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垂鶴鴕

鎖定
雙垂鶴鴕,是鶴鴕目鶴鴕科鶴鴕屬走禽。 [4]  體形似鴕鳥而較小,高約1.8米。翼退化,足長而善走。副羽發達,幾與正羽同大,故體羽略呈粗毛狀,主要為黑色。頭部裸出,具大而側扁的角質盔,可以起到隱藏保護作用。 [5]  頸大部裸出,主要為藍色,下具兩鮮紅色大肉垂。 [6]  腳爪鋭健有力,適於搏鬥。 [5] 
雙垂鶴鴕分佈於澳大利亞、新幾內亞島和鄰近島嶼,棲息熱帶雨林中。它是澳大利亞最常見的鶴鴕種類,也是澳洲體型最大的兩種鳥類之一。雙垂鶴鴕是澳洲體型最大的兩種鳥類之一。 [8]  早晚外出覓食果實、樹芽、昆蟲、魚類、其他鳥類及齧齒動物。 [6]  雙垂鶴鴕為留鳥,畏日光,築巢在樹下的落葉層上,大多單獨活動,能發出複雜多變的吼叫聲。交配時一雌多雄,雌鳥把蛋分別產在各雄鴕的巢中。 [5]  雌鳥產下3-5枚綠色卵,顏色由淺至深。雄鳥負責孵卵及餵養雛鳥。 [7] 
鶴鴕性格羞怯,數量也比較稀少,很難見到。鶴鴕內側的腳趾有長而鋒利的爪子,可以對人造成極大的傷害。 [8]  狩獵及棲息地的破壞是其面臨的兩大主要威脅。 [7] 
外文名
Southern Cassowary
別    名
南鶴鴕
雙垂食火雞
中文學名
雙垂鶴鴕
拉丁學名
Casuarius casuari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鶴鴕目
鶴鴕科
鶴鴕屬
雙垂鶴鴕
亞    種
無亞種 [1] 
命名者與年代
Linnaeus, 1758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2] 

雙垂鶴鴕形態特徵

雙垂鶴鴕
雙垂鶴鴕(10張)
雙垂鶴鴕體重29-59千克,體長102-170釐米。頭部裸露,長着高大而側扁的呈半扇狀的骨角質冠,也稱為“骨冕角”,像一頂頭盔保護着光禿的頭部,雌鶴鴕體形稍大於雄鶴鴕,頭頸部顏色較明亮,角質冠也較高。黃色的角質盔是鶴鴕的聲波接收器。雙垂鶴鴕生活在密林裏,為了讓自己的聲音能夠穿透林木,它能夠發出比其他鳥類都要低頻率的叫聲,頭頂上的角質盔就是這種次聲波的接收器。長脖子大部分裸出,喉下有二個鮮紅色的肉垂,垂肉的顏色會隨着年齡而發生變化。體形健壯,翅膀短小已經退化,無飛行能力,在飛羽着生處只具有羽翮,特化為6枚硬棘。體被亮黑色羽毛質地粗糙,且有些羽毛尖端特化成長長的髮狀細絲。 [3] 
雙垂鶴鴕 雙垂鶴鴕
足具3趾,均向前,長而善於奔走。三趾中最內側腳趾有一個12釐米長匕首一樣鋒利的長指甲,強壯而鋭利,用於搏鬥。能在灌叢中小道上迅速奔馳。雌雄羽毛相似,但雌鳥體型較大,前頸的2個肉垂亦較大。 [3] 
雛鳥頭頂有骨甲(未來的盔),頭和頸暗棕色,前頸淺黃,有2個三角形小肉垂,體餘部為黃色或淡黃色,上體有黑色寬縱紋。在最初的3-6個月裏,它們的體羽都是棕色而不是黑色,上面有延着體長生長的黑色條紋。直到大約一歲時,才會長出生動的彩色脖子。 [3] 

雙垂鶴鴕棲息環境

棲息於熱帶雨林中,生活在森林的深處及遠離人煙的地方。主要生活在低地雨林中,通常海拔低於1,100米,偶爾也會出現在桉樹林,稀樹草原,棕櫚灌木叢和森林沼澤地中。 [3] 

