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釜溪河

(長江支流沱江的支流)

鎖定
釜溪河,解放前為自流井川鹽外運通道,又稱鹽井河 [9]  ,也稱榮溪 [12]  。長江支流沱江下游右岸的支流。上源威遠河(清溪河)發源於威遠縣兩母山,流經四川省威遠縣、自貢市區,於富順縣釜溪口匯入沱江。流域面積3472平方公里,河長190公里,其中自貢市區鳳凰鄉雙河口旭水河、威遠河匯合口以下幹流全長73.2公里,天然落差360餘米,平均坡降約1.9‰主要支流有旭水河、長灘河、鎮溪河等。 [1] 
釜溪河為自貢地區千餘年來通往川、黔、湘、鄂等省的主要運鹽通道,上游威遠河是運煤等物資的主要航道。釜溪河自古為自貢鹽場的主要運道,民國時相繼修建4座船閘後,形成水流平緩的渠化河道,實現全線通航。 [1]  此後隨着鐵路和公路運輸的發展,釜溪河河運業務已被取代。 [12] 
除上游威遠河、支流旭水流域外,雙河匯合口以下流域內,還建有觀音壩水庫、金銀橋水庫、碾子灘水庫、老門橋水庫、木橋溝水庫等攔蓄工程,為自貢市區境內提供工農業水源。 [4]  [17] 
中文名
釜溪河
別    名
榮溪、鹽井河
所屬水系
長江支流沱江下游右岸的支流
地理位置
四川省自貢市
流經地區
威遠縣、自貢市區、富順縣
發源地
威遠縣兩母山
主要支流
旭水河、長灘河、鎮溪河
河    長
190 km
流域面積
3472 km²
落    差
360 m
河    口
富順縣釜溪口

釜溪河幹流概況

釜溪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釜溪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釜溪河上源威遠河威遠縣城段 釜溪河上源威遠河威遠縣城段
釜溪河,上游有兩支,東源威遠河,西源旭水河,威遠河較長,一般以威遠河為上游幹流。威遠河,源於越溪鎮(原永建鄉)倆母山(《大安區志》稱榮威高地北部相龍山 [15]  )。北流至連界場折東經興隆場、觀音灘入長沙壩水庫,轉南經沓水橋入葫蘆水庫,再經鋪子灣,於兩河口納新場河,流至威遠縣城,達木河來匯,繼續南流,於界牌鄉楊司沱納龍會河,到聯勝鄉(一説大安區鳳凰鄉)雙河口,再納旭水河,入自貢市接釜溪河,長131公里(《威遠縣誌》交通章稱123公里 [14]  ),流域面積956平方公里。 [13] 
旭水河、威遠河在自流井區鳳凰壩雙河口匯合 旭水河、威遠河在自流井區鳳凰壩雙河口匯合
大安區段 大安區段
在自貢市大安區,旭水河與威遠河在鳳凰鄉雙河口匯合為釜溪河干流之始,自西北向東南流經市區和鳳凰、紅旗、和平鄉轉入沿灘區境。多年平均流量83.58立方米/秒。境內幹流長19.7公里;有8條支流。水域面積2253畝。已建火井沱、金子凼兩道閘堰,儲水量148萬立方米,是自貢市主要通航河道,是工業用水的主要水源。河道迂迴曲折,流經淺丘地段,階地發育,多農田,工礦企業分佈於兩岸。 [2] 
仙市鎮段 仙市鎮段
在沿灘區,釜溪河由北向南流經衞坪、沿灘、王井、鄧關等鄉注入富順縣境。過境河段長59.9公里(下段為與富順縣界河)。水面面積6.9平方公里(系與富順縣各佔一半),控制流域面積2651平方公里(區境內為436.0平方公里)。平均流量33.63立方米/秒,最大洪流量4000立方米/秒,枯水季節1立方米/秒左右,旱年斷流。河牀平均比降為0.18米,天然落差11米。 [3] 
鄧關鎮段 鄧關鎮段
釜溪河匯入沱江處 釜溪河匯入沱江處
在富順縣,釜溪河至姚壩鄉前鋒村後,成為富順縣與沿灘區相鄰的界河。沿仙市、大巖、洪溝、文井、鄧井關邊緣至新興鄉(李家灣釜溪口 [2]  )匯鎮溪河入沱江。幹流全長73.3公里,富順縣境邊和境內長57公里(大部分為與沿灘區的界河,僅河口一段在境內)。天然落差19.1米,河道迂迴曲折,沿江多系低山淺丘,河谷寬闊,比降平緩,易受沱江洪水倒灌。集雨面積2000平方公里。民國31年,川康鹽務局在幹流上的老新橋、金子凼、沿灘、鄧井關四處落差較大的地點,建成鎖式航閘和攔水壩,使全流渠化,鹽運木船通暢無阻。多年平均流量44.3立方米/秒,實測徑流量為19.5立方米/秒。 [9] 

