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按院

(蘇州評彈劇目)

鎖定
1952年姚蔭梅據閩劇《煉印》改編,述南京操江衙門公差楊傳、李乙,奉命去淮北,路經揚州,耳聞目睹致仕太師蕭國忠橫行鄉里的種種罪行。楊、李鋌而走險,以松香、黃蠟製成假金印,由楊假扮新按院、李扮作隨從到揚州上任理事,為百姓伸張正義,並將蕭國忠賺至大堂,給予懲處。真陳魁婚後到任,真偽難辨,決定當堂煉印。趁混亂調換真印,使真陳魁反被拿辦。1952年起姚蔭梅演出。1986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單行本。
中文名
雙按院
説    明
閩劇
作    者
姚蔭梅
年    代
1952
1952年姚蔭梅據閩劇
《煉印》
改編,述南京操江衙門公差楊傳、李乙,奉命去淮北,路經揚州,耳聞目睹致仕太師蕭國忠橫行鄉里的種種罪行。返南京後,向南京操江杜仲陳述蕭之罪惡,冀杜能為民作主。杜畏蕭權勢,不敢過問,反將楊、李逐出公衙。二人趕往揚州,欲待江蘇八府按院陳魁到揚州上任時再行申訴。但偶在瓜州酒樓與陳僕黃信相遇,悉知陳父與蕭國忠交好;又悉陳魁已私自回家完婚。為了除暴安良,為民伸冤,楊、李鋌而走險,以松香、黃蠟製成假金印,由楊假扮新按院、李扮作隨從到揚州上任理事,為百姓伸張正義,並將蕭國忠賺至大堂,給予懲處。真陳魁婚後到任,真偽難辨,決定當堂煉印。楊、李設計,在大堂煉印時,李乙慌報府中失火,趁混亂調換真印,使真陳魁反被拿辦。最後楊、李以私訪為名,改穿民服,飄然隱去。此書目根據彈詞藝術要求,對原作情節有所增飾,語言通俗風趣,是新編歷史題材書目中比較成功的一部。1952年起姚蔭梅演出。
姚蔭梅 彈詞演員。江蘇吳縣人。父姚寄梅,母也是娥,均為評話演員。曾就讀於上海敬業中學。14歲登台,演出評話《金台傳》。因病改學彈詞,拜唐芝云為師,學唱《描金鳳》,在取得柳逢春的該書唱詞後,曾在江浙鄉鎮演唱年。1924年起,與夏蓮君、朱琴香、尤少卿、趙湘泉等十餘人組合成班,在上海大世界遊樂場演唱化裝彈詞(又稱“書戲”)年餘。20多歲時,將《玉連環》小説本改編成長篇彈詞,演唱多年,並和周劍虹拼檔,將《玉連環》與周的《大紅袍》互相交換。因其《大紅袍》無師承關係,為符合光裕社社規,拜朱耀祥為師。1935年,着手將張恨水所作長篇小説《啼笑因緣》改編成彈詞,在江浙碼頭邊演邊改,反覆礪。1945年8月,隸上海滄洲書場開説《啼笑因緣》,因其説法新穎、別具風格而轟動節壇,以至在新老滄洲兩家書場同時開書,以滿足聽眾,此後即長期走紅。
姚蔭梅擅説表,尤長文丑,創造了獨特的説書風格。以刻畫人物,描摹世態細膩生動及語言詼諧為特點,並結合自己的嗓音條件和單檔説書的風格,形成了重在語調語意、語氣的表達的樸質、自由的唱腔——一姚調姚調以普通的書調為基礎,受了小陽調的一定影響,以本嗓為主、偶也交入用假嗓的小腔。其彈唱注重語言因素,吐字清楚,行腔自由,充分顯示了彈調音樂的説書性,其唱詞一般不受七字句格律的限制,接近白話,通俗易懂、因此其唱腔也靈活自如,力求對內容表達均貼切和透切。
他自幼聆遍名家演出,書藝博採眾長,以語言生動、描述細膩、構思新奇巧妙、説表親切自然而引人入勝,有“巧嘴”之譽。在演唱《啼笑因緣》、《方珍珠》等近現代題材書目時,借鑑方言話劇的表現手段,根據人物的籍貫、身份和性格,運用不同的鄉談,表演生動。且説表以噱見長,詼諧風趣;以吐字清晰、婉轉親切,富有幽默感為特色。
他唱的《啼笑因緣》中的《舊貨攤》唱篇。運用“亂雞啼”曲牌,將舊貨攤上各種貨物。列舉。中間有大段急口令式的白口,生動風趣。《一定等把淮河修好》中的《楊廣林轉變》,運用為是“費家調”曲牌,將民工楊廣林面對治淮工地為艱苦生活時的思想活動和情緒變化,曲折傳出,細減貼切《雙按院煉印》中楊傳的唱篇,充分發揮了姚調説唱性的特色,刻畫假按院楊傳、李乙在煉印之前的焦急、緊張心情,層次分明,感染力較強。這些都是姚調的代表作。再加《王孝和》中趙班斧的唱段,能刻畫出人物的陰險惡毒、《林沖》中高衙內的唱腔。吸收蔣調行腔。又是姚調風格。既顧及整個中篇在曲調上的統一,仍顯出人物個性的不同、這些都體現了老一輩彈詞藝人對唱腔,要求緊密結合書情和人物的認真嚴肅的藝術態度。姚蔭梅還擅唱白話開篇,早期的代表作有《跳舞廳》、《飯粥》等,均以描繪世態,縷析人情見長,又以詼諧噱到勝地。這些也都得利於他唱腔的自由靈活,平易近人。
1951年加入上海市人民評彈工作團,為首批入團的18位演員之一。後隨團至治淮工地。歸來後參加中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編寫,演出。並獨立完成其中第二回的創作。之後積極從事創新和整舊工作。作品有選回《玄都求雨》、《汪宣扮死》、《汪宣斷案》、《縣衙風波》,中篇《獵虎記》、《冰化雪消》、《激浪丹心》,長篇《雙按院》、《方珍珠》、《金素娟》、《義勝春秋》等。晚年將實踐經驗加以總結,提出關於評彈演員藝術修養“懂”、“通”、“松”、“重”、“動”的五字訣,豐富了評彈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