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溪水庫

(四川省自貢市榮縣境內水庫)

鎖定
雙溪水庫,原名紅旗水庫。1988年8月,省水電廳到榮縣現場審查水庫“復工任務書”之後,縣委、縣政府考慮水庫大壩建於雙溪書閣附近,故報請上級主管部門批准,正式更名為雙溪水庫。
榮縣雙溪水庫位於城北一公里處,以山林、溪流、溝壑、名勝古蹟為基調背景的城郊型旅遊風景區。雙溪湖總庫容5500萬立方,有效灌面21.6萬畝,保灌19 .4萬畝。雙溪水庫樞紐工程由攔河大壩、泄洪道、放空(導流)隧洞、放水隧洞、發電站五大部分組成、另有引水隧洞工程。 [1-2]  [7] 
雙溪水庫作為自貢城區、榮縣縣城和雙引管線沿途鄉鎮近百萬羣眾重要的生活飲用水水源地,壩址距離榮縣縣城僅1.5公里,2022年雙溪水庫出庫城鎮供水量約3500萬立方米,旭水河生態補水及農灌用水量約2200萬立方米。雙溪水庫蓄水量3510萬立方米。 [3-5] 
中文名
雙溪水庫
地理位置
釜溪河的一級支流旭水河上游
原    名
紅旗水庫
成立時間
1988年
水庫分類
中型水庫

雙溪水庫歷史沿革

2002年2月1日,雙溪水庫飲水管道工程竣工並全線通水。 [8] 

雙溪水庫得名由來

雙溪水庫,原名紅旗水庫。1988年8月,省水電廳到榮縣現場審查水庫“復工任務書”之後,縣委、縣政府考慮水庫大壩建於雙溪書閣附近,故報請上級主管部門批准,正式更名為雙溪水庫。 [6] 

雙溪水庫地理環境

榮縣城北一公里處,距自貢40公里,樂山100公里,與聞名全國的榮縣大佛隔城相望,有水泥公路直達,交通十分方便。雙溪湖是以亞熱帶低山湖泊為主體,以山林、溪流、溝壑、名勝古蹟為基調背景的城郊型旅遊風景區。雙溪湖總庫容5500萬立方,坎前方圓2.5平方公里,視野開闊、湖面壯觀,雙溪湖谷區分東川溝和洛陰溪兩大溝汊,山高谷險,翠色浮空,曲水蜿蜒,風光秀麗,素有“小三峽”之稱。
雙溪水庫位於釜溪河的一級支流旭水河上游,大壩位於距榮縣城北一公里的雙溪書閣附近。水庫流域屬沱江水系,匯水面積80.26平方公里,河道長度24.4公里,大壩上游300米處,左岸一溪與旭水河匯流,匯合口上游河谷豁然開闊,形成三角形平壩,名叫宋家壩,是水庫的主要蓄水區。
水庫區域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有冬暖、夏熱、春早、秋雨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有效灌面21.6萬畝,保灌19 .4萬畝。 雙溪水庫樞紐工程由攔河大壩、泄洪道、放空(導流)隧洞、放水隧洞、發電站五大部分組成、另有引水隧洞工程。規劃中的小石門引水隧洞,橫穿小石門,連通東川水與梧桐水,引用鄰谷雙河口水庫洪期餘水充灌雙溪水庫。規劃洞長l公里,園形,直徑2米,年引水量為1080萬立方米。

雙溪水庫三上三下

五十年代初,西南水利部、四川省水利廳曾先後派技術人員到雙溪書閣一帶進行勘察。1958年2月,中共中央委員吳玉章同志回故鄉,聽取了縣委擬建紅旗水庫的彙報後,親臨富北鄉紅旗水庫壩址現場視察,提出興建紅旗水庫的建議。當年11月,縣成立了水庫建設指揮部,任命李兆堂為指揮長,抽調民工350人,開展了搭設工棚,移民搬遷,修築圍埝等工作,為大壩施工作前期準備。
因時值大辦鋼鐵急需抽調勞力,於是,全部民工被轉調到縣屬各廠,1959年2月7日,紅旗水庫工程下馬。
1959年10月1日,縣裏決定紅旗水庫重新開工,任命曹乃俊為指揮長,組建了工程指揮部。這次開工,在全縣範圍內無償抽調民工6000餘人,共耗工130餘萬工日。後終因國家財力、物力困難,於1960年3月27日,宣佈停工。
1969年冬,開展水利工程規劃時,縣革委領導考慮,如再恢復紅旗水庫的修建,難度很大。若將水庫壩址上移3公里的平橋處,那裏河谷狹窄,庫區河牀切割較深,岸坡陡峻,基岩裸露,僅佔耕地30餘畝。在此修一座50米高的石拱壩須可達蓄水量1300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庫規模。因此,決定放棄修建紅旗水庫,改為修建平橋水庫。在沒有作地質勘探的情況下匆忙破土動工。由於存在盲目性,缺乏科學性,鑽探後,確認地質條件太差,不能修築高壩。於是在1972年11月2日停工。
1972年,根據長征渠的總體規劃“紅旗水庫是長征渠南乾渠的結瓜工程之一”的方案,長征渠自貢榮縣指揮部為了合理解決附城、成佳區和艾葉公社等旱片的26.82萬畝農田灌溉水源及補充供給自貢工業用水,又決定恢復修建紅旗水庫。
1977年7月2日,省水利局以川水(77)基字第030號文批准了初步設計。同時,省計委列入計劃。當月,紅旗水庫重新上馬,樞紐工程正式開工。至1981年11月共修建工棚3000餘平方米,開鑿放空隧洞長3000米,澆注洞身長218米和澆注隧洞出口閘室的混凝土3100多立方米,漿砌洞外明渠和消力池條、塊石1.47萬立方米。用工日32.4萬個,國家投資144.14萬元。1981年,國家壓縮基建投資規模,1982年正式緩建工程。