釜溪河水文特徵

釜溪河屬亞熱帶温濕氣候,具有冬暖、春早、夏熱、秋涼四季分明的特點,年平均氣温18℃,1月平均氣温7.5℃,7月平均氣温26.9℃~27.3℃,極端氣温最高39℃、最低-2.7℃,無霜期327天;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000~1080毫米,大都集中在6~9月,最大年降水量自貢站1876.8毫米(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榮縣站680.1毫米(1972年)。
暴雨洪水多發生在上段。據威遠河鋪子灣長石站調查歷史洪水:1888年8月最高洪水位為307.59米,最大流量1650立方米/秒;支流旭水河上游榮溪河榮縣匯合口1962年洪水位350.80米,最大流量為1528立方米/秒。
釜溪河洪水與枯水期水面寬度變化較大,比降平緩,易受沱江洪水頂託倒灌影響。其流域面積3490平方公里,集雨面積2000平方公里。自貢水文站實測徑流量每秒26.78立方米,實測最小流量為0,1990年平均流量每秒14.6立方米,年徑流總量4.6億立方米。 [1] 
富順縣河口多年平均流量44.3立方米/秒,實測徑流量為19.5立方米/秒。 [9] 

釜溪河主要支流

旭水河為釜溪河的西源,發源於榮縣東興鄉大尖山(一説榮縣九宮山餘脈 [2]  ),全長118公里,流域面積1022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51‰,多年平均徑流量每秒12.83立方米,實測7.84立方米。其支流主要有中溪河、洛陽水、梧桐水、臭水河、雙源河、照石河。 [1]  [2] 
長灘河(又名小河溪),發源於資中縣境內金峯寺,流經資中、內江後,在永和鄉十字村入境,向南經永和、何市、鴛鴦鄉,在洞雲村出境,於富順仙灘(一説陶家橋 [9]  )匯入釜溪河。平均流量5.8立方米/秒。總長40.9公里(一説84.7公里,流域面積515平方公里 [1]  [9]  ),其中主流河長19.05公里,有8條支流相接,長21.85公里。水域面積2312畝。在鴛鴦鄉建有響水洞水庫,儲水354萬立方米,水庫下游在茨溝寺建有沱江渠二級提水站。 [2] 
李白河,發源於勝利鄉伍家村,流經勝利、愛和鄉和富順姚壩鄉後,匯入釜溪河。總長21.8公里,其中主流長11.3公里;有3條溪河相連,長10.5公里。水域面積747畝。 [2] 
石梯河,發源於威遠縣境內,流經團結、新勝鄉,匯入威遠河,總長11公里,其中境內長6.4公里,有1條支流相通,長4.6公里。水域面積522畝。 [2] 
苦竹溪,源於自貢市大安區何市鄉雙橋子,在富順縣大巖鄉西北倒石橋與羊叉蕩溪匯合後,穿鄉境合楊柳溪注入釜溪河,全長13公里,境內長10公里。 [9] 
馬尿溪(又名四美溪、皂角壩河),源出富順瓦市鄉三官凼水庫,穿大巖鄉南部流入釜溪河,全長11.9公里。 [9] 
觀音溪,源出富順互助鄉龍凼水庫,穿文井鄉注入釜溪河,長10.3公里。 [9] 
老鴉灘溪(永通橋溪),源出富順文井鄉東南,沿文井、共和、鄧井關鄉邊界,在鄧井關安和村永通橋入釜溪河,長8公里。 [9] 
鐵錢溪,因溪口曾發現古鐵錢得名。源出富順縣板橋鄉和自貢市沿灘區聯絡鄉的兩小溪。在自貢市九洪鄉三合場匯合,沿自貢、富順邊界流經白桂、沙羅、永年等鄉邊緣,再穿自貢市鄧關鎮流入釜溪河,全長27.3公里。 [9] 
鎮溪河,又名白吉子河,沱江右岸二級支流,因出口處為宋代古鎮——鎮溪得名。發源於自貢市沿灘區俞衝鄉鐵匠灣,由宜賓縣、自貢市、富順縣邊界流入富順境內木橋溝水庫,經觀樂、李橋、彭廟、永年、白桂等鄉,於新興鄉李家灣鎮溪口與釜溪河匯合,在下游400米注入沱江。全長75公里(一説53.8公里,流域面積429.1平方公里 [1]  ),流域面積433平方公里。年平均天然流量6.12立方米/秒,流域上游孔灘以上切割深度較小,地面相對水位落差大,孔灘至木橋溝水庫河牀下切度增加,形成“V”字形峽谷,地形起伏,相對水位達100米。大橋溝以下進入淺丘地區,河有較多的集中落差,可供發電。1958年以後已建成的小電站有木橋溝、高灘、花魚洞小電站,裝機共581千瓦。尚可在貓跳、巴爾沱、雷灘、高洞、觀音橋等處築壩建小電站,可裝機265千瓦。 [9] 

