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集思廣益

(漢語成語)

鎖定
集思廣益是一則漢語成語,最早出自於三國·蜀·諸葛亮《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 [1] 
“集思廣益”的意思是指集中羣眾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該成語構詞方式是聯合式;在句中作謂語、定語、狀語。 [1] 
中文名
集思廣益
拼    音
jí sī guǎng yì [1] 
近義詞
羣策羣力、廣開言路、 [1] 
反義詞
一意孤行、獨斷專行、孤行己見 [1] 
出    處
《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 [1] 
注音字母
ㄐㄧˊ ㄙ ㄍㄨㄤˇ ㄧˋ [1] 
用    法
在句中作謂語、定語、狀語 [1] 

集思廣益成語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1] 
後人據此引申出成語“集思廣益” [1] 

集思廣益成語典故

公元223年,蜀主劉備去世,臨死前,他把軍國大事都託付給了丞相諸葛亮。為了履行對先主的承諾,諸葛亮殫精竭慮,全心全意地輔佐後主劉禪,事必躬親,任勞任怨。
當時,丞相府裏有一個辦理文書事務的主簿名叫楊顒,他看到諸葛亮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親自過問,覺得這樣太辛苦了,於是想勸他改變一下工作方法。
楊顒對諸葛亮説:“處理國家軍政大事,上下級之間應該有不同的分工,不需要一切事情都親自過問處理。”隨後,楊顒列舉出一些歷史上著名的例子,來勸導諸葛亮改變工作方法,不要管一些瑣碎的小事,對下屬應有所分工,從而節省時間和精力着重抓國家軍政大事。
諸葛亮對楊顒的勸告和關心非常感激,但他總覺得不能有負先主的囑託,感覺重任在身,許多事情不親自處理不放心。後來楊顒病死,諸葛亮非常難過,痛哭了好幾天。為了鼓勵下屬參與政事,諸葛亮寫下了《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這篇文告,鼓勵大家主動發表政見。他在文告中寫道:“丞相府讓大家都來參與議論國家大事,是為了集中眾人的智慧和意見,廣泛地聽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議,從而讓我知道有些事情怎麼處理效果會更好。” [2] 

集思廣益成語寓意

在執政治蜀中,諸葛亮總是虛心聽取下屬的意見,鼓勵下屬暢所欲言,勇於發表不同見解,在爭論中獲得正確的意見,以避免犯過錯。諸葛亮以誠摯的態度,虛懷若谷的胸懷,積極倡導“集思廣益”,為國家的治理帶來了諸多有益的意見和辦法,諸葛亮的做法揭示了一個道理:有些人恃才傲物,不願請教他人,不願承認別人比自己懂得多,這是一種非常愚蠢的心理。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在於他們勤學好問,對不知道、不清楚的事總願意集中羣眾的智慧,吸收他人有益的意見。 [8-9] 

集思廣益成語用法

  • 成文用法
“集思廣益”多用作指集中羣眾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來指做事情不固執己見,善於聽取大家的意見。 [1]  [3] 
該成語構詞方式是聯合式,在句中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1] 
  • 成語示例
宋·魏了翁《跋晏元獻公帖》:“先朝一政一令必集思廣益,孰復而後行之,其審重蓋若此。” [4] 
明·吳郡、何汝賓《兵錄·論將》:“主將必集思廣益,而後可以致勝。伺者?一己之見有限,眾人之智無窮。” [6]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三回:“便凡聞有奇奢異能之士,都想請來,也是集思廣益的意思。” [1] 
清·王永彬《身體力行·集思廣益》:“凡事不可執於己,必集思廣益,乃罔後艱。” [5] 
近代·李劫人《大波》三部八章:“今天這個會議,原本就在集思廣益;況且事到而今,還有什麼可以顧慮之處?” [7] 
參考資料
  • 1.    集思廣益  .漢典[引用日期2019-11-29]
  • 2.    文心主編.中華成語全書[M].成都:天地出版社,2017.05:92
  • 3.    田衝,趙羽等主編.中華成語全功能詞典[M].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1998.08:460
  • 4.    王濤主編.中國成語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4:487
  • 5.    (明)洪應明,(清)王永彬,(明)陳眉公著..菜根譚 圍爐夜話 小窗幽記[M].海拉爾:內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01:332
  • 6.    李興斌選編.蘇易安英譯. 兵家名言 漢英對照[M].濟南:齊魯書社,2015.07:135
  • 7.    趙丕傑編.成語誤用辨析200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01:183
  • 8.    譚良嘯,方北辰主編.走進成都武侯祠100問[M].成都:成都時代出版社,2015.07:214
  • 9.    趙連鋼編著.三分制度七分執行 贏得公司崗位與成功人生的生存哲學[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8.0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