雙垂鶴鴕生活習性

單棲或成對生活,在密林中有固定的休息地點和活動通道。鶴鴕畏懼日光,常常早晨和傍晚外出覓食。它們的翅膀很小,無法飛翔。 相反,它們可以依靠強大的腿來行動和防守。在緩慢穿過森林時,幾乎可以保持沉默。 當受到干擾和驚慌失措時,能夠以每小時近50公里的速度穿過森林,利用頭上的骨盔推倒小樹及叢林。它們可以跳躍達1.5米高,且是游泳能手。 [3] 
這種鳥的奔跑速度雖然不如鴕鳥、鶼鵯、鴯鶓,但也能以每小時30千米的速度向前飛奔,披荊斬棘,不可阻擋。如果有人或動物觸犯了它,它會狠狠反擊,甚至將來犯者殺死。此鳥有個禦敵絕招,一旦碰上敵害,它就“呼”的一下躥到空中,然後對準目標,用它強有力的雙腿狠命一擊,腳趾上的長爪子如同利劍一般刺人對方,使之輕者受傷,重者喪命。 [3] 
食果性,主要以它們所居住的森林中的樹冠物種為食。 因為這些鳥不能飛,所以它們必須依靠找到掉在地上的果實。食物隨季節而變化,主要食物是漿果,有時也吃昆蟲、小魚、鳥及鼠類。 [3] 
雙垂鶴鴕大多單獨活動,叫聲複雜多變,包括有“嗡嗡”聲、“嘶嘶“聲、低沉的”“隆隆”聲,以及吼叫聲。 [3] 

雙垂鶴鴕分佈範圍

分佈於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 [2] 
雙垂鶴鴕分佈圖 雙垂鶴鴕分佈圖

雙垂鶴鴕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在澳洲的冬季,通常在6-9月產卵,此時水果最豐富。此時,雌鶴鴕和數只雄鶴鴕交配,並把卵分別產在各雄鶴鴕的巢中。巢位於樹下落葉層上,淺凹狀巢,內襯草和落葉。巢高約25釐米,直徑70釐米。通常在每巢產大約卵3-6枚,通常4枚,卵呈鮮綠色,長13釐米。 在產卵之後,所有對卵和雛鳥的照顧都由雄性單獨完成,雄鶴鴕會佔據一片植被,持續47-61天。一旦雛雞孵化,它們就會和父親呆在一起,雛鶴鴕早熟性,但依賴於它們的父親來保護免受掠食者的侵害,雄性親鳥並教會幼鳥如何尋找食物, 這個時期將持續約9個月,直到幼鳥獨立。鶴鴕2齡後羽飾似成鳥,4-5齡性成熟。 [3] 

雙垂鶴鴕保護現狀

雙垂鶴鴕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2] 

雙垂鶴鴕種羣現狀

在澳大利亞,雙垂鶴鴕受到棲息地喪失和破碎的威脅。在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該物種在人口密集地區被大量捕獵,捕獲和交易,是當地自給自足社區的主要食物來源。這種狩獵和貿易在許多地區都是不可持續的,並導致其從一些地區消失,因為這些物種在次於國家的層面交易,以供應給人口稠密地區的消費市場。2016年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狩獵,作為傳統新娘結婚禮品出售的激增令人擔憂,但可能影響數量並不大。人口增加加劇了對物種的狩獵壓力。然而,儘管這些鳥類似乎在無人居住的地區更為常見,但它們顯然可以在一些被捕獵的地區生存,可能是傳統狩獵技術占主導地位的地區。工業伐木威脅着新幾內亞的大片低地雨林,這個物種在山麓和落葉林中不太常見。大多數伐木區域的物種數量很少,因此伐木道路的狩獵率不會顯著增加。低地森林的重要區域被指定用於油棕種植園的潛在市場。颱風被認為是對澳大利亞物種的短暫和局部威脅。在暴風過境後,交通堵塞導致的死亡率顯著增加,並且仍然對澳大利亞的物種構成威脅,然而,這並未導致數量在20年間檢查時出現顯著下降(2016年)。此類事件後對疾病(例如結核病)的易感性增加可能對該物種構成威脅,儘管尚未得到證實。 [2]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2] 
參考資料
  • 1.    Casuarius casuarius (Linnaeus, 1758)  .ITIS[引用日期2019-05-25]
  • 2.    Casuarius casuarius   .The IUCN Red List .2019-03 [引用日期2019-12-22]
  • 3.    Casuarius casuarius southern cassowary  .Animal Diversity Wel[引用日期2019-05-25]
  • 4.    (英)約翰·古爾德著,澳洲鳥類,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6.11,第328頁
  • 5.    郭豫斌主編,小博士文庫 鳥類王國 上,黃山書社,2010.06,第38頁
  • 6.    夏徵農,陳至立主編,大辭海 生命科學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12,第891頁
  • 7.    (西班牙)Sol,90出版公司編著;陳家鳳譯,國家地理動物大百科 鳥類 1,天津科技翻譯出版有限公司,2018.03,第51頁
  • 8.    周新奎總主編;司芳勝等主編,小學科學教師實用手冊,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08,第2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