釜溪河治理開發

釜溪河水庫

上游威遠河和支流旭水河流域的水利工程見分詞條。二河匯合口以下的水利工程主要有:
觀音壩水庫,位於永安鄉境,地處釜溪河支流望子河上游。1958年9月開工,1959年4月竣工。工程投資114.03萬元,其中國家投資38.8萬元。土壩高15.6米,底寬83米,底長108米,總庫容534萬立方米,集雨面積12.08平方公里,滿水面1920畝,總蓄水量436萬立方米,常年蓄水339萬立方米,有效串灌面12319.3畝。灌溉永安、劉山、黃市鄉所屬17個村167個組的大部分農田,並供應永安、沿灘地區的工業和集鎮人口生活用水。 [4] 
金銀橋水庫,位於永安鄉彭石村境內,興隆、仲權、舒坪、高峯4鄉交界處。水庫原大壩1958年冬動工,至1960年春竣工;壩高12.6米。1977年1月由副區長汪國定任指揮長,調集勞力近萬人擴建,至1981年竣工。壩高35.5米,總庫容626.9萬立方米,集雨面積13.34平方公里,滿水面寬1323畝,設計總蓄水758萬立方米,常年蓄水651.2萬立方米.近期可達到有效串灌面16747.9畝,控灌興隆、高峯、永安、黃市、衞坪、仲權所屬18村149個村民組耕地22109.67畝。 [4] 
碾子灘水庫,位於黃市公社雙城村境內,大壩建千釜溪河支流望子河中游。1970年12月開工,1972年完成第一期工程,1977年又續建,1979年3月全部竣工。工程總投資356.7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09.19萬元,社隊投勞25332工日。該庫有主壩1座,系單拱石砌,高19.6米,另有副壩3座,總庫容486.4萬立方米,滿水面寬1560畝,總蓄水566萬立方米,常年蓄水525萬立方米,有效串灌面20974.8畝,控灌沿灘、黃市、衞坪、永安、劉山、興隆、王井7鄉所屬22村217組農田30637.31畝。 [4] 
老門橋水庫位於衞坪鄉境,地處釜溪河支流舒灘河流域。1966年10月動工修建石拱壩,1972年2月竣工。後發現壩體下半部分質量太差,雖返工修理,仍滲漏嚴重。從1975年起,連續幾年進行整修。至1977年結束。整個工程投資354.44萬元,整修後壩高24米,總庫容678萬立方米,常年蓄水613萬立方米,有效串灌面20811.5畝,控灌衞坪鄉所屬17個村195組耕地25160畝。 [4] 
木橋溝水庫,系自貢市的中型水庫。位於板橋區中和鄉境內鎮溪河中上游,跨宜賓、自貢兩地市。1970年經省水利勘測設計院第七河流規劃隊規劃設計。水庫壩址以上控制河牀29.5公里,集雨面積160平方公里。壩高48米,壩頂弧長220米,底層拱圈厚16米,壩體漿砌條石54800立方米。溢洪堰頂寬50米,長295米,校核泄洪流量為885.8立方米/秒,原為橡膠壩,現將改為鋼閘門控制。左右設放水井塔,鋼閘門啓閉,為左、右乾渠渠首控制設施。 [4] 

