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集仕港鎮

鎖定
集仕港鎮位於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西廂,寧波市區西郊,面積:49平方千米 人口:3.60萬人(2006年) 轄27個行政村、2個漁業村、1個居委會。鎮政府駐地:集士南路15號。
集仕港鎮撤擴並之前是原望春區委所在地,歷來是鄞州乃至寧波市的古鎮、重鎮,多年來一直是鄞西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貿易中心,曾先後被省、市列為中心鎮、科技先進鎮、出口創匯先進鄉鎮、教育強鎮、體育先進鄉鎮,2000年被國務院小城鎮發展研究中心批准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2004年又被評為“寧波市級文明鎮”、 “全國重點鎮”。
中文名
集仕港鎮
所在地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西廂
面    積
49 km²
人口數量
3.60萬多人
鎮政府駐地
集士南路15號
行政村
27個

集仕港鎮行政區劃

鄉鎮撤擴並之前,是原望春區委所在地。2004年,集仕港鎮由原來的27個行政村調整為19個:方家、望春和楊觀橋合併為萬眾村;新廟跟和後屠村合併為新後屠村;紅蓮池和岳雲合併為廣升村;童家橫、白嶽和岳陽合併為嶽童村;井亭張、董家橋和湖裏陳村合併為董家橋村。調整後,全鎮轄:集仕港居民區;萬眾、集仕港、元禾、董家橋、新後屠、祝家橋、楊家、豐成、橫港、賣面橋、西陸、嶽童、翁家橋、廣升、湖山、四明山、深溪、雙銀、山下莊19個行政村。
集仕港鎮下轄村:


























楊觀橋村
集士港村
湖裏陳村
新廟跟村
後屠橋村
井亭張村
童家橫村
紅蓮池村

集仕港鎮地理環境

鄞州區集仕港鎮地處寧波市西郊,鄞西平原腹地,素有“藺草之鄉”之稱,東距寧波市中心僅7公里,南離國際二級機場——櫟社機場3.5公里,往西驅車一小時可達蔣氏故居,北與古人類河姆渡遺址相望。鎮南、西、北三面分別與古林、橫街、高橋三鎮接壤,地理位置處於相對中心,杭甬高速公路和集古公路、集高公路、望童公路等縣級公路縱橫貫穿,市郊三大主要河流之一的中塘河穿境而過,水陸交通條件較為便捷。
集仕港鎮地處東經123°4',北緯29°5',鎮域地貌以平原、丘陵、湖泊為主,平均海拔12米,全年平均氣温為18℃,氣候温和、景色秀麗、物產豐富、人傑地靈。全鎮共有耕地26093畝,山林面積17000畝,其中省級生態公益林面積近5000畝,森林覆蓋率達41.6%,主要樹種有馬尾松、杉樹、楓香樹、樟樹以及毛竹等,原始植被保存良好,林間鳥語花香;市郊三大主要河流之一的中塘河穿境而過,鎮域境內共有水庫兩隻,總蓄水量為187.1萬立方米,其中西岙水庫蓄水量達130.1萬立方米。

集仕港鎮經濟狀況

集仕港鎮農業

經濟發展速度迅猛,全鎮農業經濟已形成以藺草生產為主體,蜜梨、花卉、奶牛養殖、漁業為輔的產業發展格局,先後建設了一批高標準的農田水利基本設施,發展了8大農業示範基地(即藺草示範基地、花卉基地、蜜梨基地、奶牛養殖基地、野生養殖雞基地、大棚果蔬基地、漁業基地、優質晚稻基地),湧現了一批農產品深加工和帶動農户發展商品生產,發家致富的“龍頭企業”。2007年,全鎮累計完成農業總收入1.6億元,農民人均年收入達9873元。
集仕港鎮自然條件優越,農業基礎雄厚。西北山區盛產竹筍、毛竹、茶葉;其餘地區為平原,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截至2007年,已初步形成糧食、茶葉、竹林竹筍、水果、淡水魚養殖、畜禽、蔬菜、藺草等一大批商品生產基地。建成糧(藺)草穩產高產基地3600畝,優質水果基地800畝,淡水魚精養基地300畝,花卉基地300畝,建成1470畝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園區。

