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碉村

鎖定
雙碉村,藏名嘛呢寨,地處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日隆鎮四姑娘山景區,面積66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3400米以上,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常駐人口395人,藏族佔98%,是一個典型的嘉絨藏族聚居地。
中文名
雙碉村
所屬地區
四川省
地理位置
四川省西北部
政府駐地
小金縣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四姑娘山鎮
電話區號
0837

雙碉村基本概況

這裏民風淳樸,環境幽靜,民族特色濃郁,是全州災後重建示範村之一。村黨支部依靠羣眾,圍繞災後重建,奏響了一曲居安民歡、科學發展的樂章。汶川大地震之後,該村受災嚴重,經過重建家園的努力,已完成農户户改及房屋風貌改造110户,安裝太陽能110套,完成了特色護欄及標示標牌的設計,現正在進行製作,維修村委活動室1個,增設垃圾處理點9處,村內主幹道正在進行建設,户間道路硬化已全面完成。同時,投入資金6萬元,用於村內環境整治,配備兩名村環衞人員,對村內環境衞生進行清理。

雙碉村基礎設施

民居 民居
雙碉村針對羣眾反映出行難的問題,村兩委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80萬元,組織村民投工投勞,經過幹部羣眾共同努力,先後加寬改造通村公路3.7公里、通組路3公里,新建通户硬化路2.7公里,梯步400多米,實行了户户通,極大的方便了羣眾出行。該村加大髒亂差治理,通過清垃圾、清柴垛、清院落,改廁、改灶、改圈“三清三改”整髒治亂,集中清理死角,村貌得到徹底改善;充分利用“四改兩建”項目資金,全村改建廚房、廁所、圈舍達100%,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破解用水難,地震後的雙碉村,生態環境遭受破壞,多處水源枯竭,為方便羣眾生產、生活用水,村兩委積極向上級爭取管道,組織村民投工投勞,先後安放引水管道16800多米,讓祖祖輩輩靠肩挑背扛吃水村民,吃上了自來水;為保護好自然生態環境,防止污水遍流,影響山體和破壞自然環境,按照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全村投工投勞,埋放排污管道4000餘米,有效治理了污水排放。村兩委依託村級組織活動場所修建了球場、開辦了農村書屋,書量不斷增加,茶餘飯後,農閒時節,這裏沒有了過去的麻將聲、吵架聲,三三兩兩的羣眾自發來到書屋,讀書看報成為新時尚;運用現代遠程教育設備,學技術、學文化,成為年輕人的新娛樂;農閒時節、節慶假日村民自發組織了鍋莊隊、表演隊,文明之風吹遍了藏寨每個角落。

雙碉村民俗風情

農家小園 農家小園
當地以藏民居多,屬藏族--嘉絨支系,只有語言,無文字。但因長期與漢人打交道甚至通婚,絕大多數藏民都能説四川話或者普通話,交流不存在障礙。當地藏話與西藏地區的藏話不能相通,稱為"土藏"。藏民世代居住的石碉樓和華麗的民族服飾及飾物,熱烈隆重的祭祀慶典,別具一格的婚喪嫁聚,悠揚悦耳的山歌,矯健歡快的鍋莊舞蹈,以及香甜的青稞酒、酥油茶、藏瓜湯,讓人沉醉在這古樸淳厚的民族風情之中。雙碉村辦起“嘉絨藏族民俗文化風情”的農家小園,嘉絨藏族民居錯落有致,點綴在牆體、窗户的藏式圖案異彩紛呈、靈精古怪;炊煙繚繞的村寨古樸典雅,民族風情濃郁。村黨支部集羣眾之言,借景區優勢,確立了以嘉絨藏族民俗風情體驗為主,户外登山前期適應訓練為輔,集文化體驗、户外運動、休閒度假、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嘉絨藏寨。一批集避暑休閒、森林吸氧、藏餐美食為一身的藏寨農家樂,藏式手工藝飾品展銷、加工場已初具雛形,成為四姑娘山景區旅遊多樣化、體驗風土人情的新窗口,讓遊客流連忘返。隨着四姑娘山景區旅遊升温,促進雙碉的農家旅遊業發展。如今的雙碉村已蜕變了舊模樣,一個“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藏寨小山村正以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迎來新一輪的科學發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