釜溪河水電

富順縣木橋溝水庫壩後式餘水發電站,裝機3×160千瓦,年發電100萬度左右。屬支流鎮溪河流域,建設時間1977年。 [10] 
高灘子電站,鎮溪河上,在富順縣李橋二村,1974年建成,裝機容量1X55千瓦,年發電4萬度。
觀樂水電站,鎮溪河上,在富順縣觀樂鄉,1974年建成,裝機容量1X6千瓦,年發電6萬度。
雷灘水電站,鎮溪河上,在富順縣李橋鄉,1971年建成,裝機容量1X26千瓦,年發電3萬度。
花魚洞電站,鎮溪河上,在富順縣李橋四村,1972年建成,裝機容量26千瓦,年發電4萬度。
貓跳電站,鎮溪河上,在富順縣新雨鄉,1974年建成,裝機容量55千瓦,年發電4萬度。
洪溝鄉電站,溪河上,在富順縣洪溝鄉,1964年建成,裝機容量20千瓦,年發電4.4萬度。 [11] 

釜溪河灌溉

1950年代前,沿用龍骨水車和筒車提水灌田。1950年全區有水車1304台。進入1960年代後,龍骨水車和筒車逐漸減少,已很少使用。1959年,區內開始用抽水機灌田,以柴油機等為動力。1960年,在沿灘、舒坪、高峯鄉境建立電力提灌站,裝機4台套,裝機容量218千瓦。1985年建有電力提灌站101處,裝機108台,容量6011千瓦。其中:從江河取水15處,提水272.16萬立方米,有效灌面0.63萬畝。在60年代中,區內還先後建成水輪泵站36處,裝機容量為310千瓦。因渠道不配套,未能用於提灌而用作穀物加工或發電。 [5] 
木橋溝水庫配套工程,左乾渠長30公里,引用流量為1.5立方米/秒,有渡槽21座,隧洞2個,倒虹管1處;右乾渠長57公里,引用流量4.5立方米/秒,有渡槽23座,隧洞6個,節制、泄洪閘7處;其他小型建築物414處;電力提灌站21處。工程從1970年底備料起,至1987年全部竣工,歷時17載。國家補助投資1878萬元,地、縣自籌42.9萬元,投勞折資933萬元。淹沒耕地1179.4畝,拆遷166户,房屋765.間。庫容總量2970萬立方米,正常庫容量2790萬立方米。左乾渠以提灌為主,可灌中和、板橋、白房、富和4個鄉4.38萬畝農田;右乾渠以自流灌溉為主,可灌觀樂、福善、李橋、彭廟、白桂、兜山、新興、起鳳8個鄉5.736萬畝農田。 [10] 