集仕港鎮工業

在工業經濟方面,工業經濟效益連年攀升,現已基本形成了以藺草、塑膠、機械、五金為主導,輕紡、印染、電子等為骨幹的多門類工業體系。到2007年為止,全鎮已有大大小小企業近千餘家,規模企業130餘家,其中上億企業10餘家。2007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2.8億元,工業產值131.5億元,財政總收入8159萬元,鎮財政可用資金達1.81億元,在全區經濟競賽排名中位居同類鄉鎮首位。
開放型經濟突飛猛進,方興未艾。企業對外交往頻繁,形式多樣。2000年來,全鎮出口交貨值一直穩步攀升。海內外客商踴躍前來投資,截至2007年,集士港鎮已累計批准三資企業55家,總投資1.5億美元,註冊資本1.2億美元,分別來自香港、台灣、美國、日本、德國、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同時企業積極向外開拓,跨國經營,設立對外“窗口”,至2006年已創辦境外企業5家。

集仕港鎮總體

根據全鎮經濟發展規劃目標,至2010年,全鎮GDP將達到26億元,GDP年均遞增14%左右;2011-2015年,全鎮GDP將達到46億元,GDP年均遞增12%左右;2016-2020年,全鎮GDP將達到74億元,GDP年均遞增10%左右。

集仕港鎮旅遊資源

十三洞橋 十三洞橋
十三洞橋
十三洞橋全長53.31米,寬2.2米,由13個券洞組成,是寧波孔數最多的塘河橋。橋面中心微微拱起,使人遐思起銀河的鵲橋。橋面用長石鋪砌而成,已被風雨剝蝕得失去了平坦,石板縫隙間頑強地鑽出幾絲青縷,蜿蜒在橋面上。史實和當地百姓流傳下來的所見所聞證實,建橋以來,經過無數次洪水的洗禮,廣德湖上的許多橋都消失了,只有十三洞橋依然巍然屹立。這座歷經風雨潮汐洗禮的十三洞橋,分明就是故鄉先民的功績碑,凝聚着勞動人民的非凡毅力和聰明才智。
後屠橋革命烈士陵園
後屠橋革命烈士陵園 後屠橋革命烈士陵園
後屠橋革命烈士陵園坐落於鄞州區集士港鎮後屠橋村戰鬥遺址,自1951年3月奠基至今,鄞州區人民政府和集士港鎮人民政府先後四次對陵園進行了修建和擴建。尤其在2007年9月開始了第四次修建工作。擴建後的革命烈士陵園總面積達到5746平方米,新建了烈士紀念塔,並在紀念塔左右增添了兩幅反映後屠橋戰鬥場景的大型石刻浮雕。同時,為了更好地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還拍攝了後屠橋戰鬥的幻影成像,再現當年悲產慘烈的戰鬥場景。整個擴建工程,總投資達300多萬元,該烈士陵園已成為鄞西地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烈士陵園廣場可同時容納500餘人開展祭掃和瞻仰活動。

集仕港鎮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等公共事務有力推進。全鎮被徵地人員參保人數累計達7223人,重點對象參保率達97%;農村醫保連創佳績,全鎮户參保率達99.6%;農村政策性住房保險全面推開,實現鎮域100%全覆蓋;教育衞生事業蓬勃發展。義務段教育水平穩步提高,2007年中考重點批以上達197人,優秀率為51.6%,合格率達95.7%,繼續保持全區領先水平;農村新社區建設取得新發展。撤消了原集士港居民會,與明仕麗庭、德馨園、元禾花園、港都名仕、港都錦苑等商住小區合併,成立了明馨社區居委會;文化、體育事業全面發展。全鎮市級以上文明村達到5個。星光工程建設全面推進,星光工程覆蓋率達100%,其中三星級以上達50%以上。全鎮“和美家園”創建達標村7個,創建參與率達到80%。 [3]