雙溪水庫四次上馬

緩建期間,國家每年給水庫撥款21萬元,作維持復工前的準備工作之用。
1988年初,縣成立了雙溪水庫復工辦公室,負責復工前的準備工作。1989年9月計經委安以(1989)農字567號通知,將雙溪水庫列為預備項目,並要求水庫做好開工的準備工作。自此宣告雙溪水庫第四次開工。 由陳桂生副市長任水庫工程指揮部指揮長。
1991年3月,因陳桂生調任,指揮長由副市長李富安接任。指揮部人員由市、縣有關單位抽調。
雙溪水庫樞紐主體工程採取招標方式選擇施工隊伍,招標形式為邀請招標。經省水電廳招標辦公室同意,邀請投標單位七個,於1990年4月26日發出了投標邀請書。5月3日至6日召開發標大會。參加發標大會並領取招標文件的施工企業有:省水利工程公司、五冶機械化施工公司、水電部第五工程局、第七工程局、第十工程局共五個單位。
經過反覆討論、分析對施工單位進行實地考查的情況,最後確定水電五局中標。7月20日,自貢市雙溪水庫工程建設指揮部與水電部第五工程局,在縣委大會堂舉行了施工合同簽字儀式。接着,施工隊伍陸續進場。
為了提前完成大壩填築任務,指揮部臨時黨委決定分作幾個戰役來進行。
第一戰役,為確保大壩順利度汛:提出“背水一戰,搶度洪關”,“奮戰100天,完成50萬(指大壩填築50萬立方米土石方)”的任務,最後由於提前超額完成了審批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任務,指揮部受到省水電廳、自貢市政府的表彰,被市重要工程辦公室評為先進指揮部。
第二戰役,突擊大壩基礎帷幕灌漿。當第一戰役勝利結束後,河牀379.6米高程以下的灌漿任務又十分緊迫了。因此,指揮部向承擔大壩基礎帷幕灌漿任務的自貢市水利工程公司灌漿隊,下達 “苦戰一百天,拿下五千三(百米)”“提前廿四天,‘十·一’把禮獻”的奮鬥目標,戰鬥在整個炎熱夏天的日日夜夜。最終換來了“十·一”前圓滿完成任務。
第三戰役,提前一年完成大壩填築任務。經過指揮部審批,同意提前一年完成大壩填築任務。指揮長李富安在9月20日的動員大會上要求“大戰一百天,元旦把禮獻”。縣委書記張新才對前兩大戰役取得的勝利表示祝賀,要求雙溪水庫建設者發揚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作風,宏揚“團結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為完成填築大壩的艱鉅任務再立新功。會後,立即形成了施工熱潮。
在建設者們的團結拼搏下,於1992年元旦,超額完成大壩填築計劃的壩高達34.8米,黃海高程達379.9米,溢洪道開挖28.9立方米,帷幕鑽孔1.16萬米,灌漿長度0.83萬米。
從l992年元月至6月底,為完成大壩全部填築,達到壩高50米,填築總量102.6萬立方米。市、縣領導於春節前齊臨工地慰問,鼓舞士氣。與此同時,指揮部與施工單位採取有效措施,晴天增大施工弧度,雨天保養設備、人員休整,實行三班制作業。由於措施具體,職責明確,終於在1992年6月12日,提前18天完成大壩填築任務。
雙溪水庫經歷了四次動工,三次下馬,終於在最後一次上馬的兩年時間內,提前設計工期202天建成高50米、長410米的大壩。截至1992年共投資5651萬元,其中l990年完成投資126l萬元,1991年完成投資2250萬元,1992年完成投資2140萬元。
剩下的樞紐工程(包括髮電站),於1993年6月完成,12月驗收,並交付管理運行。至此,水庫完全形成規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