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雛人形

鎖定
雛即人偶,被日本人看作具有魔力的咒具。雛人形系模仿古代宮廷人物裝束製成,有天皇、皇后、宮女、樂師、侍從、衞士等多種,陳飾於以紅布覆蓋的階梯式木壇上,或五層或七層,並襯配屏風、六角紙燈、車駕、坐轎、鏡台、櫥櫃、箱匣等裝飾器物,極為精緻。 [1] 
中文名
雛人形(雛人偶、女兒節人偶)
外文名
雛人形(ひなにんぎょう、HinaNingyou)
所屬國家
日本

雛人形來源

雛人形 雛人形
流放雛人偶是一種袚褉行為。鳥取縣人每年3月3日傍晚將穿着紅紙衣的雛人偶和供品放在圓蓋上,放入河中,任其漂游遠去。如今日本三月三擺放的“內裏雛人偶”起源於日本江户中期。日本關西地區製作的雛人偶模仿宮廷生活,以紫晨殿為主要襯托。過去,一對兒“親王雛人偶”的擺放方法是男左女右,因為日本人認為左比右的地位高;然而日本明治維新以後,雛人偶的擺放也改為西式即男右女左。此外,日本江户時代人偶為長臉,最近改為圓形臉。貴族間則自制樸素的紙偶人來裝飾,節慶過後便把它放入河中或海里隨波而去,象徵偶人代替自己與病痛災難一起遠遠的漂走。這也是偶人娃娃的起源。 [1] 

雛人形擺放方法

一般擺人形娃娃分為七個階級,分別是:
·第一階是一對親王夫婦宮廷人形。
·第二階是為三名宮女,手執酒、酒杯及酒壺。
·第三階是演奏音樂的五人樂隊。
雛人形 雛人形
·第四階是隨從,年輕、年老的大臣。 ·第五階是三名僕人。
·第六階通常擺些小型嫁妝用傢俱。
·第七階是牛車、籠、轎子等 [1] 
一般需要15個人形娃娃,七階的台子,加上其它飾品的話,價錢不菲。不過,也可選擇階數較少的台子,如:5階、3階或1階。和中國不同,日本人視奇數為吉數。 [1] 

雛人形價格及費用承擔

偶人頭部、髮型、身軀、手足、裝飾品,都是專家分工手工製成的,所以每一具偶人的表情都不同。衣裳由衣裳手藝工匠負責。一套普通的人形娃娃約起碼15萬日元—50萬日元,更昂貴的高達100萬元日元以上,並非一般家庭負擔得起。所以近年來有不少人購買只有天皇及皇后的一層台子,或是一套放在玻璃裏的小型偶人。價格相宜,也方便擺設。偶人在擺飾上並無一定的形式,也有人先買材質較好的內裏雛,然後再逐年添購三人官女、五人樂隊等。材質上,木製的偶人一定比塑料的格調要來得高,價格上自然也有差別。 [1] 
由於偶人娃娃它是可以代代相傳,當嫁女兒的時候,把偶人和新添置的傢俱作為嫁妝讓女兒帶走。如果孃家本身的人形娃娃收藏較好的話,由外婆傳給媽媽,媽媽可再傳給女兒。這樣一來,也無需再花錢買新的偶人了。有些名門世家的偶人娃娃歷代相傳的結果,累積到幾十數百個,每年擺飾出來場面都相當壯觀;其中有的甚至是從江户時代就傳下來,有數百年曆史,並且被列為國家指定的特別文物,其價值難以估計。費用的承擔,都是由兩家平分、對摺。有的因為小朋友還小,所以一般都不會買太昂貴的娃娃,反而都是逐年添購補充。 [1] 

雛人形擺飾時間

開始擺飾的時間沒有一定之規,通常都在3月3日之前一、二個星期裏的吉日開始做準備,只是注意不要一次就把它佈置完或是留到前一天再佈置。最重要的是,一過3月3日就要趕緊把人形收起來,最遲也不要超過兩天。否側,人們相信,這會影響到女孩子的婚期。收得慢的話婚期就會晚,擔心將來女孩子很難嫁出去。其實這只是個沒有根據的傳説,但女兒節的意義原本就是要消災解厄的,偶人娃娃做我們的替身把惡運帶走,如果一直放着不收的話也是種不吉利的做法。 [1] 

雛人形應節料理

人形娃娃的擺飾上,第四階裏兩名隨從中間放置着菱形粘糕、彩色米餅和白酒等,這些都是女兒節的應節物,以下逐一介紹:
菱形粘糕餅有紅、白、黃、綠四種顏色。原本只有紅白兩色,但因為中國自古將綠色的艾草視為避邪的草藥,所以才會在女兒節的粘糕餅裏添加綠色。紅色代表桃花、白色代表雪、黃色代表楓葉、而綠色表示新芽,將一年四季全都表現出來。紅的部分是用無花果染色成的,有着解毒的作用,白色的部分可以降血壓,綠色的草餅則有助於提高造血機能。造型上聽説是模仿人的心臟做的,也有説法是仿桃子的葉子做成的。不管説法為何,色彩繽紛的它總將女兒節的温柔氣息表現得淋漓盡致。 [1] 

雛人形產地

靜岡,日本聞名的人偶陳列器具的產地。靜岡早在大正天皇十二年左右,就建立了這個地位,但後來也逐漸衰微。後來日本發生了關東大地震,在此次地震中倖免於難的東京手藝人,遂移居到靜岡,這使得靜岡的人偶陳列器具業呈現生機。關於人偶,德川時代在志太郡的一些地方曾製作過天神人偶,而靜岡市正式開始製作人偶是在昭和時代初期。昭和六、七年,靜岡市昭聘了人偶師,並引進技術,正式開始生產。如此發展起來的靜岡人偶陳列器具及人偶,依需求的增加,從昭和三十年代後出現了塑料的製品,並且實現了批量的生產化。但是近來,人們重新認識到了木製品的好處,運用靜岡的傳統技術,製作了許多優質的商品,使靜岡成為日本全國屈指可數的產地。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