萬平方米。西北兩面為人工河,東南兩面以自然小河為壕。在東北兩門外約1公里處,各築烽火台一座,殘高2~4米。早年調查在城內發現有龍山文化遺存,多灰色夾砂粗陶,有大口罐、敞口尊等。1997年於西城牆探溝內發現龍山時期陶片,專家認為此係屈家嶺文化中、晚期的古城(距今5200~4000年),陸續使用到龍山時期。1998年,發掘190平方米,牆體地層關係可分為七層,底層發現了屈家嶺文化晚期居住遺址,柱洞密而小,一般直徑15-20釐米,深度在20~30釐米。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