釜溪河航道航運

釜溪河航道運輸

釜溪河自古為自貢鹽場的主要運道,民國31年(1942)相繼修建4座船閘後,形成水流平緩的渠化河道,實現全線通航。 [1] 
  • 大安區
在大安區,威遠河與釜溪河,解放前,是運鹽、煤等物資的主要航道。往返於威遠河的運煤船1656只。高硐是運煤的主要碼頭,由威遠連界場起運的煤,抵高硐起船,運往各她。商人在此開設炭廠、煤棧有100家,最大的28家,煤儲量5萬噸,上下煤船工320人。釜溪河往返的運鹽船1055只,花船小駁船140只。大墳堡、涼高山等地井灶生產的鹽,送往關外碼頭裝載,運往省內外。解放後,由於公路、鐵路的發展,水路運輸逐步減少,除市交通部門所屬的水路運輸企業外,區無專業水路運輸組織。鳳凰、紅旗、和平、新民、新勝5鄉,緊靠威遠河、釜溪河,組織有副業船隊(組),從事農副產品及生產資料運輸,年水路運輸貨物2至3萬噸,高硐碼頭,成為以運送河沙為主的集散地。 [6] 
  • 沿灘區
釜溪河從大安區和平鄉金子凼村入境,經重灘、衞坪、沿灘、詹井、王井、鄧關等場鎮至富順縣李家灣注入沱江。從雙河口至李家灣全長73.60公里,從金子凼至鄧關(即過境河段)全長59.9公里。釜溪河兩岸多為低山丘構造,河牀多系沙底,次為麻枯紅砂石,間有堅硬岩層。河身彎曲,河道狹窄,礁石密佈,岸線高出水平線10至30米,河槽寬6至10米,面闊80至150米,沿河灘巒疊障,稠至52處,尤以沿灘上段為甚。洪水流量200立方米/秒,而枯水流量僅0.5立方米/秒,比降1~3‰,故洪季流急壞船,枯季水淺膠船,遂成運輸大患。 [7] 
明代中葉,自貢井鹽逐步改為水運,經過長時間的分段、間斷運輸之後,於清康熙35年(1669年)始鑿釜溪河。道光元年(1821年)由鹽運商集資於重灘、仙灘、沿灘、老鴉灘築石堰4道蓄水,開閘行舟,俾無梗阻。光緒4年(1878年),鹽運局又從火井沱至鄧關增修石板堰7道,連同原4道共11道,水位升高,提高了運效。此法雖能蓄水,但每次行船需先放水,使上下水面均平後放船,消耗水量極大;放船需時甚久;加之枯、洪季停航,致全年由自井至鄧關僅能往返6次。 [7] 
自貢市富順縣境內的鄧關大橋濟運閘 自貢市富順縣境內的鄧關大橋濟運閘
沿灘庸公閘 沿灘庸公閘
民國27年(1938年),經川康鹽務管理局投資,由華北水利委員會第二測量隊勘測設計,總工程師朱寶岑等13人負責,於1940年至1942年在鄧關、沿灘、金子凼建成鎖式船閘和攔水壩各1座,以調節水位,使全流渠化。船閘建成後,水位升高,鄧關升高6.1米,漏水涯升高3米,原最淺灘升高1.5米。自井鹽船至鄧關,1年可往返40次,提高運效6至8倍,過閘1次以1小時計,每日過閘10次,可運貨827噸,每年以正常過閘300天計,每年可運貨25萬噸。解放後,人民政府正式設置船閘管理所專司疏理、維修,先後將三處船閘閘門、攔水堰插板及泄水槽改成電動升降門。1970年,又新建老新橋船閘,使釜溪河比降減至0.65‰,航槽水深增至1.5米,年平均水位達282.40米,使舟楫通行無阻,行駛40馬力120噸級的貨輪木船常年均可安全通過,運效顯著提高。 [7] 
  • 富順縣
釜溪河由自貢市流至富順縣西北姚壩鄉前豐村後,成為自貢市沿灘區與富順的界河;至鄧井關後插入富順縣新興鄉,在李家灣匯入沱江,連界以下航段共57公里,從自貢至李家灣入江處67公里。清代至民國時期,自流井鹽場所產食鹽,80%以上靠木船由釜溪河入沱江,運銷各口岸,鹽運年平均14萬噸,貨運吞吐總量在20萬噸以上,是縣西水路交通大動脈。釜溪河道彎曲,河面80~150米,漕寬6-10米,有多處陡峻坡坎,礁石嶙峋,險灘多至52處。洪水流量2000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5立方米/秒,洪季流急壞船,枯期水淺膠舟。歷代官商,為保鹽運安全,對河道進行多次整治。清道光元年(1821),自流井鹽商即籌資於重灘、仙灘、沿灘、鴉灘築石堰蓄水,開閘行舟。光緒四年(1878),自流井官鹽局又於新橋至鄧關修石堰、板堰11處,以提升水位。民國時期,川康鹽務管理局先後於民國30年和31年,在鄧關、沿灘及金子凼建成鎖式船閘和攔水壩各1座,以調節水位,並設專門機構進行管理,釜溪河航道險害得以根治。 [12] 
解放後,人民政府設置船閘管理所專事疏理、維修,先後將船閘閘門、攔水堰插板和泄水槽改為自動升降門、翻板泄水。並在上游威遠河段興築長沙壩、葫蘆口水庫,蓄水防洪。1970年,又修築新老橋堰閘,使釜溪河比降減至0.65‰,航漕水深增至1.5米,使水運和農業共受其利。常年可行駛40馬力、120噸級之輪、木船,安全運效顯著提高。此後隨着鐵路和公路運輸的發展,釜溪河河運業務已被取代。 [12] 

