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鬟

鎖定
雙鬟是漢語詞彙,拼音是shuāng huán,指少女,出自唐白居易《續古詩》之五。
中文名
雙鬟
出    處
《仲元女孫》
釋    義
指少女
讀    音
shuāng huán
定    義
漢語詞語

目錄

雙鬟解釋

1.古代年輕女子的兩個環形髮髻
2. 借指少女。
3. 指婢女。
4. 指千金高價。 [1] 
古代未婚女子常用的一種髮式,其特點是在頭的兩側各盤卷一髻垂下。既垂又有鬟的,稱“雙垂鬟髻”,單垂髻而無鬟的,稱“雙垂髻”,既無鬟且不下垂的,直謂為“雙髻”。這幾種髮髻形式在戰國時期就已流行,至唐代更盛,故多見於唐人詩詠。

雙鬟出處

1.唐 白居易 《續古詩》之五:“窈窕雙鬟女,容德俱如玉。” 宋 陸游 《春愁曲》:“ 蜀 姬雙鬟婭奼嬌,醉看恐是海棠妖。”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濮州女子》:“有雙鬟女子立道旁樹下,絕色也。”
2.宋 王安石 《仲元女孫》詩:“雙鬟嬉戱我庭除,爭挽新花比繡襦。”
3.明 唐寅 《踏莎行·閨情》詞:“急喚雙鬟,為儂攀折,南枝欲寄憑誰達。”
4.語本 漢 辛延年 《羽林郎》詩:“ 胡 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兩鬟何窈窕,一世良所無。一鬟五百萬,兩鬟千萬餘。” 唐 杜牧 《張好好》詩序:“ 好好 年十三,始以善歌來樂籍中……後二歲,為 沉著作 述師 以雙鬟納之。”
參考資料
  • 1.    雙鬟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18-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