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滾筒採煤機

鎖定
雙滾筒採煤機一般應用於綜合機械化採煤工藝,不開切口進刀。正常割煤為前滾筒割頂煤,後滾筒割底煤。液壓支架與工作面刮板輸送機間用千斤頂聯接,可互為支點進行移設。
中文名
雙滾筒採煤機
外文名
Double drum mining machine
學    科
煤炭工程
領    域
開採
應    用
綜合機械化採煤工藝
原    理
前滾筒割頂煤,後滾筒割底煤

雙滾筒採煤機機器介紹

為提高普通機械化採煤的技術與生產水平,推廣採用較大功率的雙搖臂滾筒採煤機,實現割一刀採全高、往復穿梭採煤,可斜切進刀不開切口,實現無鏈牽引,以確保安全,提高勞動生產率;對工作面輸送機,採用雙速電機、側卸機頭和封底溜槽等新技術,並裝設無鏈牽引齒軌,增加輸送長度,提高輸送能力,有效解決重載起動問題。
採用新型單體液壓支柱和鉸接頂梁(或加金屬長託梁)支護工作面,同時,可根據頂板條件配用切頂支柱。對於採高較大(2.5m以上)的工作面可選用輕型合金單體支柱。
這種新一代普採設備性能適用於採高1.2-3m、傾角0°-25°的煤層,工作面長度可達200m,機身窄短的MXP-240型採煤機適應於破碎頂板條件。工作面運輸巷可配用SZQ-75和SZQ-90型轉載機和SD-80、SJ-80型可伸縮帶式輸送機
與單滾筒採煤機普採相比,這種新的普採工作面的產量和效率可提高20%-30%。峯峯礦區採用這種工藝方式的普採隊年產一般可達40萬t,有的可達80萬t [1] 

雙滾筒採煤機機器應用

綜合機械化採煤與普通機械化採煤工藝的區別,在於工作面支護實現了機械化。這種工藝方式使工作面破煤、裝煤、移輸送機、支移液壓支架等主要作業全部實現了機械化,大幅度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單產及安全性。
綜合機械化採煤工藝一般均採用雙滾筒採煤機,不開切口進刀。正常割煤為前滾筒割頂煤,後滾筒割底煤。液壓支架與工作面刮板輸送機間用千斤頂聯接,可互為支點進行移設。割煤後可及時依次移設液壓支架、輸送機;也可先逐段依次移輸送機,再依次移設支架,前者稱為及時支護方式,後者稱為滯後支護方式;割煤到工作面上部平巷後,採煤機返回時可再割一刀或空程返回、清理浮煤,前者稱為雙向割煤方式,後者稱為單向割煤方式 [2] 

雙滾筒採煤機主要特點

雙滾筒採煤機工作面
通常採煤機的右滾筒(按推進方向)為右螺旋,割煤時順時針旋轉;左滾筒為左螺旋,割煤時逆時針旋轉。採煤機正常工作時,一般其前端的滾筒沿頂板割煤,後端滾筒沿底板割煤。這種佈置方式司機操作安全,煤塵少,裝煤效果好 [2] 
雙滾筒採煤機滾筒的位置和轉向
在某些特殊條件下,例如煤層中部含硬夾矸時,可使用左螺旋的右滾筒,逆時針旋轉;左滾筒則為右螺旋,順時針旋轉。運行中,前滾筒割底煤,後滾筒割頂煤,在下部採空的情況下,中部硬夾矸易被後滾筒破落下來。
某些型號的薄煤層採煤機,滾筒與機體在一條軸線上,前滾筒割出底煤以便機體通過,因此也採用“前底後頂”式佈置。有時過地質構造,也需要採用“前底後頂”式,後滾筒割頂煤後,立即移支架,以防頂煤或碎矸垮落 [3] 
參考資料
  • 1.    焦麗, 李曉豁, 姚繼權. 雙滾筒採煤機動力學分析及力學模型建立[J].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 2007, 26(4):602-603.
  • 2.    劉春生, 李德根, 戴淑芝. 隨機載荷對雙滾筒採煤機整機力學特性的影響[J]. 煤礦機電, 2012(6):45-48.
  • 3.    中國礦業學院機電系. 雙滾筒採煤機[M]. 煤炭工業出版社,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