釜溪河港口碼頭

鄧關 鄧關
鄧關港,是沿灘區與富順縣的天然港口,下起釜溪河口(又稱三河口),上達釜溪下關沱,全長4公里。自清代至民國中期,自流井下行鹽船均在此轉載外運,地方土特產也在此集中出港。上下船隻常數百艘,年吞吐量10餘萬噸,鄧關港遂成川南名港。1957年至1960年末,鄧關鹽廠、樹脂廠、炭黑廠等先後建成投產,客貨運量與日俱增,港區擴展到鎮溪口、石夾口段和團倉壩等處,物資年吞吐量30萬噸左右,成為境內水路運輸門户。 [8] 
青龍嘴碼頭,位於上、下關沱之間、石樑子埂西南端,為河堤灘壩結構。民國時期,自流井下行船至上關沱兩岸,在石樑子盤灘過坳,由駁船在下關沱接載。抗戰時期鹽運繁忙,常年有10餘萬噸食鹽通過此碼頭向外擴散,日吞吐量為二三百噸,1942年上關沱船閘建成通航,日吞吐量鋭減成為30餘噸。1956年3月,修築鄧關大橋,碼頭被橋基佔用而廢。 [8] 
團倉壩碼頭,1959年與鄧關鹽廠同時建立,為鹽廠食鹽航運的專用碼頭。運鹽木船可直抵碼頭接載運鹽,年吞吐量為5至10萬餘噸。 [8] 
沿灘碼頭,沿灘釜溪河段,往昔灘多且險,在過境400多米河牀內,即有小槽、竹馬、正槽、黃板石等險灘,流水落差大。舟行此處需空載或減載,始能過灘。因之船工、纖工、搬運工羣集於此,日達數百人,形成天然水運碼頭。1957年因內宜鐵路建成,原鹽棄水走陸,盛況漸衰。1973年,在沿灘碼頭處建成沿灘大橋後,乃在距大橋上游150米處臨街河岸新建土石方碼頭1座,1985年吞吐量為2萬噸。 [8] 

釜溪河環境治理

在沱江支流釜溪河畔,河水清澈,微風徐徐,這裏曾因工農業的發展成為“臭水溝”,如今卻是市民休閒娛樂的複合綠道,彰顯着老工業城市自貢的發力轉型。據介紹,修建後的釜溪河複合綠道成了景點,運營3年多來,“夜遊釜溪”累計接待遊客超100萬餘人次。 [16] 
參考資料
  • 1.    自貢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自貢市志:方誌出版社,1990:122-123
  • 2.    自貢市大安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自貢市大安區志(第一輪):四川辭書出版社,1991:72-73
  • 3.    自貢市沿灘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自貢市沿灘區志(第一輪):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43-44
  • 4.    自貢市沿灘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自貢市沿灘區志(第一輪).: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94-95
  • 5.    自貢市沿灘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自貢市沿灘區志(第一輪).: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97
  • 6.    自貢市大安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自貢市大安區志(第一輪):四川辭書出版社,1991:242
  • 7.    自貢市沿灘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自貢市沿灘區志(第一輪).: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168-169
  • 8.    自貢市沿灘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自貢市沿灘區志(第一輪).: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169-170
  • 9.    四川省富順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富順縣誌(第一輪):四川大學出版社,1993:35-36
  • 10.    四川省富順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富順縣誌(第一輪).:四川大學出版社,1993:347-348
  • 11.    四川省富順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富順縣誌(第一輪).:四川大學出版社,1993:379
  • 12.    四川省富順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富順縣誌(第一輪).:四川大學出版社,1993:437
  • 13.    威遠縣誌編纂委員會.威遠縣誌(第一輪).:巴蜀書社出版社,1994:78-79
  • 14.    威遠縣誌編纂委員會.威遠縣誌(第一輪).:巴蜀書社出版社,1994:296
  • 15.    大安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自貢市大安區志(第一輪):四川辭書出版社,1991:72-73
  • 16.    長江上游污染最嚴重河流“由亂到治”  .新浪財經.2023-05-09[引用日期2023-05-09]
  • 17.    釜溪河名怎麼來的 -  .自貢網 - 在這裏,讀懂鹽都[引用日期2023-05-09]
  • 18.    圖賞鹽都 | 釜溪河水寶石藍 -  .自貢網 - 在這裏,讀懂鹽都[引用日期2023-09-1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