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雕鴞西藏亞種

鎖定
雕鴞西藏亞種(學名:Bubo bubo tibetanus)是雕鴞的亞種之一。大型鴞類,體長65-89釐米。虹膜金黃色或橙色。腳和趾均密被羽。夜行猛禽。喙堅強而鈎曲。嘴基蠟膜為硬須掩蓋。腳強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後反轉,以利攀緣。爪大而鋭。無副羽,間或留存。
拉丁學名
Bubo bubo tibetanus
別    名
西藏雕鴞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鴞形目
鴟鴞科
雕鴞屬
雕鴞
亞    種
雕鴞西藏亞種
中文名
雕鴞西藏亞種
命名者及時間
Bianchi,1906

雕鴞西藏亞種形態特徵

大型鴞類,體長65~89釐米。耳羽長而顯著,呈簇狀並向水平方向伸展;通體羽毛大都黃褐色,具黑色斑點和縱紋。喉白色,胸和兩脅具淺黑色縱紋,腹具細小黑色橫斑。虹膜金黃色或橙色。腳和趾均密被羽。夜行猛禽。喙堅強而鈎曲。嘴基蠟膜為硬須掩蓋。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級飛羽缺。尾短圓,尾羽12枚,有時僅10枚。腳強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後反轉,以利攀緣。爪大而鋭。尾脂腺裸出。無副羽,間或留存。耳孔周緣具耳羽,有助於夜間分辨聲響與夜間定位。 [1] 

雕鴞西藏亞種生活習性

棲息於人跡罕至的密林中,山地森林、平原、荒野、林緣灌叢、疏林,以及裸露的高山和峭壁等各類生境中。分佈海拔高度可達3000~4000米,全天可活動,飛行時緩慢而無聲,夜行性,白天多躲藏在密林中棲息,縮頸閉目棲於樹上,一動不動。但它的聽覺甚為敏鋭,稍有聲響,立即伸頸睜眼,轉動身體,觀察四周動靜,如發現人立即飛走。飛行慢而無聲,通常貼地低空飛行。主要以各種鼠類為食,也吃兔類、蛙、刺蝟、昆蟲、雉雞和其他鳥類。 [1] 

雕鴞西藏亞種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青海(玉樹)、四川(德格、石渠、理塘)、雲南(德欽)、西藏(江孜、崗巴、亞東、拉薩)。 [1] 

雕鴞西藏亞種繁殖方式

繁殖期雌雄鳥成對棲息在一起,拂曉或黃昏時相互追逐戲耍,並不時發出相互召喚的鳴聲。3~5天后進行交配,交配後約1周雌鳥即開始築巢。通常營巢於樹洞、懸崖峭壁下的凹處或直接產卵於地上,由雌鳥用爪刨一小坑即成,巢內無任何內墊物,產卵後則墊以稀疏的絨羽。巢的大小視營巢環境而不同,每窩產卵2~5枚。卵白色呈橢圓形。孵卵由雌鳥承擔,孵化期35天。 [1] 

雕鴞西藏亞種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2] 
參考資料
  • 1.    趙正階.《中國鳥類志》上卷 (非雀形目):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6月:659-661
  • 2.    Bubo bubo  .The IUCN Red List .2012-02 [引用日期2013-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